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摘 要】 "以学生为中心,办最负责任的教育",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混合式课程改革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上的应用又有了新的变化。混合式课程改革,是指将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授课相衔接,教师与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使教学改革不拘泥于形式,如何使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与传统授课紧密结合,如何使教学改革的结果深入学生心中,获得学生的认可。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10-058-02
混合式课程改革,是指将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授课相衔接,教师与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改革初期会有较大的工作量,一方面来源于教师要对课程有全面的把握,并设计好哪些内容做线上教学,哪些内容做线下教学,线上要设置哪些模块,具体如何设计;另一方面来源于要思考线上与线下的衔接,线下课上讲授内容的设计以及如何进行线下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经过一轮的教学改革,教师发现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改革的形式,不是从表面现象定义教学改革,改革应用更深层来自于内涵的思考。"以学生为中心,办最负责任的教育"是我校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开始认真思考,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融入已经开展的混合课程改革,探索出能够从内涵层面更适应《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授课模式。
一、教学改革过程
本次教学改革实施对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5级三个班133名同学。在这一阶段开始之初,网络教学平台已基本建设完毕。教师的侧重点在于线上与线下的呼应,如何更好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课题组成员在认真的思考了这一问题。下面将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等角度进行本阶段改革的介绍:
(一)教的过程
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组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和进行测验练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情景教学法。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案例分析法,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的课前展示中都有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案例综述超过80个,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相关惯例和条款更为熟悉,能够自如应用。同时对案例的归纳、分析和评价能力也是学生所需要的。本门课程的教授辅助手段包括实物教具如汇票、海运提单和商业合同等等,并且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给学生直观的体验。
(二)学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线上学习、课堂学习与案例讨论、个人课前展示、实践学习、小组汇报及书面报告和外贸专业词汇积累等。学生课前进行线上预习,课上进行个人展示参与率为100%,人均时长8分钟,收效良好。实践学习方面,学生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组成小组制作出口商品经营方案,3个班级完成方案28份。在外贸英文词汇学习上,每一章节增加外贸英文词汇,加强学生对"专业+外语"的专业特色的认识。使学生对于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
(三)学习效果
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一方面,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包括网络平台使用、课堂提问、个人汇报、小组任务和期中测试。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实务期末考试的题型共有8类,分别是:单项选择题、贸易英文匹配题、判断题、业务知识填空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实际操作题和业务解答题。其中Higher-Order Questions (书本上找不到的问题)占比为70%。一个学期同学们通过线上预习、复习、线上自测、课上演讲、汇报、案例讨论等环节增长了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对于传统国际贸易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更多的活学活用,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期末试卷考查目标分布情况(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满分100分)
二、教学改革创新
本次教学改革,采用开辟试验田的形式,通过采集两年的数据,对比分析学生对于混合课程改革的接受程度,经试验发现,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所开展的混合课程改革,相较于传统教学具有以下新特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教师由"主体"变成"主导"
在混合课程改革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不是包办和包揽,如何"导"是关键。教育的中心是指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考虑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教师而言,教育的中心显然应该是学生。可以讲教师是办学的中心,但不是教育活动的中心,课堂是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立足点。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进行教学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教师从计划(教师备课、网络平台建设、学生自学),组织(教师授课学习方法和思路、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和思路)、监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领导(学生课下自发组织团队学习)、控制(阶段测试、考试等作为学习成果的转化)等五个方面全面引导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来体验知识的获得和总结过程。
(三)转移课堂重心:由"关注知识与教法"变成"强调能力与学法"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过多强调的是如何教。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泾渭分明。在混合式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一切教育活动围绕学生展开,具有对学生的尊重意识和服务意识,教师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需求,给学生平等对话,表达自我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再输送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四)转变教学思路:由"标准化、程式化的灌输"变为"积极性、创造性的探究"。
传统课堂教学比较沉闷,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这无疑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混合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力求体现出学习者的首创精神,同时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并且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五)改革考核方式:由"重结果轻过程"变为"重视过程性考核"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应该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但是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应当是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应当通过开展以平时作业、综合性大作业、阶段性测验、课堂专题讨论、团队作业、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主的过程性考核。开展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式改革,强化学生过程性学习方式变革,加大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沟通力和批判力思维方式的培养,营造全程紧张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改革心得
教学改革不再单纯的拘泥于形式,而是更多的从内涵上进行提炼。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完成后,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学生反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上我学到了真东西,并且我爱上这门课,每次要上课之前我都在期待着课程的到来,因为我知道,一节课过后我一定多懂了很多东西。而且线上与线下的完美对接,使我随时可以向老师请教,我收获很多。
每一位教师都有同样的感受,无论付出再多,只要收获学生的肯定就都是值得的。课程组成员在收集整理完学生的反馈后都深有感触。混合课程改革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上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这门课程的讲授还将不断的更新演变。
研究成果表明,混合课程改革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上应用的效果良好,但建议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授课教师不能单纯的依靠改变授课形式就停止教学探索,而应从更深层次思考改革的内涵。做好线上和线下的衔接,设计好每一次线上的学习,设计好每一次课上的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期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所能传授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这一点,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称谓。
综上所述,混合课程改革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上的应用与对比分析课题研究报告及系列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以推广使用到同类型课程中。
参考文献:
1.王海荣,王美静。国外MOOC评估报告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中国远程教育,2014.3
2.车丽娜,孙宽宁等。山东省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分析与反思,教育研究,2015.12
3.嵩天。大学教学改革中的科研方法与探索--基于青年教师视角,中国大学教育,2015.1
4.李志义,朱泓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论文作者:薛雪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教师论文; 线上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知识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