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材更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问题;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170-0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为他们提供应用实践的机会和自由发展的平台,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勇于探索。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多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有利条件与存在的困难,做好提供有效指导和具体帮助的准备;课堂上,要多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做到因学而教,为学而教,彻底摒弃只要求学生“眼看老师手、耳听老师口、思想跟着老师走”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
一、动心——主动参与
在教学中我们常埋怨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不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吗?实践表明,学生只有在做他十分感兴趣的事时,才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出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中来。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生活化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首先,要让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否明确讨论的问题关系到每个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其次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原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学生在面临挑战任务时,往往会释放更多的能量,进而更加有效地学习。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1.(教师出示课件)有10个小朋友站成一行,做抢球的游戏,比谁先抢到球。对这样的比赛你有什么想法?(生)这样比赛不公平。(师)那么你认为怎样比才公平?(生)站成圆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围成的圆形,然后问:为什么要站成圆形?(生)站成圆形可以使每个人和球的距离相等……
2.揭示课题。这样的情境趋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从各自已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出发,迅速投入实际情境中,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角度,发现只要每人到球(圆心)的距离相等就行,自然形成站成圆形的概念,并且从直觉上解释为什么要站成圆形。这里蕴藏着圆的特征,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伏笔。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形成用数学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自觉地参与到对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来。
二、动脑——主动探究
新课程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取,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而获取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教师教学也不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而是一味地去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不仅不主动参与学习,而且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只有将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三、动手——亲身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应改变以往以讲解、灌输为主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实施开放性、探究性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而没有动手去亲身体验探索知识的整个过程,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没有依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操作和实践中探究和领悟知识。如在教学《画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第一层次:认识圆的特征之前)(师)你会画圆吗?(生)可以用硬币等圆形物品画圆,也可用圆规画圆。(师)请你们每人用圆规画一个圆。展示学生画的正确和不标准的圆,引导学生说出画圆的体会并讨论:画圆的步骤。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画圆,再了解生活中的圆。(第二层次:认识圆的特征之后)画一个直径6厘米的圆。③展示学生画的圆,分析部分学生出错的原因。讨论所画圆的大小和位置,揭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如此设计,比起单纯地直接由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的体验深刻得多。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画圆,学生才会体验到画圆不那么容易,才有了画一个漂亮圆之后获得的成功感,才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充满活力。第二层次通过展示,交流画圆的过程,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认识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训练了画圆的技能,而且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这样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和操作活动中,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四、动口——相互交流
引导说理是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由教师包办代替,即使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今天,这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由于他们的思考并不严密,往往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时,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善于倾听,找出其闪光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像前面所述《画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同时,积极思考,用语言将自己亲自动手、心身体验而探究出来的知识表达出来,他们一定会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通过数学交流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领略数学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论文作者:任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圆形论文; 学生在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