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外高桥保税区产业发展的新支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保税区论文,支柱论文,高桥论文,现代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全面崛起,推动了现代物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物流能力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现代物流呈现了三大主要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即国际化、电子化和共同化,它使现代物流业具备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和增长潜力。
1.国际化——服务于全球化经营和国际贸易的跨国界物流日趋兴旺
90年代以来,有三个方面的变化推进和加速了物流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一是国际贸易快速增长。拿1998年与1990年比较,期间全球GDP年均增长2%,而世界货物的出口值平均每年增长6.5%;二是跨国投资经营的空前活跃。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30%、国际贸易的60%和国际直接投资的90%以上的规模。一个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已经形成;三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崛起,为全球范围内快速、系统的物流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物流的国际化顺应了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发展的潮流,也带动了整个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欧洲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著名物流公司认为,在今后3年内,国际物流量将日趋加大,全球物流业总收入每年将增长10~15%左右。
现代物流的国际化趋势,不但为世界上一些传统的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城市如鹿特丹、香港等全力扩展物流产业化功能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而且也使一些新兴的地区和城市如亚洲的新加坡、釜山、上海、高雄等,获得了凭借其港口、区位等优势,发展成为新一代国际性物流集散中心的时代机遇。台湾在构建亚太物流中心的同时,还有意推动其成为全球物流运筹中心。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为正在建设的物流园区打出了响亮的口号:“巴塞罗纳,欧洲的南大门”。可以预料,一些国家和地区为巩固和成为国际或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2.电子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的介入方兴未艾
与其他具有传统基础的产业一样,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下,物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化发展阶段。物流的电子化,包括了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柔性化、集成化等一系列发展内容和趋势。
通信和信息等技术的应用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本动力之一。有效的电子传输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建立,使物流系统具备提供快速、便利、经济的服务能力。如美国的一些物流代理公司,与码头、机场、海关信息联网,当货物从世界各地起运时,客户便可以从该公司获得到达的时间、泊岸的准确位置等信息,收货人与仓储、运输公司等就可以及时做好准备,使商品毫无停留地快速流转、直达目的地。而体现物流链管理先进理念的管理系统,如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零库存(JIT)、自动连续补货(ACEP)系统的建立和运用,使企业的柔性化生产和零库存管理等成为可能。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配送企业,通过这些系统手段,做到了客户要什么就组织生产和配送什么,改变了生产出东西等顾客来买的传统方式。配送企业仓库里商品的周转次数多达每年20次左右。此外,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使对在途或在库货物识别跟踪、包装搬移实行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成为可行。
电子商务的介入塑造了物流运作的全新模式。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与交易相关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被导入了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系统。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物流纳入电子商务的讨论范围,并将物流视为完整的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流”。货物的交换和移动是发生在市场信息的影响、商品的交易、资金的结算以及生产和消费等行为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在所有这些活动领域中引发洗新革面的变化,它既促进了交易效率、降低了物流的成本,同时电子商务发展本身也极大地丰富了物流业的市场空间。
电子商务也是交易活动的电子化过程。从技术层面上,它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电子管理信息系统(MIS)而运行的,包括零库存、商业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订化系统(EDS)、电子转帐系统(EFT)以及协调和保障各环节电子系统功能实现的商业增值网服务(VAN)等。以EDI为例,它已经成为贸易等商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项基本工具。据有关的统计,美国已有90%以上的商品出厂通过EDI。
