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因素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工作压力论文,校长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 言
工作压力是近年来职业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问题。国内外学者近年对教师工作压力进行了一些研究,而作为教师群体中的校长承担着多重角色,工作上的压力会是怎样的,目前的研究还是空白。当前教育界流行这样的话——“一名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陶行知先生也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据此,探讨中小学校长的工作压力问题,对于促进学校建设,维护校长的身心健康和加强行政部门对校长队伍的建设、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方法
(一)问卷编制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工作压力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42名中小学校长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和知名校长访谈,初步拟定具体的压力项目。编成问卷后进行预测,最后分析筛选出70个项目,组成正式的调查问卷。问卷项目随机排列,问卷最后另加一个项目以测量校长的总体压力感。问卷采用5级评定方式作答, 要求被试对每个陈述项目的感受程度作出判断, 并作记号。
(二)被试选取
本研究以广东江门市、中山市、阳江市和揭阳市的校长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地区考虑到经济发达的不同程度。整个调查采用通讯和团体施测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10分,实得有效问卷197份。具体分布情况是:男性170人,女性27人;中学校长124人, 小学校长73人;一级学校校长15人,非一级学校校长182人;城市校长31人, 农村校长166人;正校长112人,副校长85人。
(三)统计方法
对问卷项目的答案“压力极大”、“压力很大”、“有些压力”、“有点压力”、“没有压力”依次按5、4、3、2、1计分, 全部调查数据使用“SPSS for Windows 8.0 ”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分析
(一)中小学校长总体工作压力感受状况
中小学校长对自己工作压力总的感受情况见下表:
表1 校长工作压力总体状况
没有压力有点压力有些压力压力很大压力极大
人 数 2
31 95 57 12
百分比1.0 15.748.328.96.1
表中数据表明,83.3%的中小学校长感到有些压力,其中有35%的校长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或极大,有16.7%的校长感到有点压力或没有压力。
调查发现,在回答“总体上,做一名校长,您感受压力有多大”项目上,不同职务和级别学校的校长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非一级学校校长的总体压力比一级学校校长大(t=1.98,p<0.05);正校长的总体压力比副校长大(t=2.83,p<0.01);其他方面未见差异。
(二)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的因素分析
对调查70个项目获得的数据进行Kaiser法则检验,KMO的值为0.898,项目间有共同因素存在,表明问卷全体项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通过主成份因素分析和最大方差转轴后可发现,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源可归为11个因素,可解释的总变量为62.68%,各因素间的相关在0.32~0.67之间,存在显著相关(α<0.01),将因素涵盖项目内容太少的予以剔除, 最后参与分析的只有60个题项,具体见表2。
表2 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因素
因素命名项目数 Gronbachα系数特征值方差解释量(%)
F1
学生与校风9 .89 5.61 9.35
F2
领导与管理7 .89 5.08 8.47
F3
办学资源 6 .87 4.91 8.18
F4
自身素质 6 .87 4.19 6.98
F5
社会认同和个人发展6 .79 3.49 5.82
F6
身心健康 4 .78 3.32 5.55
F7
工作成就 6 .81 3.19 5.31
F8
生活保障 4 .75 2.32 3.87
F9
教师 6 .75 2.05 3.41
F10 教育机制 3 .62 1.74 2.90
F11 社会和人际关系3 .77 1.69 2.81
表中F1因素涉及校长对学生的安全、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身心健康、学风与教风的压力感受,可命名为“学生与校风”;F2因素反映了行政领导对校长的态度,如不重视、不关心、不体谅理解校长,不兑现诺言,对校长工作绩效评价不公,处事不灵活等,称为“领导与管理”;将F3因素命名为“办学资源”,主要指校长对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公、教学条件落后,经费欠缺,面临薄弱学校改造的压力体验;F4因素体现校长对自己教育理论水平、管理实践经验、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压力感受,可称为“自身素质”;F5因素指校长感受到自己的业绩得不到社会和领导的认同,才能未得到发挥,地位、声望得不到提高,缺少提升机会,可概括为“社会认同和个人发展”;F6因素反映校长担心工作量大而造成身心疲惫,情绪不快,命名为“身心健康”;把F7因素即来自升学率、流失率、学校特色建设、生源质量低和减负的压力,归结为“工作成就”;把F8因素即来自住房、医疗劳保和经济待遇方面的压力命名为“生活保障”;而F9因素涉及到校长所管理学校教师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水平低,队伍结构不合理和进修学习难有保障等,命名为“教师”;F10 因素命名为“教育机制”,包括工作的流动性大,学校教育制度不完善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F11 因素反映了校长对学校、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因素阻碍教育工作的压力感受,命名为“社会和人际关系”。
