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39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对高质量建筑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一定要严格管理,尤其是注重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质量监督管理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本文就针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和未来的改革方向深度探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发展模式和全新改革模式。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改革
前言
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立法体系和责任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模式落后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现状
1.1我国建筑行业在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投入使用过程中,主要采用“三到场”的监管方式
即在宅基地申请、村民住宅建筑中,到实地审查是否符合规定及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等。首先,建设工程主要特点包括专业性强、材料众多、施工周期长等,换言之,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到建设工程中,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工作。虽然“三到场”监管方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完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到场”监管方式并不能完全有效的实施,因为一方面一旦监管人员不在施工现场,相关的施工人员就会降低施工要求,滥竿充数、偷工减料,最终造成施工质量严重不合格。另一方面,建设工程所包含的技术类工程较多,而相关的监管人员并不能对一些隐藏或暗处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得一些隐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1.2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市场经济主要以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
但在实际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常常是由政府担当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这一现象表明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明显没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政府在对建设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时,所秉承的是“谁核定、谁负责”的原则,所以,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并没有足够重视,有些甚至钻空子来逃避质量监管责任;另一方面,这种原则会导致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建设工程施工的相关负责单位相互推卸责任,主要责任得不到实际落实。
1.3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首先,虽然我国在早期就已经建设了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模式,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专业水平较落后等。其次,虽然我国的建设工程大多施行了“三到场”的质量监管方式,但相关的实际操作人员常常会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无法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最后,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单位缺少一定的技术条件,硬件设施不到位,所以其无法检测出施工过程中只能用技术方式检测出来的问题。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
2.1优化监督执法检查的方式
现阶段,在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质量监督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旦建设工程项目增多,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则无法充分均匀的分散到各个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管,所以,各个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都不够严格,尤其是在发布执法文书方面,相关质量监管单位对一些违法违规的责任单位的惩罚力度过小,惩罚效果不够明显。因此,必须优化监督执法检查的方式,让检查方式变得多样化,例如:定期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工程监理的监督强度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全面参与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并且在发现质量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向监督单位提交书面报告,监理书面报告可以按周提交、按月提交,或者即使提交,其作用在于充分实现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价值,同时,与综合性的服务相结合,促使工程监督管理模式更加完善,施工质量更加符合要求。
3现阶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工作的新策略
3.1加强对监督人员的专业化技能训练
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其所包含的技术含量较多,且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多种多样。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建筑行业中的技术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完善。因此,首先,必须让相应的技术监督的工作人员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尤其是一些青年技术人才。其次,启动老员工带动新员工的制度,以旧带新,让新的一批技术监督工作人员尽早地接手相关的监督工作。最后,完善员工考核制度,鞭策技术监督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促使技术监督工作人员成为一支作风优良、本领过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队伍。
3.2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管理监督
就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发展状况来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监督管理工作中已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国家政策重点发展对象。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的各项信息都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保存,从而保障建设工程工作的高效率和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中数据的安全性
3.3推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要建立健全一系列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和监督体系,要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行业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及配套措施,在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更好地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问题,有效避免违法乱纪等现象的发生。
3.4加强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施工设施设备和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施工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影响工程整体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施工企业还是监理单位,必须严格监管好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在采购过程中,必须选择质量有保证、性能较强并且价格合理的施工材料,同时要索要产品质量合格证以及使用许可证,以此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此同时,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在进场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检验工作,确保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够入场。除此之外,如果使用井口的施工材料,必须要确保其满足质量标准,同时具备商检合格证才能够进场使用。最后,要合理使用材料、构配件,避免盲目采购施工材料,避免出现材料浪费以及设备闲置等现象,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高建设效益。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个人素质
监管人员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其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认证制度,尤其是要加大对个人执业资格的监管力度,进而有效提升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有着更高要求的企业,还可以考虑在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取得建造师以及注册会计师之后再投入到质量监管工作当中,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4结束语
就我国建设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基于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性,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相关的施工单位,都必须注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积极应对发展中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并且找到适合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f].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7):397.
[2]刘晓稳.探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155.
[3]何运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03):65.
[4]倪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16):123-124.
论文作者: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管理模式论文; 建设工程论文; 建设工程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质量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