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了企业间网上交易(BtoB)为主流的阶段。与通过网络交换消费信息(CtoC)和企业对消费者的网上销售(BtoC)相比,BtOB模式下交易的规模更加可观,对物流经济的影响更大。1999年,全球BtoB电子商务交易1450亿美元,预计5年后BtoB的交易规模将增长50倍,达到72900亿美元。电子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根本方向。在电子商务以惊人之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担心物流系统将会跟不上步伐,成为“瓶颈”。因此,在注重建设合理、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的同时,更要注重建立能够满足电子商务需要的物流模式和相适应的配送能力。
3.共同化——物流企业的功能综合和物流运作的园区聚集渐成气候
现代物流发展的共同化趋势,有两个层面含义。一是指物流企业服务业务的综合化,或物流一体化趋势,二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地域中心化,或物流配送的园区化趋势。
商品从最初的生产到最后流向消费者,中间需要经过原料采购、加工、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批发、销售以及广告信息等许多的环节,商品供应链上所有这些环节的活动统一起来,就构成了现代综合物流。传统的做法是,这些物流活动是分阶段地或由不同的专业企业分别承担的。商品供应链没有完全连贯,造成的最大问题是流通环节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对生产企业而言,随着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的进步,在生产领域内成本控制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在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上却大有潜力。当企业的注意力普遍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就形成对物流一体化服务的需求。这一过程若是通过企业内部方案解决的,就是所谓的企业自身物流的一体化。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一体化是由从事专业物流的企业担当的,通过其业务在供应链的上伸下延,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物流一体化,不论从企业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所要达到的都是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
从企业服务的角度,物流共同化就是物流功能的综合与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的承载主体是综合物流企业,但并不意味着承担专业服务功能物流企业作用的消失。物流一体化最有代表性的模式是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自身专业物流功能,或者通过一系列的代理服务,或通过发挥其物流管理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一条龙”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发挥的是物流组织者的作用,而不一定是物流各环节专业的集成者。
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有赖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的繁荣。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按照西方企业界的观点,当第三方物流占社会物流规模的50%时,物流产业才算形成。当前,国内外物流业一体化趋势随着传统物流企业的合作和兼并活动增加而更趋明朗。
物流一体化程度的增加和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使物流功能的集成度不断提高,物流业对地域位置的依托变得十分重要。国际性的物流活动一般都倾向于集中在地理位置优越的港口枢纽城市,利用自由港提供的海关、仓储以及货物进出便利等条件形成配送中心,开展包装和再包装、货物贴签、装配、分类、售后服务、开发票和增值税管理等服务;利用中心城市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运和空运的网络系统,迅速将大批的货物分流送至目的地。地域性服务的配送企业,同样也趋向于聚集在某些地块上。物流区域性集中化和园区化发展的最大的动因在于能够取得规模效应和降低运作成本。在现代物流业发展竞争中,一个地方要成为物流园区的理想基地,关键是看能否具备保证货物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基础设施条件、技术支撑环境和政策管理意识。在日本,迫于大都市城市交通压力,政府部门比较早地规划了物流团地的建设。欧洲国家配送中心的热门发展,则还是最近几年的事。
物流共同化发展,拓展了物流服务的内涵。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还在外延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原材料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贷款回收与结算,直至全面介入企业客户经营等。物流能力不仅在微观上对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随着物流业内涵的不断丰富,现代物流业日渐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基于这一发展趋势,深圳市已将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列为该市未来十年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三大发展领域之一(其他两大领域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北京等地方也正在大力构架和推进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
