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行病学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论文_唐宇婷

社会流行病学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论文_唐宇婷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桂林 541199)

【摘要】社会流行病学属于流行病学的新分支,其方法现阶段我国还处于探索时期,本文主要简述了社会流行病学的定义、跨学科发展情况、具体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以期未来对社会流行病学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资料,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流行病学;定义;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316-02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是“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对于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一直是流行病学中的一大特点,根据研究侧重点不同,由此派生出很多学科分支。社会流行病学是一门新兴的侧重于研究“原因”的分支学科,主要关注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即社会结构中人际关系与人群健康的联系,社会流行病学研究的因素涵盖社会政策、社会经济地位、歧视、收入、社会资本、心理、社会行为等[1-2]。

1.社会流行病学的定义

1969年Reeder最早提出社会流行病学的定义,认为社会流行病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在疾病病因中的作用,并倡导把社会学框架由于流行病学[3]。社会流行病学旨在发现影响人群健康(机体和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暴露因素(socio-environment exposure)、健康分布的社会特征、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它不是把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为健康的社会背景因素进行分析,而是作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4]。社会流行病学的主要体现是“社会医学”,探讨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研究社会因素对疾病的转归、诊断、治疗、康复以及预防的作用。[5]

2.社会流行病学的跨学科发展

2.1 社会流行病学与人口学的交叉[6]

社会流行病学与人口学在研究内容上的交叉,人口因素是社会流行病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最明显研究重点是“从个体致病因素”转向“人群层面”的健康状况。研究方法的交叉体现在多层分析和生命历程分析,由于变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健康和疾病发展趋势的复杂化,社会流行病学和人口学都要运用多手段对不同时代背景的人群进行深入研究。

2.2 社会流行病学与人类学合作[7]

有学者曾指出,印度文化传统地区的Dhat综合征,除一般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外,相关的民间信仰等文化因素更是疾病发生的深层根源[8]。宋雷鸣[7]指出,“社会”更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的模式,以及由此组合而成的组织、制度和结构等,比喻一个人的躯壳和行为;文化更多关注人民持有的价值、观念、意义、尊严、荣誉和思维方式,比喻为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无论是具体的个人心理和个人行为或者是复杂社会现象,均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2.3 社会流行病学运用心理学的发展[5]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是一门新兴的流行病学分支学科,社会流行病学研究是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的先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群中不良社会心理现象可能是各类因素导致的最终结局,即流行病学研究的因变量,也可能是造成其他疾病流行的中间环节,如同生物学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地位一样把社会心理现象作为病因探索中的自变量。

3.社会流行病学的应用

社会流行病学的研究有利于找出人群健康的关键因素,有利于解答如为什么不是所有接触细菌的人都被感染?为什么在同样的生态环境,同样的生物致病因情况下,获得疟疾的可能性更高?等此类问题。

社会流行病学的主要理论已被用于艾滋病防治研究。Poundstone等认为社会流行病学的艾滋病研究将有助于在多水平层面上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Galea等也用社会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药物滥用问题。[9]Dyer等研究认为伴随躯体功能下降,加之缺少社会支持网络和缺乏支持服务降低了自我保健和保护的能力,从而出现老年自我忽视的症状。[10]一篇关于疟疾微观流行病学的meta分析表明,疟疾的获得与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和种族有关,移民和缺乏公民身份的人获得疟疾的风险更高。[11]

4.社会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社会流行病学在研究疾病与社会因素方面,将从社会环境、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社会结构等等进行多元因素测量,同时注重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结合,以一种更加人文关怀的方式研究基层影响人群健康的相关因素。

探索社会现象与疾病及健康之间的生物学联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单一将社会流行病学因素作为影响健康的原因与不考虑社会流行病学因素对健康问题作分析,都是缺乏关联性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并不能满足流行病学学科发展,如何将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必然因果关联与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结合起来,将是该学科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未来的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工作中,社会流行病学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詹思延.流行病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

[2]张开宁,李俊杰,贾贤杰,严朝芳.社会流行病学及其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5):504-506.

[3] Berkman L,Kawachi L Soicial Epidemiology[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6.

[4]李颖,卞永桥,刘颖,等.社会流行病学的发展和未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4):223-226.

[5]曲成毅.社会心理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新领域[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5):331-333.

[6] 杨爽,张蕾.社会流行病学与人口学的交叉研究进展[J].人口与发展,2010,16(1):79-91.

[7]宋雷鸣,汪宁.生物与文化:流行病学与人类学跨学科合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125-127.

[8] Malhotra HK,Wig NN.Dhat syndrome,a culture-bound sex neurosis of the orient[J].Arch Sex Behave,1975,4(5):519-528.

[9]严朝芳,李俊杰,等.社会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进展[J].卫生软科学,2009,23(4):407-409.

[10] Dyer CB,Pavlik VN,Murphy KP,et al.The high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dementia in elder abuse or neglect[J].J Am Geriatr Soc,2000,48(2):205-208.

[11] Melanie Bannister Tyrrell, Kristien Verdonck, Susanna Hausmann Muela,Charlotte Gryseelsl,Joan Muela Ribera, Koen Peeters Grietens.Defining mirro epidemiology for malaria elimination: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alaria Journal,2017,16(1):164.

基金项目:广西医药卫生计划课题(Z20180111)

论文作者:唐宇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社会流行病学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论文_唐宇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