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和形式--兼论国有产权的转化_公有制论文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和形式--兼论国有产权的转化_公有制论文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与形式——兼谈国有产权的改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产权论文,本质论文,形式论文,社会主义公有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而现代自由企业制度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如何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自由企业制度,从而使改革既是“社会主义改革”,又是“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公有制改革这一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公有制的本质是废除“所有者主权”,确立“劳动者主权”;公有制的条件是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金融化、生产资料丰裕、人力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公有制的基本运行形式是信用形式和股份形式,公有制改革要“淡化产权,强化责任”,使公有资产“无期信用化”和“优先股份化”;主张建立公有资产的有限赔偿的责任制度。所有这些观点对认识公有制、探索公有制改革的方向和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

公有制的形式必须符合公有制的本质,改革也必须依公有制的本质要求来进行。因此,我们首先讨论一下公有制的本质问题。

谈到公有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建立公有制,即废除私有制和所有制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作用问题。毫无疑问,所有制虽然不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永恒基础,但所有制的“公”、“私”性质却决定着剥削的存亡。历史事实表明,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与剥削的存无有对应关系,是剥削制度的一个条件,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已不再依赖人身强制,而完全依赖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由此,问题转化为为什么要废除剥削。

提到剥削制度,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评价剥削制度的历史作用,我们至少要对其作出两点肯定。第一,在社会生产力很低,从而劳动的剩余产品率很低的条件下(工业社会以前的状态),剥削制度是实现“剩余产品”集中的唯一可行和有效的制度,而有效地集中“剩余产品”,促进了脑体分工和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和文明的进步。第二,剥削制度在历史上曾是一种有效的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形式,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实际上是将绝大部分剥削收入用于增加资本的,而资本的增加,也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增大和发展。可见,单纯地指责剥削,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剥削制度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因为,剥削是不公平的,它既与人类社会实现普遍的富裕和幸福的目标相背,又不利于人类的解放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有碍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剥削制度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而危机则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挥和发展。这两方面的消极作用是在增大着的,并已超过了它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废除剥削制度,从而必须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目的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在生产资料占有和利用上的平等,从而废除剥削。

说到“公有制”的基本精神,必须指出,至今为止的所有制观念都是以“私有制”现实为基础而形成的,从而基本上是“私有制”观念。以私有制观念理解公有制,使“公有制”具有了“私有制色彩”。要真正理解公有制,必须抛弃已经根深蒂固的私有制观念,从公有制的内在关系上去重新确立公有制的“所有制观念”。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本来要达到的目的是确立全体社会成员的平等地位,使全体社会成员在物质生产条件的占有和利用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显而易见,这种“平等的权利”绝对不是“平等的私人所有权”,而只能是“共同所有权”,它是“私人所有权”的“对立物”。实际上,就单个的社会成员来说,每一个人都没有所有权,只有当他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共同体(社会)时,才有“所有权”。在极端的条件下,只有全民才有所有权,一民则没有所有权。因此,公有制的本质是废除私人所有权。可是,什么是所有权呢?任何所有权都只能是排他性地占有和处置的权利。一旦公有权确立,那种排他性地占有和处置的权利就不复存在,从而所有权就不再存在。一句话,公有制就是废除所有权的所有制,是没有所有者(所有者必定是私有者——排他性占有者)的所有制。通常,人们在讨论所有制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明确“所有者”,可公有制恰恰是没有“所有者”的所有制。我们必须由此确立公有制观念,否则,公有制改革仍将是以私有制观念为指导而进行的,其结果也是不言自明的。

公有制废除的是“所有权”,确立的则是“劳动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权仍然是一种私利权。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很发达但又不太发达,导致财富仍不足以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且,劳动仍具有负效用,劳动力还有差别,这一切使私人利益仍然存在。社会主义经济仍是一种私利经济,劳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仍然是谋取这种私人利益。公有制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权(所有权),但却不能取消私人利益,不能取消劳动的自利倾向和性质。实际上,公有制的作用总的来说是将自利的途径限制在劳动上,因而其实质是确立自利的劳动权,使劳动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谋取和实现私人利益的唯一途径。

