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系统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风险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供应链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与效益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供应链系统运行中断事件的相继发生及其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供应链风险管理(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SCRM)的极大关注,供应链风险管理正在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SCRM框架,如里查德博瑞雷(Richard Brenchley)、林若斯(Lindroth)、德勤咨询公司(Deloitte Consulting)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于2002年提出的一个四阶段SCRM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 风险四阶段模型
综合现有研究结果,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一般可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与处理、风险监控四个基本阶段,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是其中两个关键环节,是对供应链风险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现有文献显示,较为系统地对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只是从2000年以后才开始,有关供应链风险管理(SCRM)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而对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更为鲜见。尽管如此,近年来人们围绕供应链风险概念、识别与评估等方面展开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人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希望在该领域获得更多收获。因此,笔者将对有关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旨在进一步推动和完善SCRM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
一、供应链风险的概念
供应链风险概念的界定是SCRM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它的提出,最初是基于对供应风险概念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风险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现阶段比较典型的主要观点如下所示。
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把供应链风险定义为供应链的脆弱性,其认为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发生通常会导致降低供应链运行效率、增加成本,甚至会造成供应链的破裂。根据德勤咨询公司(Deloitte Consulting)2004年在一项供应链研究报告中指出,供应链风险是指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不利影响或破坏供应链运行环境,而使得达不到供应链管理预期目标甚至导致供应链失败的不确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
丁伟东等认为供应链风险是一种供应链潜在的威胁,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上下游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失和损害[1]。马林于2004年总结性地提出,供应链风险是影响和破坏供应链安全运行,达不到供应链管理预期目标,造成供应链效率下降,成本增加,导致供应链网络失败和解体的不确定因素和意外事件[2]。胡金环和周启蕾进一步认为,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有受损的风险和可能性[3]。楚扬杰等则认为,供应链风险是指由于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因素给整条供应链成员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4]。
虽然国内外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了定义,除上述外,还有莱伊(Lee.H,1997)[5]、约翰逊(Johnson,2001)[6]、斯迪森(Zsidisin.G,2003)[7]、哈里克斯(Hallikas,2004)[8],但归纳起来,供应链风险内涵描述的基本观点包括:定义为供应链的脆弱性,强调风险因素发生的后果;导致供应链失败的不确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强调对成员企业的不利影响;在借用一般风险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是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给供应链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综上国内的研究,笔者认为,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准确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实际绩效与预期目标发生偏差,甚至造成供应链的失败,从而给供应链系统整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供应链风险因素识别
供应链风险识别是有效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SCRM)整个过程的首要阶段。总体来看,国外对供应链风险的研究较早,目前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供应链风险识别的有关文献中,供应方的风险识别在初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科若基克(Kraljic,1983)提出一个采购组合管理框架,该框架特地将由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和供应中断的问题纳入框架中[9]。斯密泽和斯佛德(Smelzer and Siferd,1998)探讨了供应链的供应风险管理问题,为更好地从采购管理角度理解供应风险管理,他们用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主动积极的采购管理就是供应风险管理[10]。此后,塞非(Sheffi,2001)[11]、哈里克斯(Hallikas,2002、2004)、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2002)、里查德·博瑞雷(Richard Brenchley,2003)、哈兰德(Harland,2003)[12]、苏尼尔·考若(Sunil Chopra,2004)[13]、马缇·贝雷(Martin Bailey,2004)、纳格内(A Nagurney,2004)[14]以及一些专门从事供应链管理咨询公司如甫瀚(Protiviti,2004),德勤(Deloitte,2004)等分别从不同角度系统地研究了供应链风险因素,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从风险特征的角度对供应链风险作了定性识别,如表1所示。
相对国外研究而言,国内对供应链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进行供应链风险因素识别的文献较少,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张炳轩[15]、马士华、党夏宁[16]、丁伟东等、许志端[17]、解琨等[18]、倪燕翎等[19]、周艳菊等[20],他们主要是从风险来源的角度对供应链风险作了定性识别,如表2所示。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研究成果,虽然对供应链风险因素做了多种分类,但从供应链系统整体的视角研究风险识别问题的文献很少,而且总体表现出一定的零散性和不完整性,其分类结果显得比较随意,没有提出明确的划分标准。本文根据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和现有文献研究成果,结合实际调研分析,将供应链系统风险因素整理归纳为以下八类:系统风险、供应风险、物流风险、信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环境风险,其中前六种属于系统内生风险,后两种属于外生风险。
