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充分利用“三宝”_命题的否定论文

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充分利用“三宝”_命题的否定论文

历史教师专业成长要用好“三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用论文,教师论文,历史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一个进取的人都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断增强学养见识,积淀人文情怀和教育智慧,不断成长、成熟,成人成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种成长,并不需要创设特别的条件,更不需要把它看得那么“神圣”和高不可攀,实际上,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应该从平常处入手,“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对历史老师来说,看似平常的却又对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堪称历史教师“三宝”的是“课、题、书”,课是指课堂,题是指试题,书则指各种书籍。下面,笔者简要谈谈如何有效利用这“三宝”。

      一、观课和献课

      上好课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基,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起点。对同行教师授课风格和所长博观约取,对自己的课堂细致打磨、精益求精是教师成长最为直接的、见效最快的途径。

      新课程实施后,在传统的听评课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课堂观察的概念,观课一词就应运而生了。课堂观察和听课不仅仅是名词上的变化,更多的是观念的更新和内涵的丰富。“听课”是基于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提出的,课堂观察是对课堂运行状况和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分析和研究,然后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反思,谋求课堂教学活动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观课者带着预设的问题或者观察视角,在课堂上捕捉、搜集记录相关信息,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微格教室。这种观察可以针对教师活动,也可以针对学生活动,还可以针对师生对话等。观课后对相关的记录进行分析,和授课者进行必要的交流探讨,做相关的学习调查,写出反思,把自己对相关问题是思考和整理表述成文。日积月累,自己的感悟就会越来越深刻。

      所谓的献课,是指在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学评比中开设各类公开课、优质课,为了方便表述,各种对外开放自己课堂的教学活动,如公开课、展示课、研究课、观摩课、评优课等,我们统一称之为献课。在同行面前呈现一节好课,工夫全在课外。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新教师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你最好的‘炼炉’。”接到献课任务的教师会有一种强烈的内驱力,驱使自己精心准备,认真打磨,不断的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献课也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能让执教者的教学观从片面、模糊,走向整体、清晰,能让执教者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更加准确,对教学环节的处理更加自如,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有一次,我遵照市教研员的安排在徐州市高三教研会上开设研讨课。为上好这节课,我在课前反复研读教材、遍览收集的相关课件、多次请教资深教师、频繁修改教学设计、不厌其烦地试教试上,可以说,这一过程给我带来的成长已完全超出了一节课的价值,它对我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风格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后的好评则让我更加自信,促使我向着更高的教学境界迈进。

      二、筛题和命题

      对于中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来说,和试题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仅要做题讲题,有时还需要自己组卷命题。一位广东的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就说过,青年历史老师应该多做题,做高三模拟题、历年高考真题,要在三年内做到10000道题目。题目做多了,就知道怎样上课了,怎样编制练习了。[1]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种训练方法有一定的道理。做题是有效教学的必备基础,而在专业发展方面,历史教师还必须学会筛题和命题。

      这里说的筛题是从海量的试题中筛选出两类试题并作针对性使用。

      1.筛选出精品试题和素材

      所谓的精品试题是指紧扣考试说明要求的四项能力,借助精炼典型的素材,选择精巧的命题角度,考查主干知识,难度适中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我们要及时整理归类,并建立自己的试题库,在组卷时使用。由于新材料新情景试题已经在命题中占据了绝对份额,这些优秀的材料情景不仅可以应用于测试,还可以对试题中与课堂教学关联度高的典型素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形成自己的素材库,运用于教学。有了自己的试题库和素材库,以后的教学和测试命题就变得简单而轻松了。

      2.筛选一些有瑕疵的试题,进行探讨研究

      如果说筛选精品试题对教学有较大帮助的话,问题试题对于教育科研来说,价值更大。当下各种教辅资料充斥于学校,其中不乏精品试题,但也有很多我们所说的垃圾题,比如史料剪裁有误、考查目标不明、答案有争议等。平时,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类题目的价值,直接删掉,不去深究。实际上,这类试题是有研究价值的,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引发一线教师对试题的热议,其中较大的部分是对高考试题指瑕,这充分说明,就连高考题也是存在问题甚至错误的,各种资料中的试题就更是如此。对这些问题试题进行刨根问底,进而探讨史料运用的方法和命题的技术,不仅可以对我们的教学和命题提供帮助,还可以发现教学研究的方法,提高教研能力。

      命题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更是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助推器。每命制一道试题,都需要命题者熟谙课标、考纲和教材的相关内容与要求,并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作出预判,从而实现对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试题立意和基本思路。而每一道试题的材料选择、剪裁,设问角度的确定,答案或者选择项的组织,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逻辑推演的严谨科学无不对命题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要命制一套高质量的试卷则要求更高。历史教师尝试命题是对自身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具体实践中,可以由易到难,先进行改题训练,比如将一些材料解析题中的材料剪辑出来命制选择题,在宏观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明确设问角度,并仿造给出选择项;也可以利用选择题的材料,转换角度设问。改题熟练,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可以借助自己阅读中所摘录的材料命制一些小题了。这样一点点的渐进,不久就可以学习制作双向细目表,命制整套试题了。为促使自己更快进步,可以在单独命题后,几位教师进行磨题。磨题时对一份试卷的考点分布、考查侧重、试卷定位和每一道试题的材料选择、语言表达、设问视角、答案设计、难度大小都进行研讨,进行思想的争鸣和碰撞,能够让参与者互通有无,彼此互相启发,弥补短板。

      三、读书和疑书

      寻访每一位名师的成长路径,都有一个不二法门,那就是读书。正所谓“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可以说,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了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每一位有成就的教师都离不开持久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此。”相较于其他学科,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新课程高考试题引入新的史学观念和观点更是不遗余力,对历史教师阅读的要求更高。基于这种现实,历史教师的阅读需求更加迫切,并且应该具有两个层面的要求和意义,那就是广泛阅读,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思考大胆质疑所读书籍和教材,这就是“读书和疑书”。

      “欲成一代经纶手,须读数本要紧书。”从当前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现实需要来说,青年历史教师的成长需要阅读四类书籍。一是阅读历史学科的专业著作,丰富本体性知识;二是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学科教学书籍,丰富程序性知识;三是阅读学科教学专业期刊,丰富实践性知识;四是阅读其他的人文社科书籍和杂志,丰富通识性知识。

      相对于读什么,如何读的问题更加重要。读书并不一定要数量多,也不一定要快,读书而不能消化,不仅不能让自己进步,还会变成“书呆子”。读书要精,更要在阅读中引发自己的思考,“读而能悟”才是最重要的。杭州市教研员朱可老师提出“有思想的阅读”,即阅读者与阅读文本之间产生有内涵的呼应——从平面文字图表等信息载体中,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得出新的认识,[2]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不断拓展读书范围的同时,历史教师的视野会更加广阔,自然会对不同作者的观念和风格形成判断,也会对各种书籍中对同一人与事的描述和评价的差异产生比较,这个过程中,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就会增强。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读书联系教材,对教材的一些错讹之处和陈旧观点进行思考和批判,是一个有效教研的小切口,因为当你搞清楚一个问题时,所收获的往往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本身,还有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标签:;  ;  ;  ;  ;  

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充分利用“三宝”_命题的否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