公有制废除私有权(所有权),否定了所有者权益或所有者主权,确立了自利劳动权和劳动者主权,这是我们在讨论和研究公有制时必须时时铭记的一条结论。可以说,这是理解全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基本前提。在传统所有权观念中,所有者对其所有的生产资料拥有占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就公有制而论,在国家所有制形式上,国家是所有者,因此,国家对“公有”的生产资料有占用权、支配处置权和收益权,从而形成所有者权益和所有者主权,在国家执行计划职能时又转化为“计划者主权”,其实,这完全是以私有制观念理解公有制的结果。从本质上讲,公有制已经废除了“所有权”,使生产资料不再是排他性占有的对象,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公用生产资料。而所谓的社会主义利润,也并非什么“资产收入”或“所有权收益”,而是用于增加公有资产的收入。它不是所有权的产物,而是劳动者承担公有资产增值责任进行公共积累的结果。要解决传统体制下集中过多、企业不能自主经营、企业对公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不关心等许多重大问题,关键是在理论上彻底转变旧的所有权观念,即私有权观念,确立新的所有权观念,即公有权观念。公有权只意味着劳动权,即自利的劳动权,它确立的是劳动者主权,而不是所有者主权。或者说,公有制下的所有者主权就是劳动者主权。社会主义经济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劳动者权益和劳动者主权。

社会主义经济一方面生产资料是公有制的,另一方面在公有制基础上从事劳动的社会成员是自利自主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公有制和私人利益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串社会主义经济的每一个方面,能否在实践中解决这一矛盾,或为其寻找到自然的运行形式,关系着社会主义经济是否能成功地建立和运行,而时下的改革本质上就是解决这一矛盾。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与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必须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要求。它一方面必须使生产资料的的确确是公有的,公有资产能够保值和增值,另一方面又必须确保劳动者主权,使劳动者及其社会化形式(企业)自利自主地从事经营活动。要建立这样的公有制,我认为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社会生产高度社会化和商品经济高度金融化,从而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利用已经实现了社会化。生产社会化提供了生产资料占有和利用社会化的基础,而商品经济金融化提供了信用制度和股份制度等两权分离形式,为生产资料的社会集中和社会流动提供了运行形式,两者共同作用,使生产资料占有和利用社会化。这是公有制的建立和运行最重要的条件。第二,物质生产力极为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资料已积累丰富,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已举足轻重,从而人力因素已成为生产中主导因素。从历史上看,各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及其在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决定各要素所有者在生产中的相对地位。当生产中人力因素居支配地位时,人力的所有者就能决定一切。同时,只有当生产资料相当富足,以至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会“相对过剩”时,公有制才能确保在不降低人均技术装备程度和水平的条件下实现充分就业,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和愿意劳动的人提供工作机会,实现劳动平等。

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金融化,生产资料丰富和人力主导,是生产资料公有的基本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公有制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

1.信用形式(包括租赁)。信用制度是现代商品经济金融化的基本推动力量之一,或者说是现代商品经济金融化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必然形成资本余缺并存的状况,而要使资本充分发挥职能和作用必须进行余缺的调剂。在私有制条件下,这种调剂必然采取有借有还并付利息的方式,即信用方式。因此,信用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必然的。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已有相当提高,储蓄大众化的条件下,信用制度又成为吸收小额储蓄、将消费后备资金转为生产发展资金的重要途径,起着扩张资本的巨大作用。但是,信用制度并不仅仅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一般机制,而且还是整个商品经济金融化的最基本的推动力量,是金融化的基础。正是由于信用制度的发展,造成了职能与所有权的分离,并为其它各种金融形式的产生和发展确立了前提。因此,即使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信用制度也不仅仅是一种金融形式,而且还是资本存在和营运的一种基本形式。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信用制度当然还执行着融通资金和扩大生产的基本职能,但是,它的真正重要性并不在此,而在于它是公有资产存在和营运的一种基本形式,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实现形式之一。社会主义国家将其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占有的社会资产以信用的方式提供给企业,即联合劳动者,企业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条件下取得公有资产的占有和支配使用权。在这里,还本的实质是保值,付息的实质是增值;因此,公有制可以实现;同时,企业在承担了保值和增值责任的条件下,是自主经营的。因此,劳动者主权和企业主权是有保障的。企业经营成果在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后所余下的全部收入,均是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企业有权自行分配和使用。总之,公有制采取信用制度运行,一方面公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和增值,使公有制维持、巩固和壮大;另一方面,占有和利用公有资产的企业享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并据以从事自主的生产经营活动,信用制度是公有制的首要形式。

