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征医院急诊室 200000
【摘要】:目的 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体会进行研究讨论。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4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抢救时间。结果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实验组(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抢救时间比较,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过程中实施及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赢得抢救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诊急救;护理对策;效果
严重创伤是指患者身体受到严重的损伤,累积各脏器或者是造成比较严重的内外伤。其导致的临床患者死亡率较高,病情发展迅速,恶化较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急诊科实施的抢救护理措施,是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效率,是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正在研究的问题之一。为此,我院选择了 2018年1月至 201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这80例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从而总结分析急救的护理体会,现得出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例。实验组中男、女分别为24例、16例;年龄最小为24岁,最大为64岁,平均年龄(41.6±4.5)岁。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25例、15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66岁,平均年龄(41.8±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流程和护理措施 ,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整体急救护理和专科技术急救护理 ,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病情评估.由于严重创伤患者病情进展快,病情变化迅速,因此患者被送入急诊室后,护理人员在询问病史的同时要及时做好病情评估,判断患者的伤情,并协助医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与方法。对于开放性创伤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采取相应的包扎、止血与固定方法。②采用急救“绿色通道”。对于胸部严重受伤 , 出现开放式气胸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迅速封闭伤口。对于脏器脱出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使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包裹脱出脏器,禁止将脏器在无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纳入腹腔,避免出现并发性感染。③保持呼吸畅通。由于严重创伤患者往往伴随昏迷或呼吸障碍,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护理道处理,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及时对患者给氧,避免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脑组织或其他组织出现损伤,对于颅脑损伤严重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舌后坠, 对于严重休克或呼吸骤停的患者,要及时开放气道,采取气管插管的方式保持呼吸道畅通。④建立静脉通路。通常严重创伤患者损伤部位多,合并多发伤或重症休克,因此要快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保证血液、药液能够顺利输入,以免患者大出血补偿不及时,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静脉通路,保持静脉畅通有效方式,避免患者由于局部组织缺血造成微循环持续缺血缺氧,防止留下严重的后遗症。⑤全面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患者运输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及时检测患者体温、脉搏与呼吸,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表达和意识情况,每隔 5-10min检测并记录,以便于医生及时救治。初步抢救结束后,护理人员要监测患者尿量、意识、瞳孔等各项生命体征,若出现心率、心律、血压及氧饱和度变化要及时处理。对于复合型、多发性创伤的患者更需要进行严格监测与观察,避免留下不可逆的创伤后遗症。⑥做好抢救记录。对患者的各项抢救措施需要在6h内将抢救记录补充完整,抢救记录要求准确、有效和完善,严禁任何的作假、伪造与涂改。⑦加强心理护理。由于严重创伤的特殊性,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患者情绪与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对患者进行关心与安抚,同时加强护患沟通,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理解,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抢救结束后,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允许患者与家属见面,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创伤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可以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类 , 显效标准为患者救治过程顺利,救治结束后患者意识恢复并可以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后续相关工作。有效标准为患者救治过程相对顺利,救治结束后患者意识恢复较好,可以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后续相关工作。无效标准为患者救治过程不顺利,无法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后续工作。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治疗结束后 ,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100 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比较
实验组的抢救时间为(35.17±9.2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39±13.8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严重创伤病情严重、发展快,因此在抢救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急诊护理能够保证严重创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生命保证,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同时护理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患者进行有效抢救,并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做到更及时、更科学的有效护理,这对于患者而言,不但提高自身的存活率,而且能够降低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率。因此,对严重创伤患者实行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与治疗并采用整体性、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效果,并缩短患者创伤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小娟. 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5):220+223.
[2]黄杨.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7):123-124.
[3]裴晶. 高原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254+258.
[4]袁圆,李庆望.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1):18-19.
[5]崔建芳,原剑.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对策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8):262.
论文作者:张珍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实验组论文; 急诊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