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四小学 杨 成 553001
【摘 要】《收藏阳光》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是以“兴 趣培养、阅读积累、思维训练、乐于表达”为核心理念而设计 的一套校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言语表达 等语文素养。教材构建了完整的质量、评价等目标体系,搭建 “阅读——体验——习作——再阅读”的读写结合管道链接, 教会学生写人、记事、状物、想象等多种文体。促进学生阅读 素养、作文素养、人文素养整体提升。
【关键词】读写结合收藏阳光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语文教学质 量的重要指标,但习作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是语文 教学中最薄弱,最难以把握的一个环节。
国家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虽对习作教学有所指引,但 解读过于宏观,没有详实的目标体系及要求。再加上先行语文 教材中作文要求与学生生活及心理存在一定距离,对学生作文 要求过高。所以,作文教学对于广大师生来说,仍然望而却步。
二、理论构想
《收藏阳光》基于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挖掘教育因素, 立足阅读与习作有效链接,寻求解决小学生作文无兴趣、无米 下锅、写不具体、不生动等作文症结,让学生喜欢习作,善于 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贯穿“立德树人”目标。秉承“先做人,后作文”的教 育理念,培养在道德修养、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方面身心健 康的人。
(二)倡导“兴趣培养、阅读积累、思维训练、乐于表达” 的核心理念。通过聚焦生活素材,激发儿童观察、表达兴趣点, 利用“前阅读——体验——习作——后阅读”的读写结合管道, 将阅读贯穿于整个思维通道当中。打通了阅读到习作,积累到 使用,蓄水到泄洪的通道。同时完成“审题、选材、构思、成文” 过程,以达到学生乐于表达的目的。
(三)以儿童为中心,提升核心素养。遵循教学规律,尊 重儿童发展特性,激发起创造力,思维碰撞,实现课堂的回归。
三、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一)探索阶段(2012——2013 年)
从 2012 年 3 月开始,依托贵州省省级课题实验基地平台, 在学校开展“小学生阅读积累到文本转换方式探究”课题研究, 初步尝试读写有效衔接,通过课堂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探索 出一些较好的读写结合方法。并研发出三本读写结合教材。但 方法过于碎片化,教材也只是部分优秀教学设计的一个汇集, 教材教学缺乏统整性,更没有系统的教学目标体系。
(二)研发调整阶段( 2013 年——2014 年)
(1)2013 年,根据课堂实践调研,确立研发方向及思路。 对教材进行重新定位:基于小学生学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 以“兴趣培养、阅读积累、思维训练、乐于表达”为核心理念的 校本教材。教材增加到 6 册,每个单元即一个作文主题。每册 分别围绕“观察”、“想象”、“体验”三个板块进行,对于培养小学 阶段学生的观察、想象、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 进行阶梯式系统训练。
教材进行初步建构,搭建了较为完整的课程框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体验 到构思提纲、范文引路等共设“分享平台、有备而来、洞察一切、文海拮趣”等 8 个板块,使这套教材在课程内容趋向完整,并在 课题实验班检验后,逐步推进,辐射到全校。
(2)2014 年,教材进行了第二版的调整,教材目标呈螺 旋式上升序列,不同学段有不同训练目标,阶段要求。在课程 的内容设计上更加丰富,力求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大胆想象, 体验快乐,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乐于表达。如传统经典元素: 续写《坐井观天》、《猪八戒减肥记》等;关注人文情怀:《五元 的价值》、《护蛋的故事》;注重观察:《鸡蛋漂流记》、《西瓜品 尝会》;体验童年乐趣:《小作品,大世界》、《用心灵说话》等。
研发完善了小学阶段 1—6 年级共计 12 册的教材编写,并 配以成套的教学设计、读写目标序列、PPT。增加了小练笔和 大作文结合的学习方式。加大了练习量,点与面配套练笔更显 有效。
(3)2015 年,教材再次提质,加大了阅读量,设置“前阅 读”板块,旨在阅读引路,从读中“收”精华,为己所用。“拓展 阅读”与“课前阅读”前后对应,让阅读变得更厚实;调整后,依 托每周四“乐信”课程,在全校进行新一轮检验活动,并将检验 范围延伸到本市之外。课例《让心灵说话》还在全国教育学会 研讨会上展示,并得到好评。
(4)2016 年,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教材进行第四版 调整。教对“裁云剪水”板块的“表格式”调整为“思维导图”式;并 对部分课例进行了年级调整;在页脚处增加了词语积累栏;拓 宽了检验范围,增加了 8 所检验单位。
四、《收藏阳光》的阶段成果
(一)建立了“三位一体”课程培养目标体系。
本套教材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挖掘教育因素,整套教 材贯穿“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秉承“先做人,后作文”的教育 理念。将教材理论、课堂实践教学、学生培养合为一体,形成 系统的课程培养目标体系,以理论为指引、课堂为载体,多方 位培养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
(二)建立了作文目标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目标、 质量评价、教学
目标为一体的目标体系。将“表达内容”、“思维训练”、“审 题立意”、“谋篇布局”等作文训练内容进一步细化。让整个目标 系统更加科学、有效。
(三)形成了“课前阅读——体验——习作——拓展阅读” 的读写结合管道链接。打破了教材僵硬沉闷的教学模式。在阅 读与习作中增加了体验环节,所教学设计与主题紧密相连,玩 中体验的同时,寻找习作素材,潜移默化中习得了技法。搭建 读写结合“输入”与“输出”,“收”“放”关系。“放”让学生敢想、敢 说,而“收”则将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引向了习作通道之中。同 时也让教材“扶”的作用真正发挥了出来。
(四)小练笔与大作文相得益彰。通过读写结合、读写迁 移的方式,小练笔边读边吸收,边体验边练笔。进行量化训练。 解决学生语言贫乏、用词不准、表达不畅、写不具体、不生动 等问题。大作文则重点解决学生审题、选材等方面的问题。
耕耘于读写,收获在课堂,播撒予学生。几个春秋,我们 一直行进在探索小语的路上。“文引、思引、身引”。《收藏阳光》 正收藏着成长中的烦恼,学习中的快乐,生活中的美好。我们 期待与它一同成长!
论文作者:杨成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教材论文; 习作论文; 目标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语文论文; 体系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