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分析论文_李业龙 王开龙

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分析论文_李业龙 王开龙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目前,成为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力度也在持续加强。在地铁项目建设中,隧道施工最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浅埋暗挖法、盾构法等,其中浅埋暗挖法的技术发展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常常因地质因素或是配套技术的影响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对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的特点分析

若是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地铁隧道施工,不能只单纯的考虑埋深,因为暗挖隧道对于环境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通常情况下,在隧道深度和宽度之比杜低于1.5时才应进行浅埋。同时,在开挖作业前,要采用超前支护提高地层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在初次支护后要及时进行二次衬砌。总体上而言,浅埋暗挖法施工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难以准确预测。其二,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较为复杂。其三,施工方法选择具有多样性。其四,开挖方式灵活,基本上不会受到断面情况的限制。其五,风险管理难度较高,爆破开挖的及时控制难度较高。其六,施工作业对地面交通、周边商业活动以及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较小。

2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

2.1前期准备方面的问题

由于各地建设环境的差异,目前浅埋暗挖法并没有统一的施工工艺,配套施工工法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施工工艺设计,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的设计施工工艺,主要表现在施工工艺、施工方案部分内容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未发挥其对实际施工的指导作用。

2.2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

除了保障施工方案的科学可行之外,在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的过程中,还应保障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内容及要求开展作业,如此才能保障施工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项目施工都存在变更管理不严格的情况,以至于施工方案实施情况十分不理想。例如,在上海地铁4号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透水事故就是施工顺序变更造成的[2]。除此之外,施工地质情况管理不足也引发了一定的安全问题。

2.3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

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施工项目要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但是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要求实施,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体系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管理人员不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安全管理。

3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分析

3.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

地铁隧道施工复杂多变,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风险,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地质和环境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综合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环境调查资料、地址踏勘资料以及环境核查资料,对地质、环境安全因素进行的全面的分析,掌握安全因素可能对施工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其次,对重点施工工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比较重要的施工工艺包括超前支护工艺、支护体系施工工艺、开挖工艺、降水工艺等,在施工前,施工单位要结合这些工艺实施的具体内容对事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并做好安全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及严重程度的评估。最后,对施工组织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组织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施工部署、施工准备、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等内容,在施工开始前,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严格的评估,保障施工顺序、施工总体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组织机构、施工现场准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为后续施工作业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施工前的工程地质勘察

在开展隧道施工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好隧道地质勘查。在本次浅埋暗挖法施工时,需要做好以下内容的勘查工作:表层土分布、表层土性质组成以及表层土厚度;还需要掌握围宕土的自稳性、性状与密实度状况;隧道结构范围内是不是有松散围宕、破碎带或者废弃地下工程等存在,分析这些内容可能对施工项目产生的影响;同时勘察有没有古河道或者是否存在容易导致开挖面突发性涌水的富水地质。根据勘察结果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安全隐患。

3.3施工过程安全风险管理要点

施工过程中抓好两大工序控制,一是开挖,二是衬砌。开挖是地铁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开挖作业要力求减少超挖,确定隧道或台阶幅员规整,并尽量采用大断面或较大断面开挖,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其关键是落实“十八字”方针;在各环节中,管超前和严注浆是关键,短进尺、强支护和早封闭是核心,勤量测等是重要辅助手段。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范围一般为洞内隧道工作面2-3倍洞径。在施工过程中,规范作业,优化施工步序,合理安排工序衔接。具体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①施工开挖面地质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第一,土层性质及稳定性:土质性质及其变化情况;土质密实度、湿度、颜色等性质、分布情况,与地质勘察及踏勘结果和设计条件的差异情况。第二,开挖面土体渗漏水情况:渗漏水量、气味、颜色、是否伴有砂土颗粒、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第三,工作面坍塌:坍塌位置、坍塌体大小、发展趋势、塌落原因等。第四,降水效果:抽降水控制效果、降水井井位、出水量及含沙量、变化情形及持续时间、附近地面沉陷情况等。②支护结构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第一,支护体系施作及时性情况。涉及渗漏水情况:渗漏水量、水质、颜色、气味、是否伴有砂土颗粒、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支护体系开裂、变形变化情况:初期支护扭曲变形部位、变形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等,喷混凝土出现裂缝及剥离长度、位置、宽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等,以及临时支撑脱开:包括发生位置、周边变化、可能后果等。第二,支护体系施工质量缺陷:涉及初期支护施工缺陷:包括拱架架设缺陷、挂网、喷混凝土施工缺陷;拱架架设缺陷:观察拱架材料、拱架间距,拼装是否在允许误差内,挂网、纵向连接筋焊接是否符合要求;挂网、喷混凝土施工缺陷:钢筋网铺设,喷混凝土工艺流程、一次喷射厚度、网喷支护隧道轮廓尺寸允许偏差等;临时支撑安装拆除缺陷:临时支撑材料、安装时机、螺栓连接、焊接、挂网、连接筋焊接、钢筋结点连接、喷混凝土不符合规定;拆除时机、拆除范围、后续工序等;下台阶及仰拱施工缺陷:是否紧跟工作面等;特殊断面缺陷:包括特大断面、易出现安全风险部位支护结构出现施工缺陷的位置、发展趋势、可能后果等。第三,支护体系拱背回填情况:拱背是否存在空洞,空洞有无回填,回填所用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回填是否密实等。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缓解交通压力就应该加强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地铁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且效果较为良好的一种施工方法就是浅埋暗挖法。

参考文献

[1]海占权.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刘维庆,臧耐娟.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预警体系[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1,17.

论文作者:李业龙 王开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分析论文_李业龙 王开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