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1]2004年在《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军队技术院校是为我军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基地,是我军科技干部的主要来源,学员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固有的价值取向、伦理标准、人生观和世界观等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军队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管理严格,这些因素导致军队对地方大学生和科技人员的吸引力呈下降趋势。而一些现役的军队科技干部则出现了不安心服役,更愿意去地方工作的倾向。 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在人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人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与所从事的职业类型和职业环境相匹配,可以促进人能力的发挥,激发人的探索和创造欲望,增强人的职业适应性、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军队技术院校是军队科技干部职业生涯的起点,了解和考察军队技术院校在校学员的职业心理特征,可以为军队科技干部的吸引、选拔、培养和保留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以拓宽军队职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本研究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职业价值观问卷及自编的职业心理调查表对380名军队技术院校本科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学员的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其选择军事技术职业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如下: (1)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于研究型和社会型,大多数学员的职业兴趣同相应的职业要求和环境是基本一致的,但仍有一些学员兴趣特征与军事技术职业不符。 (2)军队技术院校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上存在显着差异。从总体上看,男生较女生更适合军事技术职业。 (3)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常规型职业兴趣上具有显着差异,常规型职业兴趣有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4)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与其家庭背景具有一定的相关;同时,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5)具有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个体,其工作满意度也存在着显着型差异。高研究高社会型个体的职业满意度最高。 (6)男生比女生更注重发展因素;随着年级的增高,保健因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7)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在选择军事职业时,不但受到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职业心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多重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王浩[2]2005年在《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更加注重科技强军。虽然在建国50多年以来,我军依靠军事院校培养军队干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我国的国防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充分的国防保证,但是从最近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来看,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逼迫我们不得不正视我们的不足。在当今军事现代化对抗中,我军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上还是军官的科学文化素质上都有待提高。为了满足现代化军队建设的需要,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进一步的实现科技强军,完成从数量规模大、人力密集向高质量、高效能、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建造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我军提出军队培养干部要走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军队利用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既可以节省国防经费的开支,又能较好地解决军事院校自身培养人才的不足。近年来,我军已从地方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了一些人才。地方大学毕业生进入部队,使我军组成成份发生了变化,为国防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军队现代化的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的内涵及现状,解析大学生军
宋少俊[3]2011年在《国防生职业兴趣与学习倦怠的特征及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科技强军,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军事院校为主,以地方院校为辅,以社会特招为补充的多轨驱动,军地并举的人才培养格局。十叁年来,在地方高校和部队选培办公室的努力下,一大批专业能力和军事能力俱佳的国防生投笔从戎。但是,由于国防生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些国防生因报考动机不纯、对军事工作兴趣不足、缺乏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各种原因导致其学习主动性低,学习效能下降,违约率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防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研究国防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倦怠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兴趣作为一种描述人格特质的方法,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从而感到厌烦、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同时伴有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本文将以在校国防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120名国防生及120名相似环境下的普通大学生,通过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量表》,杨丽娴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进行分析对比,探讨职业人格兴趣与国防生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为招收选拔国防生进行的相关测评环节及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心理辅导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广大学生选择参加国防生与其本人的职业兴趣相符,但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国防生是出于其他因素,对于军人这一职业的职业兴趣不高;(2)国防生学习倦怠整体水平处于中等程度,在学习倦怠考察的叁个因子中,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接近参考值,成就感低低于参考值;(3)在相似环境下,国防生学习倦怠整体水平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不显着;(4)在学习倦怠的叁个维度中,国防生的职业兴趣匹配性与情绪低落因子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与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两个因子关系不显着。
盖婷妍[4]2014年在《国防生职业可能自我与职业承诺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大学阶段是个体确立未来职业方向,形成职业自我认知的重要时期。国防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未来职业已经基本确定为军人,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他们军人职业生涯的起点。客观认识这个阶段国防生的职业心理发展特点,是引导国防生做好未来职业准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可能自我理论和职业承诺理论为基础,对南昌高校600名男性国防生的职业可能自我和职业承诺进行了实证研究,总结了国防生职业可能自我、职业承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进一步考察了二者间的关系。得出的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国防生职业可能自我整体处于中上水平,但职业希望自我、职业预期自我和职业恐惧自我叁个维度间差异较大,职业可能自我整体发展不平衡。(2)国防生职业可能自我在年级、父母工作类型、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3)国防生当前职业承诺水平较高,国防生总体上更加注重社会规范承诺。(4)国防生职业承诺在年级、父母工作类型、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5)国防生职业可能自我和职业承诺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职业可能自我是预测国防生职业承诺的有效指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从国家推广国防宣传,学校加强职业指导,父母引导职业教育,个人调整自我认知四个角度入手,为促进国防生职业心理指导,提升国防生职业可能自我和职业承诺水平提出建议。
