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影响观察论文_钟金花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平江 414500)

摘要:目的 浅析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体,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复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中有效93.4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脏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复律,协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预后不良[1-2]。临床主要症状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胸闷以及胸痛等。心律失常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进一步损害缺血心肌,恶化心脏功能,还会影响预后效果,导致病死率升高。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是缓解病情的关键,优质的护理干预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此,本研究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探讨总结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体,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1.4±4.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4-67岁,平均年龄(50.7±4.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已排除其他心脑血管性与血液性疾病和严重的肝肾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易对介入治疗、疾病预后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治疗方式、过程及可取得的效果,及时疏导,与患者保持通畅沟通,消除患者内心的疑虑,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护理。②心电监测护理,正确连接导联线,设置心律失常报警装置,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可及时记录异常心电波,可供核实分析。同时,备好相应抢救药品和器械,并给予对应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抢救护理。③病情监测护理,首先,下壁、后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因此,在监测时,应注意患者心率是否低于50次/min,有无不良主诉(黑蒙、眩晕和乏力等),是否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意识丧失等症状。如存在上述现象,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进行抢救处理。其次,前侧壁、前壁和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多诱发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和室内传导阻滞,所以密切观测患者是否出现心室颤动、快速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心电波如出现多源性室早、多形性室早和连续出现三个室早等危险信号,则需高度警惕可能发展为室速或室颤。一旦患者出现室颤,应马上告知医生并配合抢救护理。此外,下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多为缓慢性心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应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和尿量的变化,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容量负荷变化。④健康宣教,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介绍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的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患者自我救护指导,帮助患者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风险。④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治疗期间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少食多餐,饮食营养清淡,鼓励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生活中勿大喜大悲,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平均复律时间;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各层次,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为显效的有28例,有效15例,无效3 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临床效果为显效的有17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n(%)]

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急症,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或持久而严重的缺氧缺血所引发的心肌坏死。该疾病发病突然,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75%-95%的患者可并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3-4]。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很多,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均能起到缓解病情、改善预后的作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对其予以专业化、人性化的高质量护理服务,及时调整患者负面情绪和不良生活习惯,密切观测病情,指导患者自我救护,最大限度消除病情危险因素,对协同提高并巩固临床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不良反应和平均复律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孙楠楠[4]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心脏事件,促进复律,对协同提高并巩固临床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吉娟.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 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8,,2(17):11-12.

[2] 贾桂贞,徐红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9):19-21.

[3] 贾莉,赵华才.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16(16):66-68.

[4] 孙楠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性考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4):218-219.

论文作者:钟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影响观察论文_钟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