二、发展国际物流是外高桥保税区功能开发的新支点
外高桥保税区的建设是90年代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核心内涵之一。作为我国内地第一个保税区,自1990年设立,经过了十年的探索试验和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6.4平方公里的封关区域内,吸引了400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形成了相当的经济规模。1990年保税区实现增加值88亿元,为浦东新区GDP总量的1/10强,占上海全市GDP总量的2%。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新形势下,外高桥保税区今后如何争创新的辉煌?我们认为,外高桥保税区未来的发展,新的战略依托就是浦东新一轮开发和上海的“三港”建设:新的动力就是不断创新,逐步实行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新的功能开发支点就是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建设一流的国际物流(中心)基地。
外高桥保税区的功能开发经历了从聚集国际贸易企业、形成对外贸易窗口,到吸引加工贸易项目、形成出口加工基地,进而鼓励仓储和分拨业务、形成零部件分拨中心这样几个重点发展阶段。目前已基本建成集这些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保税区。我国的保税区是以国际上自由贸易区为目标模式发展起来的,前十年处在起步和初期发展阶段,在按照国际惯例运作方面,尚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如“境内关外”的区域定性在认识上就没有得到权威的统一,因而在很多具体管理政策上也缺乏一致性和稳定性。现在,外高桥保税区已经到了迫切需要向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转型过渡的阶段。自由贸易区与国际物流基地,是一对天然的“结合体”。它们的基本功能都是减少和简化国际贸易与货物流通中的环节与障碍。国际上大的物流中心都设有自由贸易区,而著名的自由贸易区又都促进了当地国际物流业的兴旺发达。所以,外高桥保税区今后一个时期选择重点发展国际物流业,并不是功能开发方向的转折,而是内在发展规律使然,也是保税区未来发展的空间所在。
外高桥保税区已具备进一步推进国际物流功能开发极有利的条件。第一,外高桥港口码头、浦东国际机场已经形成和将要形成的吞吐能力是得天独后的优势。第二,过去几年建成的周边快速干道网络等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三,上海信息港工程及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是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电子商务的可靠依托。第四,保税区的国际货物流量已具可观的规模:1999年,保税区进出口总额47亿多美元,其中出口17.6亿美元,出口增量占当年全市出口增量的1/4;港口吞吐770万吨,集装箱装卸量为92.7万标箱,预计2000年整个外高桥港区集装箱运量将超过160万标箱;保税区9个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65.8亿美元。第五,保税区跨国公司企业集中,分拨中心的集聚已渐成气候。近年来,仓储和分拨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区内已有仓储项目330多个,分拨企业50多家,1999年,保税区仓储货物流量达124.4万吨,商品分拨销售74.5亿元,分拨范围不局限于国内,其网络伸展到了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当然,外高桥保税区要真正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运作国际物流的核心基地,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各方资源等方面,采取更加系统的推进策略。
三、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和措施
现代物流发展的事实表明,国际性物流中心地位的竞争,本质上也是国家或地区间发展机会的竞争。所以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将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政策设计,给予全力扶持。外高桥保税区作为上海和浦东新区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基地,需要从上海全市发展的角度进行定位和设计。下面我们仅就与此有关的几个方面提出八点设想:
1.制定高起点发展规划。根据上海全市的发展战略以及浦东开发扩大功能辐射的要求,着眼于“三港”建设加速物流、信息流的大局,制定外高桥保税区集中拓展国际物流功能发展的系统规划,并纳入上海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外高桥保税区作为上海市及浦东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核心基地。在物流园区用地规模、交通网络、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运力发展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配套,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全面的支持。采取全市聚焦张江发展高新技术创业基地类似的办法,把上海国际物流基地的发展政策聚焦在外高桥保税区,形成聚焦效应,集中力量加以推进。
2.加快区域周边主干通道的建设。在全市的沿江沿海发展战略中,外高桥港区和保税区的发展是一大重点。目前已经规划或正在建设的有高桥外高桥港区集装箱码头三期和四期、外环线浦东北部路段及穿越黄浦江的凌桥—吴松越江通道、通往外高桥的高架轻轨交通、以及华东沿海铁路等项目。这些都是外高桥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最基本的港口和交通优势所在。但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尤其是陆域交通方面,目前杨高路和杨浦大桥等越江大桥的物流负载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有必要着重加快外高桥港区和保税区周边主干道路和越江交通的建设步伐,以适应外高桥物流枢纽功能快速扩张的需要。