刘爱华[5]2007年在《基于职业承诺理论的国防生择业心理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军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队干部的工作开展以来,全军接收地方大学生干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如何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是一开始就必须关注的问题。高校作为国防生军人职业生涯的起点,在此阶段研究其择业心理,从而制定出适合国防生特点的军事教育模式,是确保国防生在大学阶段做好充分的职业预备和职业适应的有效前提。本研究以职业承诺理论为研究基点,以探求国防生择业心理现状为研究目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编制了国防生职业承诺问卷,并通过问卷考察了国防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状态:(1)国防生选择军人作为未来职业的原因及其对该职业的认可和接纳程度,即国防生职业承诺;(2)人口学变量和国防生职业承诺的关系;(3)不同择业想法的国防生其职业承诺的差异;(4)国防生的择业意向与择业标准等其他择业心理现状。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影响国防生选择军人职业的原因可被归纳为社会规范因素、自我发展因素、风险规避因素,这叁个因素被统称为国防生职业承诺;(2)不同年级、不同毕业选择、不同军事择业想法萌发时间、以及不同择业满意度的国防生在职业承诺的社会规范承诺因素和自我发展因素上表现出显着差异,且通过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发展因素是影响国防生择业满意度的最强因子;(3)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以及注重职业价值观的声望地位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国防生会因为规避风险而选择军人职业;(4)通过调查国防生对部队的了解程度、了解渠道、对部队的印象以及是否后悔现在的选择和重新选择的意向等,我们得知,部队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国防生作为军队的高科技人才后备军,却很少有人认为部队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网络作为当今深入人们生活的媒体,并没被军队宣传工作得以很好的利用;国防生认为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的军事氛围不够浓厚,希望能够进入正规军校学习;国防生希望能有更多进入军地实地训练的机会,以便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认为,为促进国防生顺利职业化,军队应做到(1)用事业吸引人;(2)用精神凝聚人;(3)用制度塑造人;(4)用机制激励人。
解鹏[6]2007年在《苏州市高职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在全面系统地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对苏州市3所高职院校12个专业的780名高职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检验了金盛华等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对苏州市高职生的适用性,分析了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讨论了背景因素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情况,探索了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对职业定向学习行为的激励作用,分析了高职生职业选择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最后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有益的启示、教育建议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结果表明:一、金盛华等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具有稳定的项目和维度,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高职生适用性良好。二、高职生在评价和选择职业时,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排序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对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的重视程度排序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高职生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的平均重视程度显着高于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叁、具有不同个人背景和家庭背景的高职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排序总体上是相当一致的,但是对职业价值观个别维度重视程度存在显着差异。女高职生比男高职生更加重视规范道德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总体;高职生年级越高越不重视兴趣性格、薪酬声望、职业前景、福利待遇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总体;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加重视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职业前景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总体;来自城市的高职生比来自农村的高职生更加重视轻松稳定;北方的高职生比南方的高职生更加重视成就实现、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体和福利待遇;高职生的家庭经济水平越高越重视轻松稳定:父亲学历越高的高职生越重视轻松稳定、薪酬声望;母亲学历越高的高职生越重视轻松稳定,而越不重视成就实现。四、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绝大部分维度与学习自主性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从总体上看,目的性职业价值观与学习自主性的相关程度普遍高于手段性职业价值观与学习自主性的相关程度。成就实现、社会促进、薪酬声望3个维度与学习自主性之间存在显着线性关系,对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正面激励作用。五、高职生在选择具体职业时最期望的工作性质依次是外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集体企业、农民,最期望的工作所属行业依次是商业服务业、政府机关、科教文卫、工业、金融保险、建筑房产、农林牧副渔、邮电通讯、能源交通、军队。高职生的择业自主性较高,而择业信心不高。六、具有不同职业选择特点的高职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排序总体上是比较一致的,但是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个别维度在职业选择的诸方面体现出显着差异。选择外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高职生比选择国有企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地位追求,选择外资企业的高职生比选择国有企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体;选择政府机关和科教文卫的高职生比选择商业服务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轻松稳定,选择政府机关的高职生比选择工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薪酬声望;择业意见来源选择自己的高职生比选择父母的高职生更加重视成就实现;高职生的择业信心越高越重视地位追求、成就实现、社会促进、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体和薪酬声望。七、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比较高的同质性和稳定性,其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也存在个别消极因素,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陈禹[7]2011年在《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高等教育院校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已经被视为高校促进大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大学生充分、合理和有效就业的重要手段。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种旨在完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教育活动起源于美国。在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美国学者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人职匹配”职业指导理念。20世纪50年代,学者萨伯(Donald Edwin Super)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在其影响下美国诞生的多种以个体生涯发展为核心的辅导理论为美国高校中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学者西尼.马兰(Sydney Maran)提出的“生涯教育”理念导致了美国范围内学校教育改革的爆发为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美国经济主体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知识逐渐成为了美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源作为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主体,逐渐替代了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等其它类型资源成为了美国关注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美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作为美国大学院校向社会输送人才、完善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提高高校促进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的有效途径,越发受到美国联邦政府、社会组织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关注。本文在对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和对美国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揭示人力资源开发与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关系,阐明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施体系以及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由衷地希望对我国高校构建和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供一定可资的借鉴。