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宁夏银川 750011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8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界限,比较2013年8月~2016年7月(实施前)、2013年8月~2016年7月(实施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并运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测评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6%、89.78%。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风险发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2.83%和98.74%,均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χ2分别为5.163、7.916,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大多病症危急程度高、病情发展快,若不给予患者针对性、优质性的临床护理措施,易引发护理风险事件,严重时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1]。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可引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使得护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因此,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这一情况,我院自2013年1月起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旨在降低科室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 2016 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158例作为对照组;自2013年1月起,我院对心血管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类型及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自2013年1月起,我院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情况如下。
1.2.1成立护理管理风险小组
在心血管内科护士长的带领与号召下,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高级责任护士3名及普通护理10名。对入院的重症患者进行病情与风险评估,由护士与高级责任护士拟定护理方案,并由护士长进行审核。护理方案需具有预见性,能够有目标、有针对性、有规律的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消除不良隐患。若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则需及时向医师告知并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诊疗。
1.2.2常规风险护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因病症因素,常常行动不便、表达不清,易发生坠床或跌倒等事件。我院对心血管重症患者加强床栏防护,预防坠床事件的发生。当患者想要起床或如厕时,则需由家属或护士陪伴。对病房内的物品归置进行合理安排,尽量保持病房内干净、清洁,不要将桌椅、面盆等生活常规用品随意放置,预防患者跌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将患者的常用物品置于床头,如水杯、药物等,以便患者可方便获取,减少下床几率。因每日需对病内进行清洁,清洁人员需对地面进行拖洗,地面较滑,因此拖洗过后清洁人员必须放置“注意地滑”的标志,增加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警示性。
1.2.3加强用药护理
患者用药情况护士必须进行明确的记录,每日按时向患者发放药物。在发放过程中,需严格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与病症,保障给药准确性。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作用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讲解药物服用时间等,以保障药效的最大发挥。
1.2.4设备仪器风险管理
护士需定期对常用设备进行维护及保养,以保障所需仪器的正常运行。由护士长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设备仪器风险管理,做到责任至人。引进新设备时,病房内的所有护士需加强新设备的学习使用,规范操作,加强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
1.2.5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加强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护士长需督查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判定护士是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对日常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故进行总结,每w召开一次护理风险管理会议,找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指导护士进行改进。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近年来,因就诊人数增加、护理人员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上升。护理风险事件除了可引发护患纠纷,阻碍正常的护理工作外,甚至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需引起护患人员的重视。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更好的提高护理服务,院方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在本文中,笔者以心血管外科重症患者为例,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该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作用。
心血管外科就诊人数多,且大多重症患者具有病症危急、病情发展较快及行动不便等特点,是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针对这一情况,我院自2013年1月起,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我院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高素质及高度专业性的服务增加了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常规护理、药物护理、仪器管理、护理人员素质提高等可预防患者出现坠床、滑倒、药物漏服错服、仪器故障及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事件的发生。对常见风险事件起到了较好的预防作用。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该结果可有效说明,对心血管内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意义显著,该种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临床常见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在院安全性,保障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房恒青.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2):3-4.
[2]常芸,茅文辉,季梅丽,等.风险管理在CCU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8):2900-2903.
[3]王幸.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5):155-155,157.
[4]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28(13):1203-1204.
论文作者:兰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心血管论文; 风险论文; 内科论文; 重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