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充县占山乡小学 张剑 637200
【摘要】 针对近年来西充县出现的微课热潮,从微课录制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指出微课在我县实施应该注意联系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刀切的进行。通过存在的问题,在微课的内容必须精准化、在课堂进行情境的创设、微课录制要与课堂实效紧密衔接以及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操作技能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也是自己教学体验之谈。
【关键词】 微课 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融合
近年来西充县教育界掀起了微课录制的热潮,大多数老师都是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傻瓜式”的录制,说明这种教学手段还是为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首先,学生通过教师要求自己上网搜索、查找自己喜欢的微课资源自学,无疑自己变成了知识的选择者和建构者,这如同在超市里按要求选择某类商品一样,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造型”和不同“品牌”的自己喜欢的此类商品。然而,教师自己录制什么样的微课才能与自己的数学课堂做到录有效融合呢?老师们有以下认识:一是学生预习时使用微课效果很好,二是学生在学习课堂数学概念、定理时使用微课形象直观,三是课后使用微课复习效果较好。针对数学课堂教学,大家也有不同看法:一是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微课并感受本堂课的基本内容;二是在课堂中较难理解的概念、定理适时播放微课,提高学生参与度;三是在课的结尾使用让学生重温这堂课的内容和要点。那么,怎样的微课录制才能与初中数学课堂高度融合呢?
一、微课的录制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微课对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帮助很大,能充分利用微课变“会学”为“学会”,教师设计的微课导学案对学习一节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学生在遇到不会的数学题观看视频类微课比单独的文字解题过程效果更好,大多数学生因为微课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正在养成使用微课的习惯。同时,学生更喜欢程序式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但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浓缩版”,不能针对个别问题录制微课。学生产生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总是待学习“冷却”后再讨论,失去讨论的最佳时机。
微课的授课形式是讲授式,观看者是被动接受。微课中不能体现启发式教学或者探究性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无法直面回答,没有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师自问自答,不能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
同时微课的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微课的使用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对所学的内容事先有效预习。结合我县特别是农村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许多学生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使能够抽出时间预习也大部分走个过场。没有有效的预习,微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就有点困难了。所以微课的效果也就相应的大打折扣。
二、微课与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融合的措施
1、微课的内容必须精准投放。
微课的准备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微课不能再把所有内容都蜻蜓点水的照顾到,而应该是把学生最不容易消化的难点进行精准讲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立体几何的学习,要把透视的知识给学生讲透讲熟,脑海里没有透视的概念,没有立体图像的造影,学习立体几何将变的十分困难。这点可以借助手工折纸的有关视频,并让学生准备折纸的有关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完微课的同时就进行立方体的有关折纸手工录制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很直观的了解到相关知识。
2、在课堂进行情境的创设。
这需要大量的素材收集,而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因为别人现有的素材不一定适应你的学生。这里我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方面,课本进行了很多举例。但可以说不是很多学生都有空间想象力,也不一定有建筑师的灵感,所以有的教师举例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我估计很多教师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都会举这个例子),介绍铁塔如何把稳定性和美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不一定能懂能有那样的鉴赏能力。但要举个影视剧的例子,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因为现实中三角形设计的东西太多了,由此隐身出来,不但有形的实物有这样的机构性特点,就是无形东西也有这样的特性,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女人一台戏,还有乾隆和珅纪晓岚的铁三角组合,为什么都是三个呢,这就是三角形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微课录制要与课堂实效紧密衔接。
教师应针对本班学生实际,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构造学材,录制学生需要的微课,而不是一节课的“浓缩版”。一个班级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教师要针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有总体把握,然后再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录制微课,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融合度会很高。教师应因时因问而录制微课。教师在预设时,先预估一下在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思维方式等。教师针对问题在课堂中间播放事先做好的微课。这样,教师将较难的问题或者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微课这一工具顺利“攻克”。
4、数学教师应加强信息化业务技能的学习。
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不会利用工具录制微课,“一支粉笔一本书”,我行我素现象严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低,也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正如一个医生利用仪器给病人检查身体一样:利用自己的“望”“闻”“问”“切”不可靠一样。
教师应设计更为复杂的微课用于填补学生学习之需。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程序式游戏。这说明,学生对游戏的晋级感兴趣,但级别太高也不合适,例如“一起作业网”中级别太高,学生玩着玩着就没有兴趣了。学生对于网站搜题,但题目只有文字解释或解答过程但没有具体视频,不能通俗易懂,例如“初中数学网”。
结术语
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还是很喜欢微课的。教师如何录制适合于自己的课堂的微课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教师让自己录制的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录有效融合。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更轻松,更愉快,更有效,数学素养才能有所提升。最后,微课的流行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微课在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市场,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摒弃洋玩意水土不服的思想,切实把微课教学工作抓起来,把微课作为课堂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
论文作者: 张剑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角形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