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话随访、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研究数据显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缺乏自我护理行为。面对这种状况很多医院转变了临床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模式进行了改善。本文主要是依据我院100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以此探究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文化水平均在小学以上,可以进行自我护理且出院后能够接受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50岁-7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52.5岁-80岁。所有患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加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1.2.1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模式基本方法步骤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模式是在患者出院一周后开始进行,对于电话式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护理时间是6个月。最初干预的一个月内,保持三天一次固定的电话随访。在干预的第2个月和第3个月中保持1周一次固定的电话随访。在干预的第4个月、第5个月、第6个月的时间里保持每月两次的固定电话随访。根据时间的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控制随访时间。
1.2.2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要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身体状况、个人感受、恢复情况等,通过患者的描述对患者后期的自我护理进行健康指导。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护理人员还应当注意告知患者及时测量血液血糖,电话指导患者测量【2】。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让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依据患者不同的身理状况,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做好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评价,帮助患者进行正确地自我护理行为,并及时做好数据信息的记录。
1.3评价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模式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进行评价,通过不同的分值情况判定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质量,分值越低自我护理行为越好。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评测标准,本次选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为参考标准,依据患者的问卷结果进行判定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分值越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采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结果的有效性.
2 结果
从自我护理行为上看,干预组患者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自我护理行为分析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增加,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在危害老年人的健康。根据研究调查结果【4】,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各种血管疾病都最终引起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医疗设备资源有限且结合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大多数患者都是长期自我护理,以家庭修养为主。自我护理模式也是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较多慢性疾病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行为进行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形成健康良好的护理习惯【5】。
结合针对我院100例患者为期半年的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研究发现,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自我护理模式和生活质量【6】,从而减轻患者的家庭及社会负担,节约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卓芳,林雪英,梁菊艳.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18,17(01):24-26.
[2]陈卓芳,蔡琼兰,许光葵,林雪英,吴淑蝶.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9):238-239.
[3]蔡琼兰,陈卓芳,王畅,林家清,罗苏霞.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2016,29(03):579-581.
[4]王璞,秦娅丽,王红,刘会玲,郝永红.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竭患者自我效能、依从性及再住院率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04):740-743+768.
[5]张鹏飞,季艳微,赵立飞,王雪莹.?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18,27(24):164.
[6]杨爱玲,李勤,袁扬阳,谷永霞.?电话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2):3385-3387.
论文作者:李玉蓉 陈霞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