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发展趋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商业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区商业的内涵
所谓社区商业是一种有别于城市区域中心的商业业态,以一定地域居住区为载体,以区域内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各种商业业种和商业功能的集聚,向区域内居民提供日常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以不断提升居民综合生活质量和社区归属感。从以上对社区商业的解释不难看出,社区商业和其他商业形态,如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有着一定的差别。
1.便利性
从国外相对成熟的社区商业发展现状来看,在便利性上社区商业往往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如欧美国家的一些社区,日常生活的需要基本在社区解决。社区里,小超市、餐饮店、宠物服务、自助洗衣店都一应俱全,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同时又比较快捷,这正是社区商业的优势所在。
2.业态具有明显的生活配套特征
社区商业从功能上来说主要是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需要,在业态配备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活配套特征,如配置大中型超市、便利店、餐饮等,一些大型社区还常常配置邮局、银行等设施;而一些中高档社区配套设施更为完善,一些休闲娱乐场所也融入其中,如家居生活馆、咖啡茶艺、会所等,使业态设置更具品质化。
3.具有规模性、多样性和稳定性特征
区域内居民对社区商业需求涉及面比较广,不仅包括对商品、服务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包括对健身、美容、休闲娱乐的要求。从成功社区商业的发展经历来看,社区商业在日常性需求方面表现得既相对全面,又通常形成一个整体的需求链,彼此带动和促进。这也使得社区商业具有规模性、多样性和稳定性特征。
4.连锁经营,重视业态组合
国外社区商业发展注重各类商业设施实行连锁化经营,各类业态有机搭配,有综合超市、各类专业专卖店、各类餐饮及电影院等娱乐场所。他们相互错位,协调融合,而其中连锁品牌是支撑社区商业的脊梁,也是国外一些社区商业赖以成功发展的根本。
二、国外社区商业的发展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国外社区商业最早出现在美国,当时美国城郊新建了发达的高速公路,再加上家庭汽车已开始普及,使得城市居民大量涌向郊区,伴随着郊区生活人口的增多,逐渐产生了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服务的社区商业;60年代,英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国家居民也逐步向郊区扩散,社区商业也随之出现;到70年代,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社区商业也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
国外的社区商业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居民汽车普及率、居民居住密集度等也有差异,因此各个国家的社区购物中心并非完全一致,主要体现在社区商业规模、服务人口数量、布局及形态等方面。例如英国与美国社区购物中心相比,美国购物中心规模比较大,服务人口比较多,一般能够达到2万至10万,而英国社区购物中心的分布比美国密集,但英国社区购物中心规模比美国小,服务人口也只有2万到4万。
并且,国外社区购物中心的零售商经常联合经营,除了向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购物服务,还向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综合性服务和休闲娱乐项目,以致社区购物中心在国外商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以美国为例,2000年美国社区购物中心零售额占美国商业总零售额的比重达到40.68%。国外社区商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美国的社区学院
美国的社区商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学院的支持。美国的社区学院创办初期转学教育是它的主要目标,即看培养的学生能否较快地适应四年制学院和大学中三年级的学习。
而随着美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出现巨大调整。据统计,在1950年美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高达50%,但到1970年这一比例只有36%,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在1970年却上升到64%。从那时起,为第三产业培养人才已成为美国社区学院的重要任务,而社区商业的蓬勃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从以转学教育为主转向以培养所在区域迫切需要的商业技术等为主的专业人才。可以说,社区学院是美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随着社区商业的蓬勃发展,美国社区学院正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以适应这种趋势。
2.英国的工读交替制
英国职业教育的工读交替制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设置相应专业,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专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根据当地的商业、服务业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并且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开设事先要多次调查,反复征询有关商业企事业单位的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再报地方委员会批准。一些商科类专业针对本地区商业发展的需求,安排教学计划,提供适应本地区的职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就业,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是英国工读交替的出发点。
3.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型”模式
在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行业在职业教育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行业参与TAFE学院办学的全过程,如制定办学操作规范,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所有 TAFE学院均有院一级的董事会,主席和绝大部分成员是来自企业第一线的资深行业专家,董事会通常每季度开一次会,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基建计划、教育产品开发、人事安排和经费筹措等进行研究和作出决策。因此在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有关商业的专业,都是紧密联系商业企业实践的,当然也就反映了社区商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我国社区商业的发展状况
1.社区商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层次化
我国一些地区社区商业体系建设较早,从2003年开始,一些地区经过规划与建设,构成了以传统社区商业和新建社区商业两种模式为主的社区商业。传统社区商业多存在于一些早期形成的老社区中,往往以个体店铺的形式存在;新建社区商业主要是在新建社区中,以超市、百货、便利店等多种业态组合为主,此外,根据需求层次和消费水平的不同,有的社区内还建有书店、鲜花店、储蓄所、邮电局等,服务范围往往不仅辐射一个社区,还可不同程度地向周边地区渗透。
2.社区商业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
从目前的社区商业体系看,我国社区商业95%以上是由小型商贸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组成。这些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中,多以零售业和餐饮业为主,他们以区域内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起到便民、利民的功效,他们构成我国社区商业的主体部分。而随着社区商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大型企业也逐渐进入到社区商业的领域。