本研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引言,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界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第一章、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历史演进。本章主要系统地阐述了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起源及其形成的发展历程。从而,为进一步深入认知、分析、阐明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的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奠定基础。第二章、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背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了美国改革、完善教育所必须关注的背景因素。因而,探究人力资源开发在美国的开展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研究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本章首先对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演进与实施途径进行了阐述。随后对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的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变革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通过探讨人力资源开发对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诉求和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回应,力求阐明美国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力资源背景。第叁章、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体系。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体系是完善职业生涯教育实施途径、系统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基础。本章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背景,对构成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指导理论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深入剖析。第四章、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施体系。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是美国高校贯彻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有效保障。本章重点论述了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和职业生涯发展辅导与咨询的具体实践。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21世纪,基于更为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善。本章重点对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当前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特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研究。
郑雪燕[8]2006年在《地方高校大学生入伍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新世纪世界军事领域呈现出新的面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各个国家军事力量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资源,是建军、治军、强军之本。前军委主席江泽民指出:“我们是在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条件下,在世界军事领域正在发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核心的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从事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现在世界主要国家军队之间已经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新形势,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江泽民强调:“如果我们不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就难以建成现代化的军队,也就难以战胜拥有高技术优势的敌人。”“海湾战争”、“沙漠之狐”行动、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相继燃发的战事,无不向世人昭示,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军队建设和军队作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因此,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200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重新修订了《征兵工作条例》,各地全日制高等学校的在校大学生开始步入军营,高校大学生入伍战士正在成为我军士兵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范张淑[9]2009年在《幼儿教师胜任力行为情景判断测验编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胜任力测评的测验类型众多,主要包括人格测验、能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验和情景判断测验等,但人们普遍认为情景判断测验是个体“胜任力”测量的适合工具。现今在我国教育领域,运用情景评价技术对教师胜任力测评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运用情景评价技术对幼儿教师胜任力测评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所以运用情景评价技术对幼儿教师的胜任力评价和专业性发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对各种心理测验在胜任力测评中的使用现状,以及教师胜任力测评现状和幼儿教师的测评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阐述了情景判断测验在测量“胜任力”上的优势。在理论方法上,对情景判断测验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文献数据;在实践上,对幼儿教师的评价、考核方法与工具等方面提供参考。本研究在余琳燕提出的“幼儿教师胜任特征结构模型”基础上,采用了文献分析、德尔菲法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法,编制了《幼儿教师胜任力行为情景判断测验》,并进行了内部一致性信度,以及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检验。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都在0.70以上。使用Lisrel结构方程分析探讨测验结构效度,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指标均有较为理想的拟合,χ2/df都小于1.93,AGFI、GFI、NNFI均大于0.9,RMAEA都小于0.052。效标效度分析,以测验总分高低分组将被测老师分为优秀和普通两组,以专家评定的优秀和普通组为效标,两者分类一致性总的是0.812,并在各个维度上也进行了分类一致性检验,最高的是0.843,最低的是0.653。本研究采用编制的《幼儿教师胜任力行为情景判断测验》对南昌市在岗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的胜任力水平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专业知识技能、自我意象、沟通与交往和追求卓越的得分,幼儿教师显着高于在校学生;领导力和行事风格的得分,幼儿教师显着低于在校学生。这表明,在校生的培养在加强专业知识技能、自我意象、沟通与交往和追求卓越方面,在岗教师在领导力和行事风格方面还可进一步提高。
王刚[10]2009年在《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探》文中指出公安院校是培养警察的摇篮,公安院校大学毕业生是警察的主要来源,因此,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心理健康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公安院校大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因此,全面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我国公安院校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D]. 李媛. 第四军医大学. 2004
[2]. 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研究[D]. 王浩. 第四军医大学. 2005
[3]. 国防生职业兴趣与学习倦怠的特征及关系研究[D]. 宋少俊. 河北大学. 2011
[4]. 国防生职业可能自我与职业承诺关系研究[D]. 盖婷妍. 南昌大学. 2014
[5]. 基于职业承诺理论的国防生择业心理现状研究[D]. 刘爱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6]. 苏州市高职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D]. 解鹏. 苏州大学. 2007
[7]. 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 陈禹.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8]. 地方高校大学生入伍影响因素研究[D]. 郑雪燕. 第四军医大学. 2006
[9]. 幼儿教师胜任力行为情景判断测验编制[D]. 范张淑. 江西师范大学. 2009
[10]. 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探[J]. 王刚.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
标签:心理学论文;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职业价值观论文; 胜任力论文; 职业生涯管理论文; 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自我分析论文; 国防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