3.扩大服务业的开放试验。外高桥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业,首先要形成国际货物大进大出的流量环境。在保税、外贸以及鼓励出口加工等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保税区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增长,与国际货物进出相关联的仓储、分拨等业务发展也很快。但保税区是一个空间有限的封闭区域,扩大区域内的进出口流量毕竟有限。发挥其连接国内国外市场通道的作用才是其根本的出路。外高桥保税区要利用我国加入WTO的契机,在放开外贸经营权限制、开放服务贸易方面率先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接轨,在诸如简化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管理程序、放宽经常项目下外汇管制、方便出口退税等政策上可以先一步试验和试行。随着服务领域的开放,保税区在鼓励外贸、仓储、分拨等类型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应积极吸引国际货运代理、运输服务等企业进区,发展多式联运,扩大运输规模,延伸服务环节,增加转口贸易,以推动外高桥保税区的国际货物流量。
4.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借鉴国外发展物流园区的经验,在外高桥保税区内划出一块区域,开发建设一个高水准的国际物流园区,作为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集中的地域载体。该园区的主要功能是发展港口物流集散、国际集装箱中转、集装箱拼装拆箱、海运和公路联运中转、货物的简单加工处理、仓储、国际分拨等。物流园区在政府支持下由保税区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实施企业化的管理,建立能提供一体化运作的物流公共支持系统服务。如设立综合服务中心、维修保养厂、加油站、清洗站等设施,并提供信息、咨询、保安、车辆、维修等配套服务。
5.创建外高桥国际物流品牌。在物流国际化竞争中,只有那些经营方式高度全球化,具备提供全球范围物流优质服务、具有很高信誉的园区和企业,才具有竞争优势。外高桥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除了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大型外资物流企业外,还应充分鼓励国内物流企业在园区聚集,使其成为国内企业走向跨国经营如国际采购、供应跨国企业原材料等的服务基地。为专业的、综合的等各类物流企业提供一个宽松、优越的经营和发展环境。采用国外自由港和开放港口发展物流所形成的成功做法,在保税区重点扶持发展一、二家具备提供国际物流全程服务能力的骨干企业,以保税区为大本营,承担从货运代理、码头装卸一直到通关送货等全流程物流服务。树立外高桥国际物流服务园区品牌和企业品牌,并通过外高桥国际物流的品牌效应,扩大在亚太地区和全球跨国物流业中的影响力。
6.完善国际物流快速通道。国际物流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货物的跨越国界流动。国际物流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货物进出不同国家时由于中间环节多,国家间在管理制度、海关、检验检疫、法律规范等存在差异而发生的,通关的阻滞就是影响国际物流时效性最突出的问题,可以说这也是我国开展国际物流业务的一个“瓶颈”问题。因而有必要在保税区与港口、机场、海关、检验检疫、货运代理等部门之间建立一套协调和配合的有效机制,在外高桥保税区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与航空港之间发展和完善货物通关的快速通道系统,将货物通过直通道通关的周期控制在24小时或更短的时间之内。
7.推动数字化高地的形成。物流活动与电子商务越来越融合为一体。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在上海信息港工程推动下,在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在内的浦东新区,开发建设信息网络应用平台的基础环境非常优越。当务之急是要在电子商务平台、信息联网等应用系统的开发及配套上下功夫,加大工作力度,创造一个与保税区开放前沿地位相称的网络信息化区域环境。外高桥保税区内主要是跨国公司、贸易服务企业或政府管理部门,他们是信息化的迫切需求者,也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员工素质也好。这对形成信息化应用的浓郁环境非常有利。建议有关部门抓紧进行牵头和引导,加快外高桥保税区内政府和企业信息化的步伐,从建立保税区数字社区,开展政府对企业的上网服务等方式入手,全面引导外高桥保税区“数字化消费高地”的形成,以推进电子商务包括国际物流的快速成长。
8.开展国际物流人才培训。与传统的物流活动相比,现代物流不但在经营管理方面拓展了新的范畴,注入了新的理念,更在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上跨出了革命性的步伐。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引入以及各种自动技术的采用等,现代物流业已逐步成为一个用高科技技术装备的产业领域。尤其是国际物流,还涉及到国际贸易等多方面的专业。所以,能否为物流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和合适员工,是直接关系到上海和浦东新区能否顺利推动现代化物流产业发展的问题。建议外高桥保税区通过开办职业培训学校等形式,在国际物流员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方面发挥领头作用,形成为全市物流业发展提供物流专业培训的基地。
标签:外高桥保税区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国际物流论文; 现代物流业论文; 物流产业论文; 保税区论文; 仓储成本论文; 外高桥论文; 上海物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