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分析论文_蒋凌雁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方法:1000例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既需要静脉输液又需要静脉采血的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0例。A组采用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B组采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溶血率与溶血程度。结果:B组的溶血率为25.40%,高于A组的14.20%,差异显著(P<0.05),同时,轻度溶血、中度溶血、重度溶血的程度对比中,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显著(P值均<0.05)。结论: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优于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值得推广。

关键词: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急诊;血标本

溶血是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和其他物质释放到血浆中,从而导致细胞膜的分裂与破坏,它是造成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认为[1],影响血标本溶血的因素很多,如容器不合格、抗凝管使用不当等。在急诊血标本的采集中,溶血更为多见。此外,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标本的溶血发生情况也有影响,但目前临床上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存在争论,故我院将临床上两种常用的采血方法的溶血情况进行了比较,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1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既需要静脉输液又需要静脉采血的1000例患者。排除标准:年龄<18岁;非一次性抽血成功者;自身存在高溶血状态的患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0例。A组中,男234例,女266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51.1±2.1)岁;B组中,男255例,女245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52.5±3.6)岁;经统计,两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发病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采血物品

静脉留置针、真空采血器、真空采血管(美国BD公司)及10ml注射器。

1.2.2 采血方法

A组采用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B组采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具体方法如下。A组:准备好采血用物,试验人员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留置针型号,在留置针常规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固定,将真空采血器与留置针连接进行采血,采血完毕分离注射器,连接输液管输液。B组:先将注射器去掉针头备用,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留置针型号,常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固定,将注射器与留置针连接进行采血,轻轻抽出血液,采血完毕分离注射器,连接输液管输液,并将血液沿管壁慢慢注入真空采血管。

1.3 评价标准

常规离心血标本后,按照Lowe等制订的标准判断溶血情况,轻度溶血:血清血红蛋白<1000mg/L,离心后血清为粉红色;中度溶血:血清血红蛋白2000~3000mg/L,离心后血清为紫红色;重度溶血:血清血红蛋白>3000mg/L,离心后血清为红色或深红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与t检验,P<0.05时,则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

表1可知,B组的溶血率为25.40%,高于A组的14.20%,差异显著(P<0.05),同时,轻度溶血、中度溶血、重度溶血的程度对比中,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显著(P值均<0.05)。

3 讨论

据文献[2]报道,血标本溶血造成标本不合格的比例波动于12.27%~37.94%。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发现A组比B组溶血率低,这是由于留置针接真空采血器采血消除了两次血标本来回转移,减少了发生采血量不足的可能性,而且注射器难以控制压力,尽管动作很轻,但还是很难避免压力不均的弊端,如果用力过度,易形成冲击和湍流,引起机械性红细胞破裂,或注入试管时产生气泡,表面张力减弱造成溶血。A组真空采血管中负压固定,当血液到达所需的定量时会自动停止血流,故留置针接采血器采血比留置针接注射器的溶血率要低。

但本研究扔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血标本采集的时间均在8:00~18:00,并不能够完全代表急诊室全天的血标本溶血情况;本研究没有记录扎止血带的时间,只是从有关文献[3]获知扎止血带时间<1min可以忽略止血带因素对溶血的影响,从而确定为本试验的标准,有待以后的研究者能够弥补这一不足;由于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所以抽血的难易程度及血流通畅程度是由操作者自行判断的,操作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王进,金静芬.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48-851.

[2]李莲,梅彩玲,刘兴燕,等.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采集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1):15-16.

[3]唐兆芳,曹芬.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经静脉留置针采血的有效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5,(14):2009-2011.

作者简介:蒋凌雁,女,初级护师。

论文作者:蒋凌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  ;  ;  ;  ;  ;  ;  ;  

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分析论文_蒋凌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