三、供应链风险评估
供应链风险评估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对供应链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估算,是针对所识别出的风险因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的必经环节。与风险因素识别相比,SCRM中有关风险评估的文献则相对很少。
皮特(Pater)提出了利用评分方法测度跨国供应链的风险,并用案例加以说明[21]。皮特认为,企业通过制定资源、生产和运输战略,使供应链的敏捷性得到了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增加了供应链的脆弱性,而脆弱性的提升又反过来削弱了供应链的敏捷性。为平衡敏捷性和脆弱性的关系,皮特定义了供应链暴露的概念,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评分方法来进行评估。该方法对于跨国供应链风险的初步评估是有意义的,但方法的主观性较强。
哈里克斯(Hallikas)从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的角度,半定量化地研究了供应链风险评估问题。指出概率是风险事件出现的几率,结果是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损失通常指财务上的损失。哈里克斯还分别将概率和结果划分为五个等级,见表3和表4。这种半定量化研究方法为供应链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思维框架。
丁伟东等在2003年提出了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供应链可靠性评估矩阵,具体包含四个步骤:选定可靠性评估因素,构成评估因素集;根据评估要求,划分等级,确定评估标准;对各风险因素进行独立评估,得到评估矩阵和权重矩阵;定量运算,计算出每个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R[,i],定义为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可靠性。
通过对可靠性的分析来判断供应链风险的大小。该方法没有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一重要特征,也未具体说明采用什么方法来确定风险因素的风险值。
由于不确定偶发风险事件导致了对供应链风险后果的估计困难,付玉等提出了初步的偶发供应链风险的定量估计方法[22]。把人工智能中的案例推理技术引入供应链风险估计,较好地解决了案例的描述与存储组织、匹配案例的检索以及检索结果的调整等关键问题,设计了实用化的偶发风险估计原形系统。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有关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处理的成功案例较少,影响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风险的重要来源,对合作伙伴评价选择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刘嘉等人认为供应商评价是供应链风险控制的重点[23]。以降低供应链风险为目标,建立了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模型,提出相应的供应商评价实施参考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可靠度分析技术,结合一个算例说明了如何应用上述评价体系和实施参考模型解决供应商评价问题。
刘冬林和王春香提出了基于独立风险和已知单个风险测度的供应链多风险的综合评估法[24],即先利用单个风险变量分布的卷积求出供应链总风险的分布函数,利用总风险的分布函数求出供应链整体风险评估的各种数字特征,如期望、方差、熵、风险度、众数等,根据这些数字特征值,来综合评估供应链当前的整体风险状况。但所提出的模型及结果基于风险间的关系是彼此独立的这一假设,与现实情况难以相符。
刘永胜和白晓娟在分析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四项原则:灵敏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25]。构建了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七项综合指标。最后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链风险预警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综合评价模型为:
舒良友和方芳从合作伙伴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制造商风险评估问题[26]。在对制造商合作伙伴风险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风险评估的步骤,根据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建立了制造商合作伙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通过算法举例,对制造商与销售商的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但文献中制造商的合作伙伴风险来源只考虑了供应商和销售商,而没有考虑到其他重要因素,如物流企业、信息风险等,尤其评估的视角仅局限于制造商而非供应链系统整体,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关于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文献大多是基于单个成员企业或某个特定领域的风险问题,而没有专门从供应链网络整体视角来进行研究,且定量评估方法比较单一,这显然难尽人意。哈里克斯等(Hallikas et al,2004)认为,在供应链网络环境下成员企业只评估自己的风险并以此采取行动是不够的,应该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将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纳入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合作风险管理中。哈里克斯进一步指出,在一个动态复杂环境下用一些静态、简约、狭隘的认知模型来做决策是危险的,因此要将动态复杂性和反馈机制应用到SCRM中,但是文章中并没有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四、未来的研究展望
根据以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以及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需要,未来SCRM的主要研究方向应包括:一是基于数据挖掘的SCRM知识系统的开发。供应链系统中的知识创新与转移将引起大量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因此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风险因素的来源、运动规律及开发风险管理的知识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二是从供应链系统整体视角来识别风险因素,并构建供应链系统整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这无疑是人们期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三是SCRM定量研究。目前有关SCRM定量研究成果较少,而且方法单一,可操作性不理想。探讨采用包括粗集理论、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等综合集成定量方法评估供应链系统的风险将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四是供应链系统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实证研究。在这方面目前还很少见,而实践中却有迫切的需求,否则,再多的理论成果也难以转化和体现出实际价值。五是从整体角度,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系统成员企业之间的风险分摊与收益共享机制研究。
标签:风险识别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评估论文; 风险因素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scrm论文; 供应链物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