(三)中小学校长感受压力最大的14个具体项目排序
表3 压力感受均分超过3分的项目排序
序号 题号 项目 均分
1 70
筹集办学资金困难,难以改善办学条件3.77
2
9
担心学生的安全
3.66
3 22
校园环境建设必备经费欠缺 3.65
4 19
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
3.47
5
8
学校办公条件或基础设施落后
3.38
6 43
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
3.37
7 60
难于办出学校特色 3.34
8 18
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
3.30
9 47
担心学生的升学率 3.25
10 36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 3.24
11 42
难以实现流失率为零
3.19
12 10
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3.17
13 53
担心工作不能取得预期成绩 3.12
14 28
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低
3.11
从表中可以看到,引起校长工作较大压力的是办学资源(含第1、3、5、8项)、学生(含第2、6、10项)、教师(含第4、12、14 项)和工作成就(第7、9、11、13项)因素, 外部的压力更大更多些。
(四)中小学校长中不同群体间工作压力差异分析
依据表4数据,并结合均分分析,发现男女校长在领导管理、 工作成就、 教师因素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男校长比女校长更关注自己的工作业绩和教师的素质水平,重视领导的关心理解和工作作风。中小学校长在学生与校风、工作成就、人际关系、社会认同和个人发展因素上有着显著差异,中学校长承受的压力比小学校长要大些。从学校级别上看,来自非一级学校的校长面临办学经费、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水平的压力比一级学校更沉重些。除在学生与校风、领导与管理和身心健康因素上,城市和农村学校校长之间的压力感受没有显著差异外,在其他各因素上均有显著差异,农村学校校长的压力比城市学校校长要大。而正副校长之间,正校长承受办学资源、工作成就和教师因素的压力比副校长更大些,同时也更为关注学生学习和行为管理与校风建设以及自己的身心健康,面临着较大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压力。
表4 不同状况的校长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性检验
因素 性别中小学
学校级别城乡
职务
学生与校风2.7523.38*** 1.083.34
5.69**
领导与管理5.40*
2.63 2.753.27
.23
办学资源 3.46.68 17.61***6.62* 18.00***
自身素质 1.95.83 .92 5.35* 2.76
社会认同和个人发展2.274.12*4.78*
4.50* 1.93
身心健康 .23 .37 2.04.575.72*
工作成就 13.70***32.71*** 3.97*
10.56***
11.20***
生活保障 .57 .13 1.958.14** .17
教师 7.51** 2.26 4.16*
8.83** 10.22***
教育机制 2.33.72 1.339.56** 1.66
社会和人际关系3.598.73**
2.114.36* 3.92*
注:表中数字为F值 *p<0.05 **p<0.01 ***p<0.001
四、讨论与建议
(一)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总体感受沉重
调查(见表1)表明,83.3%的校长感到有些压力,其中有35 %的校长工作总体压力很大或极大,且正校长比副校长、非一级学校校长比一级学校校长的总体压力要大。这与当前教育的现实相符, 反映了绝大多数校长有着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费斯勒和托米(Feithler & Toker,1982)在对教师的研究中,发现有16%的教师处于高压之下,76 %的教师处于中、低压之下。作为教师群体中的校长, 往往承担几种不同的角色,是学校教育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校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常常使他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造成角色行为和心理冲突,自然会引起比教师更高的压力。我国主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承担的权力和职责也就更大更多些,面临的工作总体压力肯定要比副校长大些。非一级学校在办学条件、经费来源、生源质量和师资水平等方面都不如一级学校,这些学校的校长往往面临薄弱学校改造、提高升学率、降低流失率等方面的更大的工作压力。
(二)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来源于多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发现中小学校长的工作压力主要是由学生和校风、领导与管理、办学资源、自身素质、社会认同和个人发展、身心健康、工作成就、生活保障、教师、教育机制、社会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组成的。国内学者如王重鸣等认为,工作压力的来源是职业发展与成就、组织结构与气候、职务特征、管理角色和与他人的关系;陈卫旗也认为,教师工作满意感的因素包括领导、工作成就、学生品质、教育体制、社会地位、收入与福利、同事关系、社会认可、工作压力和工作条件等;国外学者Mark G·Borg(1990)提出了教师职业紧张的五个因素:学生、工作负荷和时间、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和学校文化特质。在教育实践中,我国中小学校长除了承担教师角色的压力外,还应承担作为领导者、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因而他们比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多些,诸如学校办学资源、建好学校自身所需素质和教师水平的压力等。
