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马杰

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马杰

马杰

(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普内科 461500)

【摘要】 目的:通过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均成两组,即鼻-胃组(30例)和鼻-肠组(30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鼻-胃组经鼻插管至胃底,鼻-肠组在胃镜的引导下把营养管放入十二指肠的水平部以远10~20cm的位置;由床旁的X线片确定所置管的位置;营养剂经过营养泵泵入。观察比较两组第4天、第7天、第14天的多项生理指标、不良反应及ICU的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鼻-胃组第4天的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低于鼻-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肠内营养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ICU的入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肠内营养;卒中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086-02

卒中相关性肺炎位居卒中后感染的首位,为最严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比较多,严重影响预后,非常值得关注。吞咽障碍是重症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37% ~ 78%[1-2]。肠内营养方式能减少因为吞咽障碍导致的误吸,明显降低肺炎的发生率。通过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观察分析,探究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52~76岁,平均63.52岁。其中脑梗死46例,脑出血14例。入选标准: 年龄≥18 岁; 符合2010 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3];予以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组和鼻-肠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的家属均同意。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以镇静、枸缘酸舒芬太尼以镇痛(使RASS 评分保持在0~1分之间)、抗生素以抗感染、甘露醇以脱水及机械通气。入院后立即行肠内营养。鼻-胃组经鼻插管至胃底,鼻-肠组在胃镜的引导下把营养管放入十二指肠的水平部以远10~20cm的位置;由床旁的X线片确定所置管的位置;营养剂经过营养泵泵入。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在研究的过程中,8例死亡,记录完成者为52例,其中鼻-胃组25例,鼻-肠组27例。

2.1 血清前白蛋白的水平 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血清前白蛋白的水平(mg /dL)比较

组别 例数(n)第4天第7天第14天

鼻-胃组2522.37±3.1128.43±4.0631.46±2.23

鼻-肠组2726.82±2.0429.37±3.8932.20±2.58

p<0.05>0.05>0.05

鼻-胃组第4天的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低于鼻-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第14天也低于鼻-肠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鼻-胃组出现呕吐者6例、腹泻者5例、反流者7例、腹胀者7例;

鼻-肠组出现呕吐者4例、腹泻者6例、反流者8例、腹胀者9例。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机械通气的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及ICU的入住时间 见表2。

表2 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ICU的入住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n)机械通气的时间(天)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天)ICU的入住时间(天)

鼻-胃组2512.5 ±2.5611.34±1.9713.19±2.87

鼻-肠组2710.45±2.1210.16±1.0413.84±3.06

p>0.05>0.05>0.05

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及ICU的入住时间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学者用美兰为标记物研究发现,经胃和经肠插管,行肠内营养的误吸率没有明显差异,认为很多因素都可导致胃-食管的反流,原因是营养管在十二指肠水平部及以远部位时能减少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误吸、反流的发生率 [4-5]。本研究结果显示鼻-胃组第4天的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低于鼻-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机械通气的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肠内营养相关的不良反应及ICU的入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为了降低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其有关的免疫损伤、选择性消化系统净化治疗等新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查磊,徐前程,温跃萱,刘琴,陈尚华.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26:78-79.

[2]罗建江,王欣,马红霞. 不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3,07:1233-1234.

[3]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组.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75-1078.

[4]Waleed A,Abdulaziz A.Small bowel feeding and risk of pneumonia in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Crit Care Med,2013,17 (4) : 127-141.

[5]王晓东,陈改云,梁锐.肠内营养支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1: 77-79.

论文作者:马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马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