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对六、七年级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在学生与教师两方面。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学生表现出的困难给予帮助;教师应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六年级 七年级 数学 衔接问题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内容划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走进六、七年级数学课堂听课,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六、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差异很大。同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现实中却囿于学校编制和不同学段孤立的教学实际,从而导致不同学段的教师“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无暇顾及数学学科内部的联系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持续发展。六、七年级数学教育教学中这种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我有幸跨有课头带六、七年级数学的经历,经过亲自体验、跟踪听课和对六、七年级师生进行了有效的问卷调查,收获颇多。
一、学生方面
1.六、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预习态度统计与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六年级和七年级60%左右的学生能主动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30%左右的学生是教师布置才预习;只知道课题或一无所知的人数比例,六年级学生为7.9%,七年级学生达15%。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学生在主观上意识到预习对于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怎样做好预习工作,从分配的时间和预习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走过场之嫌,体现不出预习的真正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六、七年级学生对在课堂上能否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情况统计与分析。课堂上能经常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六年级比例为21%,七年级仅为4.4%;偶尔能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六年级占69%,七年级占81%。这数据上的差别,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由年龄特征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使得七年级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不如小学生那么强。这可能跟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也有关系。
3.六、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得到谁的帮助最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得到老师的帮助最大,六年级学生占70%,七年级学生占57%。而得到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小学生更多依靠的是老师。初中学生间交往密度较大,意识更强,得到同学的帮助就比小学生多。综上因素,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间方面应该更有优势。
4.六、七年级学生最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获得支持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最迫切需要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获得支持,32%的六年级学生需要提供学习资料,33%的七年级学生需要宽松的学习环境。可见,小学生的依赖性还很强,而初中生虽然学习能力正逐渐提高,但因“应试”所致,心理压力也大,所以他们觉得获得宽松的环境比提供学习资料更重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师方面
1.数学教师对任教不同学段课程标准是否了解情况统计与分析。长期以来,各学段数学教师关注的是自己任教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研时往往缺乏更多的思考。即使有,大多也是经验性的探究多于理论性的学习。数学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就不知道学生在初中将要学习数学的内容,难以做好一些基础性的铺垫;而初中数学教师也同样无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此必然会出现了六、七年级在数学教学衔接上的断层现象,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2.数学教师对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的回答情况统计与分析。51%的小学数学教师和55%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3.数学教师对教学中最重视学生哪方面发展的回答情况统计与分析。小学数学教师比初中数学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小学教师重视。这是因为小学是打基础的时期,必须重视其全面发展。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到初中才逐步过渡到分学科课程。在实施新课程以后,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先单纯的关注知识技能转变为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要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其全面的发展。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教师的关注程度有所上升。
4.数学教师对师生定期互动必要性的回答情况统计与分析。大多数教师反映现在师生之间有必要加强互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为己用。
参考文献
刘银涛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旬刊,2013,(7),68-68。
论文作者:陆祖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七年级论文; 数学教师论文; 初中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小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