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自动化作为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其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应用领域越加广泛,不同领域的电气自动化形式不一,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研究论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念、其特征以及其发展状况,并探讨了电气自动化在地铁中的应用和作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特征;发展;地铁应用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电气自动化也得到了高度发展,电气自动化已经从最初的机器电力结合,突破了学科的限制,在工业农业等诸多领域得到了更广泛范围的应用,为经济发展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现代电气自动化系统由现代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设计、数据计算与相关网络技术连接构成,系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本文对电气自动化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并研究讨论了电气自动化在地铁中的应用。
1.电气自动化技术
1.1技术概述
电气自动化是依据诸多电工理论,例如电磁感应定律、基尔霍夫电路定律等,分析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使用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电气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以控制理论、电力网理论为理论支持,结合了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所需领域的相关技术,同时可以进行对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等。
1.2主要特征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具有软硬件结合、机电结合以及强弱电结合等特征。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代化控制理论和手段的实现,是通过使用微型计算机来进行的,因此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无论是对作为软件支持部分的技术本身的设计研究,还是对系统硬件设备设施的设计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地位。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必须具备软硬件结合的特征。其次,为了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需要利用到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机械产品,提高设备的工作性能和效率,这就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也需要具有机电结合的特征。此外,对强弱电的结合的特征也是电气自动化所需的特征。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跟随着人类社会工业的发展和进步所形成的科学技术,本质上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之所以会出现并得以发展,主要是由于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最早期的传统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的生产模式是人工手工的生产方式,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机械设备的发明,生产方式逐步转换成工人操控生产机器进行生产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业工作效率。但是伴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而来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各类产品的需求量的显著增加,这导致人工操作机器进行生产的工作模式也出现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提高生产效率的任务迫在眉睫。在要求生产机器可以长时间运转但又需要满足操作人员休息需求的条件下,机器自行运转的理念被人提出,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2.1发展历程和现状
上世纪中期后,人类社会展开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诸多领域科学技术开始出现发展,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五十年代也开始发展,这是电气设备重要的转变的时期,电气自动化集中在同期发展的电子技术领域。1960年前后,计算机技术出现发展,电气自动化与相关信息处理技术结合,行驶车辆的电自化技术开始受到关注和研究。七十年代,通讯技术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气自动化及相关技术也显现出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1975年,我国着手研制自己的行驶车辆自动化系统,一年后,我国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完成自动化的铁路系统行车指挥。与此同时,地铁也开始结合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工作,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列车行驶的自动化,还包括了电力、后勤等。到目前为止,对地铁的运行和管理都结合应用了大量的电气自动化,实现诸如自动闭塞、车站联锁等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发展趋势
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一些领域的成果也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但电气自动化技术仍然需要发展进步,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发展趋势主要可分为表现为:(1)性能的发展趋势。伴随这社会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对也越来越高,高速度、高精度、高效化的电气自动化性能的要求,是电气自动化水平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这就需要将自动化技术更紧密严谨的结合在电气工程中。(2)结构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以至于未来一段时间内,科技含量高、体积小、质量轻将是硬件机械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因此,集成化、模块化、网络化成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方向发展,并且运用LED 显示技术进行信息的显示,提高电气自动化显示器的性能和集成电路密度。在电气工程中,电力机床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远程控制甚至无人操作。(3)功能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不是一门学科的发展进步,它需要充分结合界面图形化、可视化、内装高性能 PLC、多媒体技术等诸多学科技术。图形化界面是操作人员操作时所需要面对的窗口,界面清晰且功能直接明确,方便了用户使用。可视化技术,可以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内装高性能PLC,建立指定应用程序,是为了方便用户的编辑修改操作。而对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智能、综合的处理信息。
3.电气自动化在地铁中的应用
3.1在地铁运行中的配置的分析
现实情况下,地铁的管理可以分为两层,一方面在控制中心,另一方面则是车控。不同的管理层有不同的监控管理范围。在对地铁线路的控制中,通信的传接方式选择的是SDK双环网的传输通道进行,全面连接控制中心到各车站。
3.2 监督控制管理系统中的自动运行
在对地下铁路的监督控制管理过程中,监督控制管理系统必须对监督控制管理设备设施的负责,其中包括了各个车站内的站台工作点、对机组实行控制权力的数据计算机、地铁运行的控制模板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设备。这些设备通过信号的转换端口和传导端口连接到控制中心。
3.3 隧道通风中的自动化
地下铁路的通风空调系统可以看成多个通风系统的集合,系统中可划分为区间隧道通风系统、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设备用房通风系统等系统。地铁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各通风系统进行实时严密的监控,且满足可以将数据反映在同一信号或区域内的要求,并且结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达到快速准确地找到通风系统中存在的故障点,并保障及时排除处理监控到的问题。由于地铁行驶速度和人流量的要求,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必须满足便捷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3.4 空调水系统的应用
在地下铁路中,空调水有自身独立的系统,在地下车站中,车站的冷源一般可以采用冷螺杆的冷水机组,而对冷水机组、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等设备进行检测和控制。在地下铁路中,电气自动化还应用在了地铁的运行阶段,电气自动化可以用来控制调节行车轨道,在电子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将信息输送到系统监控中心上,及时反馈行车状况。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其在地铁运行中的应用是较为常见的应用技术之一,高效地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地铁功能的效率,还能对于地铁进行实时精确的控制与检测,甚至可以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调整措施,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地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庆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及在地铁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6):1542-1542.
[2]孙洲.电气自动化在地铁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3):6334-6335.
论文作者:王长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电气自动化论文; 技术论文; 地铁论文; 科学技术论文; 在地论文; 发展趋势论文; 特征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