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浇灌能力之花论文_王晓玲

立足文本,浇灌能力之花论文_王晓玲

王晓玲(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小学 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语文教学只有重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回归语文的本色。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文本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激发点和关键点,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犹如有源之水,语文能力才能源源不断地得到提高。

关键词:文本词汇 巧用插图 精讲多读 拓展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036-01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目标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小学阶段, 语言是文本的核心,学生语文素养就是语言学习、积累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渗透在平时的阅读、写作、口语训练中。但长期以来,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把重心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而忽略了语言的积累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只有重视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回归语文的本色。在教学中,老师要熟悉自己所教学的年段学习目标,仔细研读教材,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找好每一课的语言积累、运用的关键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只有充分挖掘文本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激发点和训练点,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犹如有源之水,语文能力才能源源不断地得到提高。

我想从下面几点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积累文本词汇,储备运用之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深厚兴趣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记忆,所以在教学中要挖掘文本中的语言点,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善于积累语言,乐于表达。如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中,重点理解词语“懊丧”, 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鼹鼠此时的心情;再让学生说还有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说:“我用近义词‘懊悔’来理解”;“我会表演懊丧这种表情” ;“我会用懊丧说句子”……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学生的话闸已打开,从词语的特点中感受到语言之趣,感受到生活之美。学生在交流、体会、想象、模仿中既理解、积累了词语,又学会了恰当地运用学到的词语去表达。此外,我还要求学生配好“采蜜本”,每学完一课后就及时把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课余还会抽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积累的词句,说说美在哪。为学生搭建积累、表达的平台,在培养学生语言智能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

二、巧用文本图画,搭起运用之框

现在新编的教材,每篇课文中都配有与文本相应的插图,这些插图直观、形象、生动,对于理解文本内容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发挥教材优势,说话练习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和点拔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内容更丰富、思维更活跃了,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时,学生对“雷锋精神”这一思想内涵的认识比较模糊。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先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结合插图了解雷锋的平凡事迹,从中体会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又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指导学生观察前后对比的插图,按葫芦长叶、开花、挂葫芦的顺序进行复述课文。这样将形象具体的图画与深刻的内涵联系在一起,自然唤起了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欲望,语言的表达也就更加丰富具体了,从而积累了语言,为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了铺垫。

三、感悟文本内容,体验运用之旅

文本学习就是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要为学生的语言累积提供指导,不能机械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主张精讲多读,抓住文本中重点词语、精彩的句子或感受深的地方进行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语言、感悟情感,在此基础上就能很好地进行说话训练。如在教学《找春天》中,我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第4到7自然段: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找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伴听,交流读后感受。学生兴趣盎然,读得津津有味。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字,读出情感,用赞美的语气读出春天之美。这样,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不断体会、积累语言素材,并把语言转化为内在的素养,从而提高了语文综合能力。

四、妙用文本迁移,突破运用之技

学生积累的语言多了,但语言应用能力并不一定强。为此,老师要善于创设上课情境,抓住语言训练的迁移点,精心为学生设计说写练习,鼓励学生大胆、灵活运用已积累的好词佳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的迁移点要有层次和递进性:如仿写词语、换词、仿说句子,到稍难的仿写片段的练习等,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如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可以引导学生演、说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动作、表情,学生印象深刻;在这单元的看图写话《种树》指导课中,先温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动作、表情,再结合图练习说话,学生有话可说,写起来就水到渠成了。在语言训练中要立足文本,由“扶”到“放”进行语言点的迁移,既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又实现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拓展文本延伸,增添运用之机

课内得法,课外延伸。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事大胆、自如地表达出来。如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中,我带领学生来到公园时,问学生: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好词、句来赞美这些美景(草、花、树……)?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运用课内外积累到的好词好句来说眼前的景象。春游结束后,引导学生把这次活动写下来。鲜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好机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万丈高楼平地起,语言文字是根基”。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立足文本,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关注学生的表达,培养和提高学生感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才能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小学语文》

[2]《抓住本真 训练语言——试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

论文作者:王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立足文本,浇灌能力之花论文_王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