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向晴
(中国华佗健康养生研究院100000)
叩齿是一种至简至深的道教法术和养生良方。说它简单,是因为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实践叩齿的方法并从中获益;说它深奥,是因为道经和医书上都存有大量的叩齿的文献,人们却对它熟视无睹,而躬身实践叩齿的人,虽然知道叩齿的好处,却无法阐明背后支撑叩齿术的理论。时至今日,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道教所拥有的这些独特的知识,更是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所稀缺的宝贵资源,对这些知识的深入挖掘和理论阐发就显得尤为可贵。
一、道教叩齿治病的功能
叩齿养生法在古代的道教典籍和医学文献中相当繁复,本文择要探讨如下:
首先,古代的道经和医书中认为叩齿具有固齿功能。古代的医家认为经常叩齿能令牙齿坚固,不动摇。叩齿叩得好的人,甚至到耄耋之年牙齿也不会脱落。《抱朴子内篇》卷15“杂应篇”指出“或问坚齿之道。抱朴子曰: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永不摇动”⑥.孙思邈在 《千金方》也说:“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⑦《玄机口诀》中说 “惟叩齿法,简 而 易 行,能 令 齿 植 坚 固,至 老 而 不 脱落”⑧.
其次,叩齿具有治疗齿痛的功能。隋代医家巢元方在 《诸病源候·齿痛候》中称 “东向坐,不息四通,上下啄齿三十六下,治齿痛”⑨.北宋唐慎微的 《证类本草》也说:“齿疼,龈间出血,极验。以盐末,每夜厚封齿龈上,有汁沥尽乃卧。其汁出时,仍叩齿勿住。不过十夜,疼、血止。”
二、道教叩齿养生的理论依据
首先,中医认为叩齿之所以能够强健肾脏,是因为牙齿和肾脏是相互连通的。中医典籍称“齿者,肾之标”, “肾主骨生髓,齿乃骨之余”,认为牙齿是人骨头的终端,肾脏生骨髓,而牙齿则为骨髓所滋养。 《黄帝内经》说 “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认为肾脏跟牙齿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肾是人的 “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如果要身体健康就必须补肾固本。明代张介宾认为 “齿为骨之所终,而骨则主于肾也。故曰: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至其为病,则凡齿脆不坚,或易于摇动,或疏豁,或突而不实。凡不由虫、不由火而齿为病者,必肾气之不足。此则或由先天之禀亏,或由后天之斫丧,皆能致之,是当以专补肾气为主”.反过来,若肾中精气充沛,牙齿就会坚固牢密;若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会松动脱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肾 “在液为唾”,而叩齿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吞咽津液,这些津液被称为 “金津玉液”,《养性延命录》称津液为 “醴泉”,陶弘景写到:“口为华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溉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支节毛发,宗之而生也。”
《黄庭内景经》中说津液能 “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可见叩齿咽液能补充肾中精气,从而强肾固齿。
医家认为人的心属火为阳极,藏神;肾属水为阴极,藏精。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心与肾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的,心火能制肾水,肾水也能制心火,两者协调关系一旦失去,就称为心肾不交。心肾不交会带来多种病理现象,并导致身体虚弱。叩齿其实也是一种促进心肾相交的好方法,神仙刘长生解 《黄庭内景玉经注》在注解 “齿神锷锋字罗千”时说:“叩齿九九,庚甲交锋,字传万古,罗锦千重。”
“庚甲交锋”就是指心肾相交, “庚”属西方,西方庚辛金,金生水,而肾属水,肾水为玄武。这里的“甲”属东方,东方甲乙木,木生火,心属火,心火为朱雀。可见这里的 “庚甲交锋”就是心肾相交的隐语。在中医看来,由于人的舌下有关窍,一个通心,一个通肾,叩齿咽液就能令心肾相交。李时珍指出 “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闵一得 《十三则阐微》也说:“至夫搅口者,以人舌下有二窍,一通心,一通肾,《丹经》所称水火华池是也。以舌搅之,其液自出,且默以引所后升之气到口,以便吞咽,我故曰大有所补云尔。”
宋代周密的主张跟苏轼相类似,他说:“每日以子时后,披衣坐,面东或南,盘足坐,叩齿三十六通。”明代高濂在 《遵生八笺》中描写了八段锦导引法为:“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里边强调对叩齿术的运用。清代曹寅 《惠山纳凉歌》写道:“临风叩齿漱寒泉,今夜移舟太湖尾。”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乾隆皇帝,他奉行 “十常四勿”的养生之道,寿命达89岁,他推崇的 “十常”中位列第一的就是 “齿常叩”.综上可见历代实践叩齿养生的风气不绝,人们也因此从中受益匪浅。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阐发并总结了叩齿的理论基础,认为叩齿之所以能够养生,首先是依据中医的肾齿关系理论。中医理论指出 “齿者,肾之标”,“肾主骨生髓,齿乃骨之余”,而肾是人的 “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则能补肾固本。
其次,叩齿行为常常伴随着咽津,而人的舌下有两个关窍,一个通心,一个通肾,叩齿咽液就能让人体内心肾相交,达到阴阳平衡,从而获得身体健康。另外,中医的经络学说也有力地支持了叩齿养生的思想。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的上下牙齿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经过的地方,经常叩动牙齿就能刺激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从而疏通经络并获得健康。
论文作者:王向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道教论文; 牙齿论文; 津液论文; 华池论文; 中医论文; 肾脏论文; 医家论文; 《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