3.社区商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社区商业涵盖的行业较多,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批零住餐业,也涉及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交通、旅游、美容美发、家政等行业。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所需劳动力较多,因此,社区商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就相对较多。国外的统计显示,发达国家的社区商业就业份额占总就业人数的20%-30%,发展中国家一般为10%-18%。我国现代社区商业虽然发展较晚,但蓬勃的发展速度所带来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4.社区商业形式多样化
以社区商业的集散程度及整体布局不同,社区商业有三种形式:社区底商、社区商业街和社区商业中心。社区底商以邻里商业为主,以满足区域内消费者的各种需求;社区商业街是指社区商业按照街的形态布置;第三种社区商业中心中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点相对集中,呈现各类业态,通常也被称为社区商业广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面积急速扩张,新社区大量出现。以社区区域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区域内居民综合消费为目的,涵盖批发、零售业、家政服务等行业的属地型商业脱颖而出,社区商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专家预计,未来中国社区商业将蓬勃发展,10年内中国社区消费占全社会商业零售额的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前景广阔。
四、社区商业发展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向与发展举措
1.发展取向
强化创业意识。社区商业的发展要求之一就是要求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国外的职业学院里,创业教育萌芽较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制和较为丰富的创业教育内容。在国外,大部分大学里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目的性十分明确,旨在改变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提高创业的信心和意识。正是摒弃了过去传统的就业观,而引领出许多勇敢创业、大胆冒险的职业教育精英。相对来说,我国职业教育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应当努力提倡商业创业的文化,使得大学生心中有创业的观念,培养创业意识,这样既可以为社区商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也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大众化热点问题。
培养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传统的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虽然已被足够重视,但社区商业的发展,促使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完善。这主要体现在要进一步加强德育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保证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知礼仪、能吃苦的合格人才;同时加强专业技术素质培养,职业学校要注意从理论向实践的倾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此外,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培养等也亟待强化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合理设置课程。高职院校要结合社区商业的发展需要设置课程,新设课程事先要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和预测,课程内容要注重反映商业实践的直接需要。同时,职业院校应加强商业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得到富有成效的实际操作训练,并要努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争取企业对学校和实习基地在设施、实习场所等方面的支持。
2.发展举措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将当地社区商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之一,以社区商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社区商业急需的专业。比如新加坡、澳大利亚的职业院校的大多数课程,都是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的;此外职业教育商科类专业设置要贴近社区商业实践,能够反映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
丰富充实课程内容。除了正规的课堂教学外,为使学生适应社区商业快速发展的这一趋势,教学活动应经常灵活地穿插着讲座、现场参观等各种非正规课程,并通过校园文化等隐形课程的建设努力营造一种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商业氛围。课程中既要有基于商业实践而来的基础理论研究,更要有实际训练学生能力的商业内容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在商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授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商业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训练学生的商业思维能力。
搞活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教学采用灵活的“校企合作、师生互动、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社区商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打破传统“三段式”教学组织形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分阶段进行,而要采取学习与工作交替的方式,学生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区商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素养训练,从而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适应社区商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要进行适当调整,要形成既有专兼职教师结合,又有高校与企业教师结合、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教师结合的三结合教师体系。从教师个体来说,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以切实符合社会商业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商业实践能力。
注重创业教育。借鉴国外高校在创业教育上的成功经验,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到社区商业创业教育中;在商业创业教育课程方面,摒弃以往单一乏味的课程,融入多元化因素于其中,例如可定期举办社区商业创业成功人士的宣讲会,定期开展商业创业实践活动,并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学期考核课程之一等,以提高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商业创业文化,去更好地引领学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