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410075
摘要:作为理想主义的拥护者,实践作品理论指导便源于纯粹理想主义的柯布西耶坚信的“建筑学改造社会关系”,柯布西耶在他所处时代背景下“走向新建筑”,相信未来的一切,甚至包括人的交往、生活都是可以用建筑学来改造。作者有着同样的相信,于是在今所处的城市问题中,试图探寻一种模式来改造社会关系,化解一定的社会矛盾,即“破界模式”。
关键词:勒·柯布西耶;社会关系改革;城市角度;“破解”模式
一、绪论
1.1探究背景
自现代主义的出现到如今混凝土筑成的城市,建筑已经习惯了一种模式。但变化除了更精准的数据更先进的技术之外还应该从空间构成、功能分布以及生成的生活模式上,可这样的变化多应用在了公共建筑上,故而在外繁华落尽后依旧是蜗居于城市中心区外的四方空间中。
1.2探究目的及意义
如今的城市承载着信息时代的繁华,但也承载着超负荷人群、交通等的诸多问题,建筑此时需要行驶它的作用,再一次突破幢幢钢筋水泥的限制,改善社会问题。即建筑应该做到“社会关系改革”。
具有开元精神的勒·柯布西耶提供一个视角,一种思维方式,柯布西耶相信自己的设计能够改变腐朽和低效率的旧时代,从而创造新的时代,并且这是一个终极完成形式的,无需改动的平衡状态。吸取其看待建筑的格局,探寻今天城市中建筑的新模式,从关注空间转变为关注人才能真正改善人居生活。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其之上。营造的目的是把房子造起来.而建筑却是为了感动人。当建筑作品迎合宇宙节拍时,这就是建筑的时刻,征服人类情感的时刻。
二、探究理论基础
2.1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并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正是他的独特与伟大也示意他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他的很多追求和行为是超出狭义的建筑学范畴之外的。以他的部分著作来说明其理论思想。
2.1.1《走向新建筑》
在这本书中柯布西耶提出了著名的“机器美学”,但其实还包含着他很多对建筑的重新定义。柯布西耶真正所指的建筑的美,它不仅源自于其造型的本质,更源自于一种精神的秩序。建筑是有严肃的目的的,它服务于人。“机器美学”理论是柯布西耶基于当时时代背景——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提出的,他渴望人的生活居住方式顺应时代发展造就当下的人最需要的精神场所。
>>实例——萨伏伊别墅
作为体现柯布西耶“机器美学”经典实例。“经由艺术这一媒介,并致力于人类的幸福,我们就有力量通过提升我们的生活而使其充满光明。”他这样解答自己对居住建筑的理解。这幢白房子仅有简单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算作装饰的横向长窗,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同时平面功能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准布置。
2.1.2《明日之城市》
在该书中,柯布西耶通过对20世纪初的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提出关于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设想,即“现代城市”理想,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实例——马赛公寓
柯布西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低收入阶层的关注和对人际交往的关注的这些特点最明显地表现在他的著名作品——马赛公寓上面。马赛公寓有着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追求空间分配的绝对公平;追求社会细胞家庭与整个社区乃至城市更密切的交流和联系;追求社区内部设施的极端完善,以满足社区的自给自足。
2.2理论理解与思考
2.21视角——社会关系变革
柯布西耶从《走向新建筑》是基于住宅是符合世界秩序的视角,到后面《明日之城市》是基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视角。可以总结柯布西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视野远远地超越了建筑学所能涵盖的技术或美学范畴,更把视角专注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作为社会子细胞的家庭与整个社会的链接关系等。所以,柯布西耶的建筑学设计不仅是在规划空间和面积,更是在规划人的活动、性格和存在方式。当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是在寻找当下不和谐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利用建筑去重新确立一个社会关系,使人的生活更舒适、便捷,也是作者所理解的“与世界的秩序一样”、“与宇宙合拍”,即社会关系变革。
2.22方式方法
3.2社会关系改革——“破界模式”概念来源
从“社会关系变革”的视角形成设计概念。作者发现人们的社会关系都被限制在各种界线之中,所以人和车必须穿梭于建筑的边界之间,人们的居住范围被限制在墙体之间。若想对现在这样的社会关系改革,就需要打破这些界线,混合互通,共生与城市之中,快捷共享城市资源。于是形成概念——破界模式。
3.2.1底层架空——破道路边界
这一解决方式得益于柯布西耶对未来城市构想,建筑不占用地面空间,于是可做交通枢纽、可做城市广场,在紧密的市中心交通中起疏导、透气的作用。另外架空空间还可增添绿化功能,创造自然环境。
3.2.2衔接共享——破建筑边界
受柯布西耶对马赛公寓未来使用预想启发,即建筑中预留空间给城市道路交通。可将建筑与建筑直接产生交通联系,避免施加道路压力。
3.2.3垂直分区——破人工与自然及功能边界
可既有人造又有自然,即下层架空绿化,上层屋顶花园;既含有衔接的共享工作空间有包含私密的居住空间,同时保证动静分区。
3.3与世界秩序统一——空间单元组织模式来源
因人口容量与土地面积的不匹配,已有柯布西耶设想的高层建筑以及马赛公寓的细胞家庭,此处再做拓展创新——高密度且可变的模块化单元,来满足信息时代的更高要求。首先,做出结构框架,在居住分区中划分出不同面积的单元插入墙体,但墙体是可移动的,即单元体的组合在建筑中是可变化的。
第二章 小结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写道:建筑,还是革命。他的一生中,大部分的作品都在尝试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他是一个务实的社会改良者。他看待建筑的视角是身为一名建筑师投入情感,基于改善生活环境的,这也是作者选择建筑的初心。
从学习理论到理解是短期内可完成的,但到实践是一个不易的过程,这是一个艰辛却又有趣的过程,保持这样的实践精神总会有一定的突破,并经过不断思考形成自己的建筑理论。
参考文献
【1】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勒?柯布西耶《明日之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机器_建筑_柯布西耶是如何思考建筑的_童明
【4】勒?柯布西耶的乌托邦_论马赛公寓的理论和意向来源_杨远帆
论文作者:郭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马赛论文; 模式论文; 视角论文; 空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