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_张顺宵,程雯(通讯作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_张顺宵,程雯(通讯作者)

(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 上海 201900)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治疗是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本文就当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西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003-02

目前糖尿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呈蔓延趋势,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统计,2015年全球有4.15亿糖尿病患者,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仍稳居第一,有1.09亿[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50%~90%的糖尿病(DM)患者都会发生DPN,DPN是增加足部溃疡和截肢风险的主要因素。其中20%的患者会出现疼痛性神经病变[2]。DM患者出现DPN后,3年生存率约为53%[3]。因DPN的病理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不成正比,所以DPN的起病隐袭、发病率较高。同时临床上不乏见到许多患者可以长期无明显症状,有报道[4]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10%已经存在 DPN,而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50%以上会发生不同程度的DPN。

DPN可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因而临床表现也各种不同,可以是局灶性的,也可以是弥漫性的。在其自然发展病程中,DPN从早期的功能紊乱逐渐发展成为晚期的具有病理学异常的周围神经病变。DPN最为常见的形态学改变主要包括有轴突的变性和髓纤维的脱髓鞘;无髓鞘纤维的变性和再生;以及神经内膜的微血管病变,晚期可引起神经纤维缺失[5-6]。国外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的阶段,DPN的发生率也逐渐攀登,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因素、代谢障碍、血管障碍、基因易感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7]。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活质量逐渐成为反映健康水平的一个新指标,它正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据报道,DPN患者在躯体、心理等方面都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其中包括心理健康、情绪调整、社会职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认知等,对于神病变的难受感和药物副作用担忧会长期存在[8]。DPN患者反复的四肢麻木疼痛发作、长期大量服药、适应能力下降、婚姻与就业障碍等使DPN病人及其家属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双重痛苦。因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逐渐成为中西医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制更有效、副作用小的DPN治疗方法,改善DPN患者生活质量是当务之急。

但是现代医学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现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三种方法。药物治疗一般首先积极控制血糖,临床选用抗氧化应激药物(α-硫辛酸)、改善微循环药物(前列地尔)、改善代谢类药物、直接扩张血管药物(酚妥拉明)等,以及多种B族维生素(弥可保、甲钴胺);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运动能提高患者的糖耐量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DPN的运动治疗随患者的个体差异而不同[9-11]。

近年来运用中医药防治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少,且有一定效疗已引起各界糖尿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多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于“痹证”范畴,以脏腑不足,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条件,病理因素多见痰浊、瘀血,病性本虚标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所涉及的脏腑,目前各学家普遍认为主要与脾胃、肝、肾的关系最为紧密。脾虚则健运失常,津液不能布散而成痰成瘀,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肝虚则生风,风袭脉络;肾虚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阴阳,最终导致肢体失于充养等从而导致本疾病发生。现今,我国绝大多数的医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本病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气阴亏虚,痰瘀痹阻进一步导致脉络失养是造成的病理基础,而血瘀则参与存在于发病的过程[12-14]。刘燕婉[15]通过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得DPN 的几率较高,多数因老年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木动生风,横窜脉络,挟痰瘀痹阻筋脉,筋脉失养所致。根据临床辨证,有以下四种证型,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及肝肾阴虚证,其中以气虚血瘀证最为常见,患者常见肢体无力麻木如有蚁行,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动则汗出,腹泻或便秘,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16]。阴虚血瘀证主要症见:腿足挛急,酸胀疼痛,肢体麻木,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少饮,多有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痰瘀阻络证多为: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形体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肝肾亏虚: 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痿废不用,腰膝酸软,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17]。

根据近年来报道表示,运用中医药及针灸等疗法在治疗时能够从整体、多层面、多途径等方面进行干预治疗,并且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势,皆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18-20]。有近代医家研究表明,针刺能起到刺激胰岛β细胞受体的作用,从而加强人体对葡萄糖的转化与利用,进而有效降低血糖。大量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有显著的效果,使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得到明显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21-22]。针灸有着多靶点的作用效应和副作用小的两大特点,从而克服了西医领域的不足,在整体调节、安全无害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中药外治中医传统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外治疗法无创伤,不增加患者的痛苦,且费用较低廉,无论是单用或是配合其他疗法都能有良好的疗效,中药熏冼疗法是通过药液对患部进行局部热洗浸泡,刺激局部血管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3]。

按摩推拿又被称为“按跷”和“跷引”,属于非药物物理疗法。治疗过程中按摩推拿者用手在患者病变部位的穴位、经络上进行推、拿、提、捏、揉等手法动作,以达到疏通经络、推行血气、调和阴阳的功效[2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此外,中药离子导入法、气功疗法、敷贴疗法、中药注射液等方法也结合了现代医学理念,成为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临床报道亦有理想疗效。

当前,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尚无可靠的治疗药物,临床疗效也较为有限,然而中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痹证、血痹、痿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与西药双双联合使用则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治疗效果,为DPN防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法极为丰富多样,未来需进一步跟进临床研究,以探究多套高效可靠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规范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Xu Y, Wang L, He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 JAMA,2013,310(9):948-959. DOI: 10.1001/jama.2013.168118

[2] Hsu WC,Chiu SY,Yen AM,et al. Somatic neuropathy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and diabetes-related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a populationbased 5-year follow-up study (KCIS No. 29)[J]. Eur J Neurol,2012,19(9):1192-1198.

[3] Tesfaye S,Selvarajah D. Advances in 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J].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2,28 (Suppl 1):8-14.

[4]常湛,冯红,孟令华,等.不同评分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1):65-68.

[5] Malik RA, Tesfaye S, Newrick PG, et al. Sural nerve pathology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inimal but progressive neuropathy[J]. Diabetologia,2005,48:578-585.

[6] Prompers L, Schaper N, Apelqvist J, et al. 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s: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The EURODIALE Study[J]. Diabetologia, 2008, 51:747-755.

[7]李宏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首都医药,2013,1:12-14.

[8]李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 海南医学,2013,24(13):2003-2004.

[9]马志英,袁玉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专集,2015:192-194.

[10] Balakumar M, Saravanan N, Prabhu D, et al. Benefits of early glycemic control by insulin on sensory neuropathy and cataract in diabetic rats[J]. Indian J Exp Biol, 2013,51(1):56-64.

[11] Murakami T, Iwanaga T, Ogawa Y, et al. Development of sensory neuropathy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mice [J]. Brain Behav,2013,3(1):35-41.

[12]曾珺.糖尿病的中医认识及辨证论治[J].吉林中医药,2016,(36)3:228-226.

[13]张荣,靳建忠.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892-893.

[14]谢文健,邹如政,郑龙.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7):71-74.

[15]刘燕婉.滋肾补肝、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6例[J].甘肃中医,2009,22( 9):21-22.

1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中医杂志,2017,58(7):625-630.

[17]王志强,庞国明,闫镛,姚沛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医报,2011,4(26):487-489.

[18]王文平,张玉璞,张金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7:107-110.

[19]路玫,李昆珊,王佳丽.针刺治疗糖尿病患者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针灸,2016,36(5):481-484.

[20]陈佩,尹小虎,蒋永亮.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2014,37(5):88-90.

[21] Rodriguez-Esteban R.Biomedical text mining and its applocations[J].PLOS Compute Biol.2009,5(12):e1000597.

[22] Zheng G,et al.Two Dimensions Data Slicing Alorithm,a New Approach in Mining rules of litera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M].Spring-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11:161-174.

[23]李小州.中药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观察[J].中国病毒病杂志,2001(1):29-31.

[24]吴琛,唐红,徐蓉娟,等.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157-158.

论文作者:张顺宵,程雯(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_张顺宵,程雯(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