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湘潭 411201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设复杂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大众愈来愈关注有关其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问题,相关领域的专家学家也加大了对这一方面工作的研究力度,旨在为实际工程的安全、高质建设,提供必要而全面的理论指导。本文从该类型结构可靠性的涵义入手,分析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其质量的一系列因素,然后就如何提升整体工程建设的可靠性,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有助于实际建设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助力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影响因素;措施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B30862
1 结构可靠性的概念界定
该类型工程的结构可靠性,指的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之下,该工程的安全性能高低,以及使用年限的长短。安全性能具体可以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工程的有序建设,不会影响到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建筑物也可以在面临地震、台风、洪水等极端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具备一定的防范与抵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工程可供使用年限的长短,需要建立在其得到合理的维护、修理的基础之上。
如果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阐述土木工程的可靠性,我们可以借助于可靠度这一科学的参数[1]。具体来说,是指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与时间限度之下,工程实现其既定建设目标与规划性能的概率大小。这一概率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需要借助于函数这一载体,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才有可能得出对其结构可靠性的客观评价,助力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2 相关影响因素探究
2.1 结构的随机性
要想建造出一个必然可靠的房屋结构,必须建立在各种建造因素充分确定的基础上。但在土木工程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其往往会受到各种内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施工环境的和谐与否等。我们以最常见的建筑材料——钢筋为例,在进场检验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可能对每一批的每一根钢筋都进行全面的质检,但是部分的抽检情况就有着较大的随机性,这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即使我们借鉴之前的建造经验,也很难得到一个绝对可靠的工程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结构的模糊性
所谓模糊性,可以从某一事物的概念与组成因素说起。对于土木工程结构来说,我们如何判定其是否可靠,可靠的程度如何,影响其可靠因素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往往缺乏一个明确而又科学的界定标准,这就使其可靠性的判断,成为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缺乏统一的认可标准。
2.3 不完整性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独立的两个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处于普遍联系的状态之下的。但是人们受到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的影响,一开始往往不能发现某些普遍存在的联系[2]。例如,土木工程的建造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数据信息,这就为测量、计算、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一些极端恶劣的自然灾害,必须要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才有可能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测与推断。
3 可靠性提升策略
3.1 重视技术方面的创新
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不仅关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前景。基于其所具备的重要价值,越来越多的主体展开了对其的研究。就我国的建设现状来看,目前各个项目广泛采用的是粗放型的施工技术,这一类型技术缺乏必要的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落后的地位。针对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稳定因素,相关主体可以借助于各种数学模型,分析并控制其给工程结构可靠性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并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有效转变。
3.2 创新研究方向
在土木结构可靠性的研究历史中,相关主体更侧重于借助一系列传统方法,全面地分析影响其可靠性的种种因素,然后再将研究结构指导实际施工。但是,因该类型工程所特有的随机性、复杂性特征,很多研究结果缺乏实际适用的价值[3]。这时就需要去寻找新的研究切入点,以及理论突破口,使其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施工的开展,我们以该类型工程结构的失效模式为例,研究人员可以从可靠性的反面入手,来研究其结构的具体情况,从而较为准确、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估。再如,可以打破现存的概率极限研究模式,引入更加多样化、更具针对性的性能设计模式,从而实现对其结构的全面、准确评估。
3.3 完善设计标准
相关主体应当从影响土木工程结构的一系列因素入手,探究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以及产生的种种后果。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创新设计标准,使其可以为实际的建设,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导。除此之外,应当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加强内部与外部的共同监督,及时调整实际建设与实际状况不相符合的部分,确保实际建设的有序、高效。
3.4 合理解决多参数问题
针对普遍存在的多参数问题,相关主体可以借助于比例分析法,对不同类型的影响参数进行分类处理[4]。一般情况下,主要参数体现为经济方程式的必要表示值,其他参数的表示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土木工程来说,相关专家可以对该工程所涉及的各种参数,以及以此为基础所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证与评估,在充分证实其可行性的基础之上,使其服务于实际的工程建设,促进工程结构可靠性的提升。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结构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其结构的可靠性如何,不仅影响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前景。相关主体应当重视对其可靠性的分析与研究,从其原有结构的随机性、模糊性、不完整性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完善设计方案,改进施工技术,调整管控模式。相信相关主体从以上几点入手,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就一定可以推动该类型工程结构可靠性的提升,助力我国建筑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向燕.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分析及影响因素[J].四川建材,2016,42(06):32-34.
[2]张丽兰.浅议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的研究进展[J].商,2015,(43):289.
[3]李航,徐荣阳.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3):153.
[4]谢锦昌.铁路隧道衬砌结构可靠性分析初探[J].铁道学报,1992(1):63-68.
论文作者:杨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可靠性论文; 结构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因素论文; 工程论文; 这一论文; 对其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