在公有制以信用制度的形式运行时,要正确处理“还本”的问题。作为公有制形式的“还本”,不仅是可以定期的,而且可以是不定期的,国家可以向企业提供长期的甚至无期的信贷,只要求企业“保本”,而不苛求企业“还本”,以信贷的方式给企业以稳定的经营基金,以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社会主义信用制度应突破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一般营业范围,除了提供通常意义上的融资性贷款外,还提供永久的“基金性”贷款。“基金贷款”是公有资产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公有资产的增量部分可以大部分采取这种形式营运。经过改造,信用制度将成为公有制的一个十分简便、可行、易于操作的运行形式。

2.股份制度(包括信托)。资本主义股份制度是私有制适应生产社会化而采取的一种企业资产形成方式和经营方式。在企业资产形成上,股份企业的资产是私人以股份投资的方式而形成的,是一种私人共有制;在资产经营方式上,股份制企业实行分科执掌分层负责的代理经营制。从资产形式上看,股份制度以资产占有的分散化为前提,在私有制条件下,这种条件是自然存在的;因此股份制的产生和转化也是自然的。从资产经营方式上看,股份制度实行两权分离的制度,它是以信用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的。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制度很早就产生了,这为股份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股份制度以产权分散化为条件,因此,通常人们把股份制度当作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企业制度形式,是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即使现在,虽然人们主张利用股份制度改造公有制企业,但其主要根据也仍然是多种所有制并存这个事实,对于在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中股份制度是否可以存在,则自然是否认或避讳的。可见,公有制与股份制之间的关系并未解决。

股份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企业资产法人化,形成了公有资产的法人分散化占有。由于劳动者主权的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是法人企业,无论以何种形式取得公有资产,均享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在公有产权法人化的条件下,实际上形成了产权分散的局面。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企业为有效地利用所占用的公有资产,客观上要与其他法人企业联合从事某些生产经营活动,股份制度就是实现法人资产联合的最自然的形式和途径。因此,虽然在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似乎无法与股份制度相溶,但实际上企业法人化形成的公有产权分散化,客观上为股份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使股份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内在之物”。

企业之间联合投资形成股份制企业,反过来会影响国家与企业之间财产关系的形式。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普遍存在股份制企业以股份资产的形式营运公有资产的情况下,国家也会很自然地采取股份投资的方式来分配和管理公有资产。这样,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以股份投资的方式将公有资产分配于各个企业,企业一经获得公有资产,就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占用这种公有资产,并在营运中进一步与其它企业占用的公有资产联合,组成新的次一级的股份制企业。这样,股份制度就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普遍形式了。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股份制度有三种不同的股权,一是国家股权(这是公有资产最终或最初产权);二是法人企业股权;三是个人股权。国家股权应该优先化,以防止国家股权“私有化”,即防止以私有制观念来对待公有产权,防止国家主权或所有者主权的形成。法人企业股权是企业对公有资产的独立经营权,它是劳动者主权和企业主权的转化形式。个人股权则是混合经济条件下的私有股权,是私有财产权的实现形式。

这里,还有两个重要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公有资产信用化和股份化的趋同性。在谈到信用化时,我们提到要将国家信用“无期化”,而在论及股份制时,我们提出要将国家股权“优先化”。不难发现,信用“无期化”和股权“优先化”在结果上是趋同的。无论以无期信用化还是优先股份化方式实现公有制,都能具有下列三种作用,即:一使国家产权间接化,二使公有产权法人独立化和分散化,三使公有资产增值规范化和稳定化。这对理解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作用展示了公有制运行形式的一般规定性。

第二,利息与股息的本质如何理解。通常人们将利息与股息看作是与所有权相联系的,是所有权的产物。这在私有制条件下无疑是对的,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家贷款利息和股权股息却与上述的所有权收益不同,它们并不是所有权的产物,而是生产社会化的结果。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了所有权,从而废除了一切凭借所有权取得某种收入的可能。国家对公有的社会资产实质上也不拥有“所有权”,而只有对公有资产的监督维护权(或责任),国有权只是这种“监督维护权”(或责任)的转化形式。社会主义企业是劳动者的自利联合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必须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的积累和改善,从而必须将经营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生产的发展即“积累”。但是,由于公有制的原则,积累而形成的资产仍应是公有的,并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平地分配使用,这就不能由企业自愿进行,而必须采取社会统一标准的强制扣除的办法由国家征取。由此而形成的社会收入就是利息和股息等形态。因此,利息和股息等社会收入并不是公有资产收入,而是用于增加公有资产的收入。

