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泛珠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30)
【摘 要】随着近几年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迅猛发展,山区高速公路层出不穷,而道路立体交叉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对整个交通系统来说起着枢纽的作用,使得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因此设计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道路立体交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的雷岭互通立交设计经验,探讨与总结山区互通立交应如何进行路线方案比选 。
【关键词】山区;道路立体交叉;路线方案比选
一、山区基本特征
山区自然特征主要有: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山脉水系分明;石多、土薄、地质复杂;水文条件复杂;变化的山区地形和地貌,引起多变的气候。
由于山区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变化很大,使得路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因而技术指标一般多采用极限。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变是主导因素,因此在山区路线布设时,一般多以纵断面线形为主要安排路线,其次是横断面和平面。在选线时要注意分析平、纵、横三方面因素,结合影响路线的主要自然因素,综合考虑,求得协调合理。
雷岭互通立交位于汕头市潮南区的雷岭镇,主要服务于雷岭镇及附近的交通流,与省道S235相交,省道235为双向双车道的二级公路,路基宽度8.5m,水泥混凝土路面。本立交位于山岭重丘地带,地貌以山地和田地为主。控制因素有:22万伏高压铁塔、祖坟
二、山区道路立体交叉路线方案比选
路线方案比较是选线中确定路线总体布局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目的是在可能的多重布局方案中,通过方案比较决定取舍,选出技术合理、费用经济、切实可行的最优方案。方案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道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道路网中的作用。【1】
根据方案比较的深度不同分为原则性方案比较和详细的方案比较两种方法。山区道路立体交叉原则性方案比较主要考虑的综合因素主要有:
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以及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贯彻和体现程度;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等网系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与沿线农田水利建设的配合以及用地情况;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对道路的影响;要求的路线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
4、工程费用和技术标准情况;与沿线历史文物、革命史迹、旅游风景区的联系等。
详细的方案比较则是通过详细计算经济和技术指标等进行比较。
雷岭互通立交初测时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结合沿线地形、地物等实际情况,K线(推荐方案)雷岭立交共拟定了两个不同位置的立交方案,即进行原则性方案比较。
K线方案一:采用A型单喇叭,设置在雷岭镇龙坑村,匝道下穿主线,与省道235采用平交口连接,主匝道设置一座收费站(二进四出),详见图1-1。
优点:线形流畅;能满足交通功能需要;工程规模较小;离雷岭镇中心较近(约1.5km),雷岭镇同意本方案;本方案离红场镇也相对较近(约5.5km),红场镇车流上下高速公路也较为方便。
缺点:挖方边坡较高,土石方数量较大。
K线方案二:采用A型单喇叭,设置在雷岭镇西坑村,匝道下穿主线,与省道235采用平交口连接,主匝道设置一座收费站(二进四出),详见图1-2。
优点:线形流畅;能满足交通功能需要。
缺点:离雷岭镇中心相对较远(约2.5km),雷岭镇不同意本方案;主匝道较长,造价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方案一的优点较为明显,故本阶段拟推荐方案一,并舍弃方案二,即下阶段初步设计不再对方案二进行研究。
雷岭互通立交初步设计时根据初测采用的设计方案一A型单喇叭方案,并对立交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后,相同位置再拟定了一个Y形立交方案,两个方案同深度比较即进行详细方案比较。
K线方案一:采用A型单喇叭,设置在雷岭镇龙坑村,匝道下穿主线,交点桩号为K55+864,与省道235采用平交口连接,主匝道设置一座收费站(二进四出),详见图2-1。
优点:线形流畅;匝道桥较少,造价较低。
缺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55m,平曲线指标较小。
K线方案二:采用T型方案,设置在雷岭镇龙坑村,匝道下穿主线,交点桩号为K55+870,与省道235采用平交口连接,主匝道设置一座收费站(二进四出),详见图2-2。
优点:线形流畅;平曲线指标较高;用地较小。
缺点:匝道较长;桥梁规模较大;造价较高。
根据以上分析,方案一造价较低,本阶段拟推荐采用方案一。
当然,确定了A型单喇叭方案,并对立交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为减小挖方量,E匝道最小平曲线半径为55m,匝道最大纵坡达到3.433%,匝道变速车道的长度及有关参数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进行设计,单车道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长度不小于125m、渐变段为90m;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单车道匝道加速车道长度不小于200(超车双车道加速车道为220m)、渐变段为80m。匝道平面线形设计时充分注意线形指标,特别是分合流处的线形指标,并在平面线形设计时就注意平纵组合,缓和曲线的设置满足超高渐变率的规定。
三、总结
从揭惠高速雷岭互通设计的各阶段路线方案比选可以总结出,在山区建设道路立体交叉,应对路线方案深入、细致地研究,纵横向论证、比选,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工程投资、施工期限及设备等,选定最优路线方案,进而以优化、细化为核心进行施工图设计。
(1)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舒适、安全、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线型流畅,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2)路线设计应注意平纵横的合理配置,不要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极限指标,也不要不顾工程量的大幅增加而片面追求高指标。
(3)经过城镇、名胜古迹、农田、严重不良地质段等时,路线设计应尽量避开,无法避开时应选择合适位置,以尽量少占原则进行设计并采取必要的工程设施。
(4)如本案例所在山岭重丘区,应注重高填、深挖对自然景观、动植物、水土流失的影响。若在平原微丘区则应注重填挖方、取弃土对农业资源、土壤耕作条件、农田灌溉系统的影响以及路面径流对养殖业水体的影响。
(5)应全面了解掌握路线缩颈区域城镇布局和经济发展规划,路线方案选择以最大限度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2】
(6)互通立交形式听灵活多变,采用最合适立交形式做出最优线行指标和技术指标。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JTG/T D20-200X.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李祝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方案论文; 匝道论文; 路线论文; 线形论文; 山区论文; 车道论文; 道路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