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和企业的关系要定量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系论文,国家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企业一方面的任务,要求国家与企业双方都以市场经济的原则相互对待,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对等,谁也不能用超经济的办法向对方索取。双方在处理经济关系时的准则,都应以市场经济提供的标准为准绳,各自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利益主体。这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建立起来。
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关系上,应当看作是一场革命,即定量性的革命。我们过去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一种定性的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制度,一切都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这是很必要的,没有这种定性的革命,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社会主义只有定性的革命还不够,还必须有定量性的革命,使各种经济关系量化。没有前者的定性革命,就不可能有后者的定量革命,没有后者的定量革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其优越性还不能充分发挥。
所谓社会主义的定量革命,主要应将社会主义各种经济关系量化,而不是平均主义大锅饭,谁也不对公有财产负责任。虽然过去我们也制定了许多制度,试图使各种经济关系量化,但这些主要是人为的,缺乏客观依据,许多制度起不到量化的作用,到头来又形成平均主义。虽然经济体制改革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各阶层的利益重新分配,但这种经济利益如果没有量化的标准,谁都想多占,会形成无序的经济利益,出现巧取豪夺,出现无政府主义,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所说的量化标准不是人为确定的,是由市场经济提供的,这样的定量才符合经济利益的合理要求,谁也不能得到额外的收入,才能使经济关系有序。过去国有企业的每一步改革都在探讨国家与企业经济利益分配的量化标准,经过不断试验,使其逐步符合市场经济提供的客观标准。开始的放权让利,表明利益的让渡,而无量化的标准。第二步利改税,想使国家和企业在经济利益分配上规范化、法制化,但因其他方面没有市场化,这一良好的愿望不能实施。后来实行承包制,使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完全量化了。但是这种量化标准,缺乏科学依据,是讨价还价形成的,不符合市场经济提供的客观标准,因此就出现鞭打快牛和苦乐不均。即便在承包制这一点上量化了,而国家和企业其他方面的关系还没有量化,国家还可以另立名目向企业征费征基金。企业虽然无权拒绝,但企业可以对贷款、债务不还,所承担的各种义务不兑现。由于这些关系还没理顺,进一步又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改革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如何把产权关系建立在市场经济关系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又想用人为的办法来建立产权关系,如委托代理制,谁投资谁收利等办法。实际上这些办法与我们现行的管理制度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将管理局的牌子翻过来成为什么国有资产代管局,他们在产业结构调整名义下,有的将企业强制合并,均贫富,拉郎配,有的企业法人资格被取消,资产被平调,又实行高度集中,将改革开放给企业的一些权利又被新的上级收走。谁投资谁收利,并没有什么新东西,过去就是在谁投资谁收利名义下,把企业的利润80%以上收走,因为它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所以,这种改革思路,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必然是操作起来困难复杂,基层企业反对,付出代价高,获取的经济效益小,事倍功半,是不可取的。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独资经营,资本家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第二阶段为借贷资本,资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债权人是法律上的所有者,债务人是经济上的所有者。第三阶段是股份制,实行法人产权制度。我国目前国有国营企业,有些类似资本主义第一阶段的企业制度,一步跨到法人产权的现代企业制度,难度比较大,大部分企业不具备条件。当前应实行法律上所有权和经济上所有权相分离的借贷资本制度。对国有企业占用国家的投资,进行清产核资,重新进行评估,所有资金一律作为国家的贷款。国家应在国有资产管理局下设若干类似投资银行一样的企业,受国家的委托,作为债权人对这些资金进行经营,要监督贷款的安全,按时收利息和收取到期的贷款。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可用企业的资产作为抵押,企业经营者可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以便加强经营者的责任心。这种借贷资本形式,就完全作到政企分开,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完全置于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不论企业经营好坏到时必须交纳利息,而利息率由金融市场提供的货币商品的价格为依据,与企业利润多少无关,企业只向国家交税,不再交利。二者利益主体清晰,利益边界清楚,量化标准以市场提供的标准为依据,谁也不能强加于谁。这样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就规范化、法制化了,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微观基础。这样讲并不排除国家的必要宏观调控。为实行产业政策,可以在利息率上实行某些倾斜,在还贷时间上可以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