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艳玲¹ 吴波² 陈哲³
(1.空军工程大学 空管领航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1 2.3 95696部队 重庆 401329)
摘要:AIDC是亚太民航组织制定的亚太地区相邻管制区间进行航班管制电子移交的标准协议。近几年来已逐渐成为世界各航空业加大飞行流量、减少人为因素、保证空中交通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AIDC;航空管制;电子移交
一、AIDC的概念
AIDC的英文全称为:Air Traffic Services Inter-facility Data Communications,即民用航空中交通管制设施间数据通信,应用于不同空中交通服务单位自动化系统内部的空中交通管制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交换,它支持在不同空中交通服务单位之间实现通知、协调和管制权的移交等操作。
二、AIDC信息种类
目前,AIDC报文有20余种,下面对管制工作中较常用的几种报文做简要说明。
通告:ABI(预先边界信息报)。
协调:CPL(当前飞行计划报);EST(协调估计报);MAC(协调取消报);PAC(预激活报);CDN(协调报);ACP(同意报);REJ(拒绝报)。
管制移交:TOC(管制移交报);AOC(管制接收报)。
通用信息:EMG(紧急情况报);MIS(杂情报);TDM(航迹定义报)。
监视数据移交:TRU(通用监视报);ADS(监视数据报)。
三、AIDC 移交过程
AIDC移交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 通知阶段、协调阶段、移交阶段。
通知阶段:某一航空器正在管制区A中飞行,由管制单位A提供服务,计划飞入管制区B,航空器距离两管制区边界几个小时,B单位通常收到ABI,管制单位A向管制单位B传递信息,管制单位B角度处于通知状态,如航空器因改变航路不再进入B管制区,管制单位A向B拍发MAC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协调阶段:以常规的协调进程为例,当航空器处于双方同意的预先确定的时间或地点,管制单位A向B拍发EST报,管制单位B回复ACP报,ACP报使用新的双方同意的条件结束对话。
移交阶段:当航空器飞越边界时,管制单位A向管制单位B拍发一个TOC报。当管制单位A需要放弃对航空器的管制时也可拍发一个TOC报,甚至如果航空器仍在A飞行管制区内,距B飞行管制区仍有几分钟才飞越边界,此时从双方角度,飞行都处于移交状态。管制单位B拍发AOC报进行回应,表示接受管制责任,对管制单位A,飞行处于移交状态。
四、AIDC的优势
1、自动化程度高,大部分工作都可由系统自动执行,方便快捷,减轻了管制员的工作负担。对现行双岗制而言,副班可腾出更多精力放在对管制指挥的监控上。
2、实施性强,管制员可以通过雷达屏幕上目标标牌和颜色的变化及时掌握移交的进度和过程。
3、可靠性高,后台对每份报文都有回馈确认,管制员通过鼠标双击来进行管制权的移交和接收确认。管制移交信息由计算机传递,降低人为因素影响安全的可能性。
4、AIDC报文格式定义严谨,清晰明确,不会出现口语交流中可能含有的歧义和混淆。消除了口误,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没有了电话中的语言障碍。
5、经济性高,通过屏幕电子移交,减少了语音协调通话的费用。
五、AIDC的不足
1、不能彻底自动化,只有使用简略协调模式能实现完全自动化,此种情况下接受方默认始终同意移交方拍发的移交内容,自动拍发ACP电文,但显然此种模式可能带来安全问题。
2、AIDC定义的报文仅涉及航空器在交接点的状态,这在一些地方显然不足以满足全部需要。
3、协调如需人工回复AIDC报文时,AIDC将显得非常不便。一是人工响应电报时间较长,二是要专门设置岗位及时检查和回复报文。此时,传统语音电话协调效率更高。
4、AIDC中只有简单固定的几条报文格式,不能有人类语音通话中涉及情景的语音语调、轻重缓急及丰富的词汇,在紧急情况及复杂情况下不够实用。
5、AIDC不一定适合高空与中低空之间使用,因为没有固定预先定义的移交点,自动化系统很难自动实现AIDC过程。
六、混合使用AIDC及电话移交
基于AIDC及电话移交的特点,实际工作中可混合使用AIDC及电话移交,即在协调阶段移交方自动发EST或CPL电报,接受方自动回复ACP电报。协调时双方管制员直接打电话确定新的移交信息及实现过程。这种混合使用方法一方面扬AIDC之长,利用AIDC自动传递固定信息以及直观地进行屏幕电子移交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能以传统电话方式弥补人工收AIDC电报繁琐的不足。使用时应注意加强AIDC状态监控,弥补AIDC中出现的各种异常和错误。此外,需强调使用语音协调的信息应具备比使用AIDC更高的优先权。
论文作者:孟艳玲¹,吴波²,陈哲³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管制论文; 单位论文; 报文论文; 航空器论文; 阶段论文; 信息论文; 电报论文; 《科技研究》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