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压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生产运行、市场营销相关业务,涵盖供电企业业务全过程。电压合格率是反映电压质量管理能力和供电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量化指标。为加强电压质量管理,提高电压合格率,提升客户满意度,供电局将提高电压合格率纳入创先领域,全面启动电压质量管理提升工作。
关键词:山区供电;电压;合格率;措施
1 电压合格率指标现状分析
1.1 电压合格率指标现状
2016年某市供电局综合电压合格率为96.53%,A类电压合格率为97.49%,B类电压合格率为95.75%,C类电压合格率为96.41%,城市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为97.37%,农村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为94.01%。其中,城市居民端电压合格率未达到《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供电服务承诺》的要求(98%)。
1.2 电压越限原因分析
导致A类电压越限的主要原因:小水电上网(25.8%)、负荷性质(21.9%)、未配置AVC(18.1%)、电压调控不及时(13.1%)、主变不是有载调压(8.5%)、上级电源不合格(6.2%)、电容电抗运维不到位(4.7%)、电压监测仪有偏差(1.7%)。
导致B类电压越限的主要原因:母线电压不合格(52.6%)、负荷重过载(47.4%)。
导致C类电压越限的主要原因:A类电源电压不合格(39.1%)、小水电上网(32.2%)、线路长度或线径不合格(18.3%)、电压监测仪是否准确(10.4%)。
导致城市居民端电压越限的原因:配变档位设置不当(43.5%)、三相负荷不平衡(16.25%)、低压线路重过载(15.38%)、配变重过载(11.41%)、低压无功设备不可用(7.13%)、低压线路供电半径长(6.3%)。
导致农村居民端电压越限的主要原因:配变档位设置不当(45.3%)、三相负荷不平衡(19.25%)、低压线路供电半径长(17.18%)、小水电影响(14.21%)、上级电源不合格(8.5%)。
1.3 电压质量问题投诉分析
2016年某供电局电力客户关于电压的投诉共计695件,其中持续电压低(对正常用电影响较小)的569件占81.87%,客户无法正常生产生活的54件占7.77%,电压高投诉31件占4.46%,烧毁家电的41件占5.9%。可以看出,电压投诉主要是电压低造成的。客户关于电压偏低的投诉中,持续电压低(对正常用电影响较小)的占32.2%,客户无法正常生产生活的占30.4%,电压不稳定的占37.4%。
造成客户投诉的主要原因:线路供电半径过大(26.89%)、线路线径过小(23.2%)、变压器容量不足(9.31%)、改造不合理或未完成(14.76%)、供电设备残旧老化(14.76%)、三相负荷不平衡(5.98%)等。
2 提高电压合格率的措施
根据供电局电压质量管理现状,通过对电压合格率指标和客户电压质量投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电压管理主要工作措施。以提高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为重点,围绕基础管理、电网规划、电网建设、运行管理、技术进步等领域开展重点工作,全面优化电压质量管理,切实提高电压合格率,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2.1 强化电压合格率监测与分析
优化电压监测点设置,准确反映地区电压合格率水平。加强电压监测仪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提高指标监测自动化水平。规范电压合格率指标统计分析,优先分析指标差、环比波动大的监测点,为优化电网运行和规划建设立项提供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优化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
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补偿主变无功损耗、主网下送无功(或倒送无功)和调节系统电压的需求。特别是在小水电集中上网、电缆进线和出线较多的变电站,应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感性无功补偿装置。感性无功补偿容量计算应在轻载下进行计算。小水电集中上网地区,应在水电大发的条件下进行计算。做好装置配置和选型,容性无功容量一般不大于主变容量的30%,35~220kV变电站高压侧功率因数应满足在主变最大负荷时,不低于0.98,在低谷负荷时,不高于0.95。
2.3 推进配电台区项目精益化管理
配电台区设计应进行电压校验,主要对最长供电半径线路的首末端电压进行校验。校验应以线路规划负荷、预测功率因数、线路长度、导线型号为基准参数,最长供电半径首末端电压降原则上不超过15%。合理安排低压配电网改造,对线径过小低压线路开展技术改造,确保低压线路载流量满足负荷要求,避免低压线路过载,确保客户电压稳定可靠。
2.4 加强变电站母线电压调控
以“自动控制为主,以人工调控为辅”,稳步推进县公司AVC建设,提高变电站AVC覆盖率。优化AVC定值和控制策略,按照“先容抗、后抽头”的调控策略原则,10kV母线电压调控应优先投入(或退出)无功补偿装置,其次考虑调节主变分接头运行档位。提升母线电压自动化调控水平,规范非AVC受控站的母线电压控制,提高母线电压合格率。
2.5 优化配变档位设置
配变投运前,供电所运行维护班组应根据10kV接入点电压、台区供电半径与负荷情况,选择合理的档位。配变投运后,运行维护班组应记录档位档案。配电变压器档位调整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配变首端或末端出现电压合格率低于标准值(各地市局根据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推荐值为92%);配变首端典型三相负荷曲线较为平滑;配变档位调整后不会出现反向越限。
2.6 调整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
以计量自动化系统和定期测量相结合,定期分析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度,测量宜选择在负荷高峰时段进行,用电高峰季节或对于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台区,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结合台区现场实际情况,对不平衡度超过15%的线路制定临时性或永久性解决措施。加强客户接入前配变三相负荷测算,将三相负荷不平衡管理关口前移。
2.7 加强业扩报装和用电检查管理
严把低压客户接入审批关口,若低压客户接入位置在合理的供电半径范围内,则按照“681”原则,审批客户接入:台区负载率在60%以下,可满足客户接入要求;台区负载率在60%~80%之间,该台区在接入负荷时应引起注意。此时,应对台区首、末端电压进行校核,并形成分析报告;台区负载率在80%~100%之间,原则上不再接入负荷。如果低压客户接入位置超出合理供电半径范围,应对客户接入后线路末端电压进行校核。如果可能影响客户正常用电,则建议客户选择其他接入点。
3 结束语
电压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客为尊”的原则,以客户需求为重要导向,充分重视客户诉求,优先解决严重影响客户正常用电的“低电压”问题。建立客户投诉绿色通道,提高电压投诉内部流转效率,将电压投诉管理的关口前移,定期开展电压分析和预测,提前安排立项和整改。同时,供电企业每年应对电压合格率和电压投诉进行分析,全面评估提高电压合格率工作措施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滚动修编年度工作计划,做好持续改进,统筹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协调短期工作和长期工作。在保证电压合格率指标快速提升的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电压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辜斌. 偏远山区公用变压器出口端电压合格率提升研究[D].南昌大学,2016.
[2]吴联盟. 莒南县农村低压电压合格率状况分析与改进[D].青岛大学,2016.
[3]沈刘玉. 山区配网客户端供电电压合格率提升策略研究与实现[D].华东理工大学,2017.
论文作者:韦润萍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电压论文; 合格率论文; 负荷论文; 客户论文; 端电压论文; 低压论文; 档位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