从表3看到, 校长感受到压力最大的几个方面是:筹集办学资金困难,办学经费欠缺, 办学条件差;生源质量低, 担心学生安全和升学率、流失率;教师待遇低,整体素质水平低;难于办出学校特色等。产生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原因:它们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校长任期工作目标的实现;与上级以升学率、优秀率、合格率、流失率与事故率等为评估指标评价校长工作绩效的措施相关;各级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所降低。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校长的升学压力大大减轻,他们较为关注办学资源;而中学校长仍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因而他们更关注学生和校风。
(三)不同状况下的校长在不同压力因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1.男校长在工作成就、教师和领导因素上的压力比女校长大。造成这一状况可能有以下原因:受男女性别角色心理的影响,男性一般较女性更自信,独立性强,富于进取和冒险,而女性比男性有较低的成就动机,自卑感和依赖性较强;女校长身上还存在着“女子不如男”的腐朽落后观念;领导、同行和下属的对女性的大度宽容态度;与调查取样较少(13.7%)和女校长中任副职较多(85.2%)有关。
2.中学校长在学生与校风、社会认同与个人发展、工作成就、社会和人际关系因素上的压力比小学校长要大。这主要是中学的升学竞争仍然存在的结果。此外,由于中小学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同,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最迅速也是“最危险”的时期,不易管理;同时中学事务更多,面临着的各方面关系更复杂,耗时费力,甚至难于处理,而小学课程相对较少,易于减负,易使校长按自己的思路去决策建校,目标较易实现。这些在客观上一定程度地造成了中学校长难于满足取得成绩和社会赞许的需要。
3.非一级学校校长在办学资源、个人发展、工作成就和教师因素上的压力比一级学校校长大些。这可以说是当前教育中不言而喻的事实。因为要提高升学率,扩大业绩和影响,各级教育部门就会着力抓一级学校建设,尊重一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而且会加大投入,给予许多政策外的优惠措施,如优先录取新生、抽调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等。从取样看,92.4%的校长来自非一级学校,工作条件、生源质量和师资素质的限制, 为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的校长们完成任务增添了不少困难。如果社会期望水平较高,个人成就需要强烈,个人发展和获得成就的压力会更大。产生这一现象也可能与取样较少(一级学校仅占7.6%)有关。
4.农村中小学校长在办学资源、社会认同和个人发展、工作成就、生活保障、教师与教育机制等因素上比城市中小学校长有着更大的压力。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是教育的薄弱地带。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农村居民对教育的期望不断增高,对校长的期望也逐渐提高。而农村中小学发展得不到应有的投入,许多学校校舍落后,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待遇较低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许多校长的劳动付出同报酬并不相称,待遇上与普通教师相差不大;再加上行政部门统得过死,指令多、考核多、控制多,缺乏必要的理解与支持,在评价校长政绩与办学质量上仍用升学率等作为统一标准,没有区分。所有这些都会使农村中小学校长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5.校长比副校长的压力大。由于校长扮演多种角色,学校管理中又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制,办学质量不高,校长要负主要责任;许多校长都是通过竞争上岗的,坐的不再是“铁交椅”,他们有着较强的个人自我价值感、成功欲望和优良的职业道德感,这些使他们倍感各个方面压力大;而副校长权、责、利较轻,压力自然小了许多。
总之,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使中小学校长面临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冲突。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教育经费,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捐资办学,发展国有民办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并加强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加强教育管理机制改革,实行政校分开,保证校长有职、有责和有权;健全中小学教育法制建设,搞好校长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校长的各项素质。
五、结论
1.中小学校长中有35%处于高压之下,正校长的总体压力比副校长要大,非一级学校校长的总体压力比一级学校的校长要大。
2.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的来源是学生与校风、领导与管理、办学资源、自身素质、社会认同和个人发展、身心健康、工作成就、生活保障、教师、教育机制、社会和人际关系等11个因素。其中,来自办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的外部压力以及来自工作成就的内部压力更大些。
3.不同性别、职务、职称、学校级别、城乡地域的校长在某些工作压力因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