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祥岭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于它是历史的结果和产物,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后留下的精华;另一方面它是人民的选择,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近代史背景下,通过分析其它阶级和政党的软弱和失败,进一步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得出正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阶级矛盾;历史选择;救国图存
近代中国处于一个风云变化的世界背景之下,社会矛盾突出;中国的有志青年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方法。鸦片战争西方殖民者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推动的戊戌变法;以及清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国民政府的倒台,以上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担起历史的重任做好了铺垫。
一、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拯救中国
在中国近代正是一次次失败,才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茁壮成长提供了机会。也是在这些失败中才认识到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不可能真正救中国,所以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新的途径。
(一)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并建立了政权,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种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自身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二)地主阶级改良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发起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但事与愿违洋务派始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的惨败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深究其原因是因为新的生产力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不相容,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的发展起来。他们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要采用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既想要洋务人才又不愿废除封建科举制度,对外国又有极强的依赖性,其管理具有腐朽性。因此洋务派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
(三)民族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企图变革封建制度来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因为维新派本身有其致命的局限性,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政治上幻想君主立宪,经济上未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还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结果只能失败。因此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不可能挽救中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展壮大,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最终爆发了辛亥革命但结果仍以失败告终。
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导革命运动,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出伟大的力量。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另外中国工人阶级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双重压榨革命性最强,人数众多且集中便于组织,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这一系列的优点决定了工人阶级乃最先进的阶级,也才能从根本上找到中国的出路。
三、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首先形成于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时间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民的需求和期盼。总结起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灾难深重的人们指出了明确而又清晰的奋斗目标。分清敌友这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然而这一点共产党做到了。
第二,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具有开创性的群众路线革命手段。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关系革命成败的决定性问题。以往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辛亥革命”都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中国共产党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并且善于将其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中国共产党充分抓住了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并且善于将其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从而成为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四,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一定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但是几乎所有以城市为中心的起义很快都失败了;客观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地区坚持革命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认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与总结。将农村革命势力联合起来去包围城市才有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事实也告诉我们这一理论是经得起考验的。
结语
中国共产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并且成功地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是由于它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阶级的先进性,符合时代前进的要求,历史和人民从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参考文献
[1]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J].人民日报.2016(07)。
作者简介:韩祥岭(1992年8月—),男,山东省菏泽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韩祥岭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中国共产党论文; 中国论文; 工人阶级论文; 历史论文; 阶级论文; 资产阶级论文; 洋务派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