论数字图书馆时代古籍文献资源的信息服务_数字图书馆论文

论数字图书馆时代古籍文献资源的信息服务_数字图书馆论文

论数字图书馆时代古籍文献资源的信息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古籍论文,文献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古籍文献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古籍文献资源的信息服务,单纯强调馆藏的数量、阅读人数、孤本和珍本不许复制等因素,而进入数字图书馆时代,古籍文献资源的信息服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图书馆的阅览室已经取消了在古籍文献查阅方面的种种限制,古籍信息查阅变得十分便利,读者利用网络也可以快捷地查到古籍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古籍静止的信息逐步发展为网络化的信息。

1 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必要性

1.1 满足读者对古籍文献资源信息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古代典籍,记载着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重要史实,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如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记载了古代的农业、田猎、气象、数学等多学科内容,读者可以鉴赏,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进步程度的重要参考;《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籍,读者据此可以知道在商殷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简册了;《晏子春秋》卷八中有“著之与帛”的记载,读者从这里可以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的丝织业。这些就要求图书馆典籍部门改变原来编目、典藏、阅览的封闭信息服务,提供高效化、社会化、网络化信息服务,使古籍化身千百、广泛流传。

1.2 古籍文献保护和利用的需要

保护方面,竹简出土做脱水处理、抢拍红外线后,继续做好书库的湿温度和光照灰尘控制,生石灰吸潮防霉,灭虫剂防虫。但库房条件太差,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曾侯乙简和睡地虎秦简表面出现粉状斑点,竹纤维粉状脱离。利用方面,存世较少、借阅不便。《史记》版本较多,史文及注文往往各本大有出入,现今能见到的最早《史记》写本是唐写本与六朝写本,唐写本仅有九卷传世,三卷原藏敦煌莫高窟,即《史记集解燕召公世家》残卷、《史记集解管蔡世家》残卷、《史记集解伯夷列传》残卷,此三卷皆被法国人伯希和盗去,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另外六卷唐写本,皆藏日本。宋以来刻本《史记》,如清朝同治年间《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一些图书馆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难看到本馆馆藏,一般读者查阅古籍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我们知道,早期的抄本、后来的摹真本,就是对古籍进行复制,使孤本不孤,将原始文献移植到新的载体上。现在各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制作和购买古籍电子版,使同一文献为多人使用。

2 古籍文献资源信息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世纪是数字化图书馆时代,数字化图书馆代表着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现阶段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核心是文献资源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服务,它的特点:第一,存储数字化。第二,传递网络化。第三,网上共享。对古籍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现代技术对古籍处理,体现古籍原貌。

2.1 古籍书目数字化

数字图书馆是跨地区、跨行业需长期建设的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第一批加入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图书馆已有30多家,北京图书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在1995年出版,《中国古籍机读目录格式》即将出台。南京图书馆建立中文古籍书目数据库,目录不仅设有书名信息、分类信息,还可根据不同需要在网页上设立版本信息、校勘信息、雕版信息。四川大学图书馆摸索出一套较有特色的古籍目录计算机处理方法,即古籍机读目录格式GJMARC的设计,对一些古籍文献目录的著作条款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便于各图书馆对于古籍书目进行分析、辨别、提炼、存储。

2.2 古籍全文数字化

目前国内图书馆着手将馆藏古籍整部数字化,使其成为计算机处理形式,读者不需接触古籍原件,直接在屏幕上进行研究。上海图书馆与长江计算机集团合作研制古籍影像光盘制作及检索系统,已完成古籍善本1000多种全文录入,计划用5-10年时间将馆藏古籍图书、碑帖、拓片等170余万册全文数字化。古籍数字化后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光盘存储量大,寿命长。印刷版《四库全书》36000多册,平时要防日晒、霉烂,但制成150张光盘,节省了空间。第二,便利的检索服务。已经建成的数字化古籍图书能够方便地按书名、作者、作者朝代、书号检索,还可以逐字索引、精确字频统计等,读者不需到古籍馆藏的图书馆,也不受阅读时间的限制,从网上可检索、下载、打印有关内容。第三,最大限度地利用古籍文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的古籍善本分藏在全国700多家单位,分散在北京、天津等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古籍经数字化处理后,读者通过网络可共享各个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

2.3 建立电子古籍文献数据库

电子古籍文献数据库是一种存储古籍文献全文并能提供全文检索的源数据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手段,将古籍全文转换成数据文件,并将数据文件写入光盘中,是文献共享的基础,它保存和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服务。国学宝典电子古籍文献数据库光盘录入《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全唐诗》、《全唐词》、《红楼梦》等千部国学原典,读者调阅一种古籍文献,有全文逐字索引、卡片摘录,如果需要有关资料,可原样打印(国学网站:http://www.guoxue.com);全文电子信息光盘中国基本古籍库,采用目前最先进的非特定手写体识别技术,避免人工输入工作量大、错误率高的缺陷,达到逼真原书效果,收入从传世的先秦至民国间1万多种古籍全文信息,全套光盘500张分为哲社库、史地库、艺术库、综合库,总字数20亿字,将由黄山书社出版,且各个图书馆的古籍数据库联网,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新世纪以来,不同规模的数字图书馆的雏形正在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电子文献是提供图书馆信息服务新的手段,图书馆古籍信息服务的局限性正在改变。

标签:;  ;  ;  

论数字图书馆时代古籍文献资源的信息服务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