三、我国国有产权的改造

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要完成两项基本任务或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其一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自主劳动制度和自由企业制度,确立劳动者主权和企业主权;其二是在自主劳动制度和自由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宏观调控制度。这两个核心都与公有制改革相关,可以说,它们是以公有制改革为基础的。

对公有制改革或国有产权的改造,要弄清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传统体制下公有制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第二,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应该是什么?第三,改革的基本途径和措施又应该是什么?现在理论界对每一个方面都有很多很大的误会。

通常人们以为国有制的问题是两个,一是国家干预过多,企业不能自主;二是所有者缺位。这两点诊断反映了一些问题,但只是表层的或现象性的。深入分析会发现,问题出在下列两个方面:第一,所有者主权。第二,企业不关心公有资产。传统理论以私有制观念理解公有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所有者主权”观念,即国家主权或计划者主权观念,以此观念对待国有制,必然使国家干预过多,企业不能自主。以私有制观念来认识,谁是所有者,谁决策,谁就承担责任。这样又形成了公有资产无人关心、无人负责的局面。传统国有制的所有者是明确的,那就是国家,根本不存在什么“所有者缺位”问题,甚至也不存在“责任者缺位”问题,因为国家也是责任者。问题是企业不关心公有资产。可以想象和断言,如果继续信奉“私有制”观念,信奉“所有者主权”论,国家作为产权所有者,只要想干预企业,随时都可以,企业自主将永远缺乏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当然一不会承担资产责任,二不会对资产十分关心。因此,公有制的问题是以私有制的方式搞公有制而产生的。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从这一根本上下功夫。

针对这一病因,我认为应遵循“淡化产权、强化责任”的思路来改革国有制。“淡化产权”是指改变旧的所有权观念,将国家对公有资产的“所有权”理解为分配权和监督维护权,而不是理解为任意处置权和经营管理权。国家分配公有资产首先要服从于社会成员充分就业的需要,其次是保值和增值。一旦分配给某个企业,国家只有监督维护权,要求企业确保公有资产以社会标准保值和增值(“收取”利息或股息等),除此以外,国家所有权不再具有其它任何内容。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国家干预过多,企业不能自主的问题。“强化责任”,是指要强化企业的资产责任。企业在占用公有资产时,必须以社会标准承担公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责任,不得有任何松动余地。使企业经营收入的分配必须先行交付利息和股息后才可在内部劳动者间分配;当企业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或破产时,必须首先由企业内部劳动者按法定标准承担赔偿责任后才可由公产承担对外债务责任。否则,只破公产的破产制度将起不到私有制下的破产制度的作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运行形式是信用形式和股份形式,因此,国有产权改造首先是信用化和股份化。公有资产无期信用化和优先股份化是国有产权改造的基本方向和途径。它一方面使企业取得独立经营的公有资产,实现自主经营,另一方面使国有产权间接化,即不是对企业资产的直接所有权,而只是“最终”所有权。这种间接产权本质上只是国家对公有资产监督维护的权力。其次,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破产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劳动者个人有限责任破产制度。依传统理论企业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即要破产。破产时,企业资产所有者承担企业经营不善所带来的损失,将失去部分甚至全部资产。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能实行这样的破产制度。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对占用的公有资产承担保值和增值的责任,因此,当发生上述的情况时,企业内部劳动者必须承担赔偿公有资产的责任。如果赔偿责任强度超过了可承担的程度,则可实行有限赔偿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的破产制度是国有产权改造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没有这一环,就会为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亏损埋下祸根。

国有资产管理包括分配、保值和增值(监督维护)等内容。无论哪一方面,关键不在于由什么机构去管,而在于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因此,国有资产管理必须强化法制。具体地说,国有资产的分配、保值和增值责任的执行,都必须以立法和司法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以行政的或“人为”的方式去操作。例如,资产增值中增值的程度多大,增值的方式如何,是投入企业再生产,还是集中于国家再分配,都要有统一的规范。有了规范,即使不设专门机构,也可能行之有效;没有规范,设了专门机构也枉然。

标签:;  ;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和形式--兼论国有产权的转化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