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三方物流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三方物流(3PL)无论从词汇本身还是其运作模式和理念都应该算是“舶来品”。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90年代第三方物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西欧、北美和亚太等地区,物流外包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第三方物流产业的成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物流配送体系在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诸多方面已经表现出其所具有的优势。虽然,第三方物流产业产生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但它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体系的核心。本文剖析了第三方物流发展技术动因,揭示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差距,为中国政府管理和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1.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动因分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的管理与控制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手段,国外先进的物流配送体系是众多的信息技术的集成,其中包括了蓝牙(Bluetooth)等无线技术、条形码和扫描(bar coding and scanning)、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近来广泛采用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等。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体系的每一子系统之中,企业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和订单管理系统等都是由复杂的软件系统进行管理。
物流产业是与所有经济部门紧密联系的重要产业,第三方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的供应链在地域范围上更加广泛,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第三方物流产业提出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产业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多企业愿意选择物流外包服务,供应链的全球化和物流管理的专业化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由于物流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许多企业自营的业务水平无法满足复杂的知识和信息处理的需要,先进物流技术的研发和设备购买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增加了企业的固定成本和投资风险。许多企业更愿意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放弃原有的自营物流模式,从而集中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和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
其次,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整合,实现“一站式”服务。第三方物流能够从事多种物流服务,这是与从事单一服务的传统运输或仓储企业的重要区别。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从事物流业务种类繁多,拥有类型各异而且数量众多的客户群。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处理复杂的业务信息,信息技术减少了的物流地域限制,为客户提供全面和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促进了供应链的全球一体化。
第三,信息技术提高了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和运作效率,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现代物流更加强调准时(JIT)和可视性(Visibility),及时配送和货物实时追踪业务等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降低了物流成本,减少了企业的无效物流,大大缩短物流配送的在前置期(lead time),提高订单满足率(fill rates)和更加妥善处理延迟订单(back order)等。
第四,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第三方物流产业提供了新的业务领域,许多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将业务拓展到信息技术支持领域。信息系统支持与软件开发是已经成为第三方物流的重要业务,Lieb研究表明,“有20%的美国制造业500强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系统支持和软件开发服务。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支持是最普遍的业务,基于网络的货物追踪查询、提前货运通知和运费支付等业务也都依赖信息技术支持”。
技术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标志,也是许多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主要标准。因此,许多物流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大幅度增加投入,力图在技术方面取得领先的优势。著名战略公司Armstrong & Associates从世界主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选取45家进行调查,有64%企业表示在2004年加大了对软件开发的投入,Armstrong & Associates估计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技术开发的投资总计可达3.1亿美元。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物流运作的所有领域。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服务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技术专业知识和研发能力,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三方物流正是依靠其信息技术优势实现高速成长。
2.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与发达国家物流行业的技术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获得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第三方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物流技术方面的差距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较低。在建筑设施方面,平房仓库等仓储设施还大量存在,库容空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多层货架和立体存储有效地提高了利用空间利用效率和减少了土地占用成本;立体仓库还集成了更多的物流功能,不但能够实现存储的职能,还能进行分拣和流通加工的多项作业。在物流机械装备方面,仍然普遍使用低效率的运输车辆和普通起重设备,虽然叉车、货架、升降机等装卸搬运设备得到广泛使用,但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率较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自滑动货架、巷道堆垛机、电动叉车、手持无线射频终端等专业物流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设备的标志性特征。在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国内企业已经开始使用POS和条形码等基本技术,但在技术水平和应用范围还远不及发达国家。国外先进物流企业广泛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仓库管理系统(WMS),订单管理系统(OMS)、自动扫描系统等先进的系统,在软件开发和供应链信息资源整合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先进的技术缩短交货时间,确保对客户实施及时配送,合理控制商品库存,节约物流费用并提高了客户的物流服务满意度。国内物流企业较国外先进企业在技术水平方面具有很大差距,严重阻碍国内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
(2)我国物流技术标准化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和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和物流标准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作业工具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尚未形成普遍认同的技术标准体系,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信息采集交换、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运行等都缺乏统一、有序的技术规则。我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7000万个,但规格、标准不统一,难以与国际规格接轨,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我国仓储配送企业不同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落后,信息之间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2003年12月,全国政协在公布的《关于我国现代物流情况的调研报告》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7000万个,但规格、标准都不统一。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物流资源浪费严重,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发达在国家物流技术标准化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体系,大大提高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接轨国际能力。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积极推进物流的运输、供应链、配送、仓储、EDI和进出口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1200余条。日本设有专业团体JIS负责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研究、监督与推广。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
综上所述,我国第三方物流在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企业之间存在极大差距,从整体上提升国内第三方物流产业技术水平显得十分必要。
3.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对策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2005年1~9月,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2253亿元,同比增长13.6%(按现价计算)。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有所回落,由2004年的21.3%回落至2005年1~9月的20.9%,回落0.4个百分点”。近年中国物流成本在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20%左右,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仅占10%左右。中国物流业成本过高,物流信息化滞后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促进物流信息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工作,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推动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为重点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
(1)整合物流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的物流企业尚处起步阶段,加入WTO后,跨国国际物流企业纷纷加入国内市场竞争,我国企业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应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兼并、联合和重组等多种形式,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各类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特长,扬长避短、细分市场、明确定位,做专做精自己的核心业务。这样,每一个企业都是整个供应链不可缺少的部分,形成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完善政府物流管理体制。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运作,形成合力。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建立必要的政府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3)推进信息化和标准化进程,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就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企业要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要加强物流与电子商务有效地融合,实现电子化物流,同时也使现代物流配送为电子商务做支撑。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做到持续、简便、无差错地移动数据,实时、自动地更新数据,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具有广泛兼容性的数据库,并选择优良的数据交换工具,使中国物流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运作,充分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平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标准化的发展方面,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积极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加快制定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设施和条形码、信息交换等技术。使各种相关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4)建立和完善物流教育培训体系。应当鼓励和允许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办和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让有条件的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为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选派具有一定物流基础知识的人员出国学习,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知识。
标签:物流信息化论文; 第三方物流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物流产业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供应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