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_沈素茹

让生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_沈素茹

沈素茹

摘要: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面临高考的压力,而学生认为政治课堂枯燥乏味,在学习中消极被动,如何在政治教学中焕发学生的生机与活力,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应构建政治化的政治课堂,巧用生活题材,创设生活情景,依据导学案,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走入社会实践激发主体作用。在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打造有效课堂。

关键词:政治;文化生活;生活化;主体;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智慧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智慧。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智慧,真正为自己的学生成长提供愉悦的环境,促进学生成长。下面,笔者谈谈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建构生活化课堂的做法:

一、精选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选用事例时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能舍近求远,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思想、思维规律等实际情况,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题材,让学生感觉到这些材料是真实的、亲近的,而不是虚假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时候,就选有了成都老师罗春改编小苹果的实例和视频,在上课之前就播放罗春老师依据小苹果自己改编录制的《大中国》,学生在耳熟能详的欢快旋律中情绪和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这时就利用提前准备的学案让学生探究罗春老师为什么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什么作用?他的这种教学方式创新是怎样而来的?他为什么能够创新?在这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求知欲被极大地激发,课堂气氛非常火爆,学生们积极阅读教材合作讨论,主动性被调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依托导学案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让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不仅在于追求教学事例的生活化,更主要的是让教学活动充满智慧的启迪。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借助导学案为载体,进行问题的设置和讨论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支点,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启迪学生智慧的平台。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更要让学生通过教学“转知成识”、“转识成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教师设置的探究性问题,去观察、感受、体验、发现和领悟进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材料,自己归类整理,自己提前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时让学生们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甚至有些同学还拿出来搜集的图片在多媒体中展示给学生们看,这一切都让笔者出乎意料的喜悦,笔者欣赏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既是一个学思的过程又是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的过程。

其次,依托导学案创设合作探究活动,实施生活化教学,以“活动”为中介,以“动”为智慧源泉,以“思”为核心。如在学习《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借助感动中国人物罗阳的事例,设计问题:罗阳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作用?罗阳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那些具体内涵?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吗?新时期我们应怎样做?请谈谈你的看法。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探索生活,感受到学习政治课的乐趣,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达到了情感的升华。

再次,归纳小结。归纳小结是一种由外及内的活动,是一种回忆、思考、归纳知识的活动过程。如我在讲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由学生作课堂小结的做法,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感悟,说出自己的感想。有一位学生就回答这节课就讲了三个问题:1.文化多样性是什么?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让笔者体会到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反思力,是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提升生活能力、激发思维、启迪智慧的有效途径,是一个极大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

三、不拘泥与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走进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捕捉材料,然后把这些素材带进课堂。既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可以使学生感知到生活的鲜活和生动,要倡导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1.在教学中运用小型辩论赛。如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活动》中的探究活动“流行文化作品和经典文化作品谁的价值更大?”开展此辨点的辨析之前,笔者创设学生身边熟知的作品,以供学生有清晰的辨析对象,如“流行音乐与经典老歌”。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资料收集查编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演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2.开展制作性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与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思考。在讲中华文化时让学生搜集中国传统文学、传统音乐、历史人物、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材料,制作板报,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对比当前我们存在的问题,增加历史责任感。

3.开展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去进行有的放矢的社会调查。如在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让学生调查安康报刊杂志的发行、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市场的管理状况,撰写当前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或倡议书。

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生机与活力,具有个性与独特生活经验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鲜活亮丽起来,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现实、积极思考,感悟人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才能使政治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

论文作者:沈素茹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4

标签:;  ;  ;  ;  ;  ;  ;  ;  

让生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_沈素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