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松
身份证号码:32102319850228X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施工技术与生产工艺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建筑工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问题也越来越严峻。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改善了建筑中高污染的现象,简化了现场施工的环节,有效的保护了施工现场的环境。但是,这种建筑方式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本文就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改进措施
引言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使得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建造已经脱离了传统、单一的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使用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实现建筑的施工建造、拓展建筑结构的应用空间也逐渐在建筑行业应用开来。这种施工方式为现代建筑的施工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并对建筑结构的优化和施工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优化思路,此外还能够建筑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提升,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相比,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1.1外挂式作业平台技术
在传统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在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应该设置手脚架,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建筑结构的稳定,并在此过程中设置防护网等,因此会用到网格、管材和钢筋等,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施工的效率。外挂式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还能够根据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操作,增强了施工的灵活性[1]。空心管是外挂式作业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选材时应该确保空心管的质量,并保障焊接过程的规范性,便于作业平台的逐步提升,在外围设置相应的钢丝网和防护栏。在移动外挂式作业平台的过程中应用起重机,提升了施工的便捷性。
1.2PC技术
PC技术指的是PrecastConcrete,即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PC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预制混凝土的性能,使其刚度和强度得到最大限度发挥。采用设计完成的构件进行浇筑,提升了装配和连接的灵活性。
1.3ISP自保温技术
在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墙体的保温工作至关重要,ISP自保温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保温技术。可以将EPS丝网夹板应用于墙板的预制过程中,实现预制混凝土墙保温性能的增强。ISP自保温技术与钢筋锚固施工的融合,在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保温性能的同时,实现建筑稳定性的增加,提升整个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
1.4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
严格控制混凝土模具的质量,是保障构件混凝土浇筑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检测完混凝土构件内部钢筋部件后,完成隔离剂的涂刷和浇筑,提升浇筑的均匀性,避免振动设备与内部部件的碰撞。应该严格检查混凝土构件,避免出现变形和裂纹等情况,确保构件的平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配套装备的创新
2.1高精度测垂传感尺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科技的更新使得对预制装配式建筑高度不断提升,这一变化对建筑垂直精度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高精度测垂传感尺的研发,突破了传统垂直度检测尺对人工操作的依赖,并有效降低了施工环境对垂直度测量的影响。新型高精度测垂传感尺的研发,突破了现场操作的限制,实现了施工人员和测量人员对垂直度的远程测量和实时监控,无线传输功能也建立了测垂传感尺与现代应用十分广泛的智能设备的连接,保证了远程监控的实现。现代应用较广的新型高精度测垂传感尺精度已经可以达到1/1000以上,有效提升了建筑施工的精确度。
2.2预制墙板快速支撑体系
预制装配式建筑装配过程中,预制构件的装配十分关键,使用何种支撑结构和装配方法,直接关系到预制构件的装配质量。临时斜支撑结构的使用,能有效对构件进行调节和固定,提升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该种结构在施工时,需要对支撑杆件与连接件之间使用挂钩和圆环进行连接,提升安装速度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此外,安装过程中所使用的固定端头和连接杆件在施工完成后可以拆卸下来重复使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2.3无脚手架多功能防护体系
装配施工过程中,传统的常用防护体系主要是搭设脚手架,或使用墙体外挂悬挑式围栏。脚手架的搭建需要大量钢材,且固定式脚手架和悬挑式围栏需要在建筑预制墙板上预留孔洞,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建筑成本,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美观性和质量。无脚手架多功能防护体系是在传统脚手架的基础上,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研发的新型多功能施工围栏,将其利用预制建筑墙板航的预埋螺栓进行固定,施工时避免了在建筑墙体二次开孔,从而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提供了保护。此外,在施工时,围栏的连接钢片可以为下阶段墙体安装提供定位,从整体上提升了墙体的安装精确度。从施工角度而言,新型无脚手架多功能防护体系具有材料质量轻,安装拆卸方面,可重复利用的优点,一方面能够节约材料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建筑的施工效率,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和使用的经济效益。
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内容,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专业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施工中不同方面的需求,选择对工程最有帮助的预制装配式结构。在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工期的同时,不断提高工程的预制率,使工程的专业化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在推动非受力构件或者任何其他构件的发展过程中,要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方式逐步进行。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存在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最大程度上改变常规的周期长,需要劳动力多的现场施工方式,全面提升当前落后的施工技术。在对设计理念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尽可能实现自动化生产。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与以往的施工技术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对施工人员和设计师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要求都比较高,需要他们准确掌握专业知识,并且要时刻关注国家的各项政策变动,使建筑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安全性。
4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
运用BIM技术指的是建筑信息化模型,它是一个相对完备的信息模型,能够将建筑工程中的不同阶段的各种资源或是信息完整的保存在一个模型中,为以后得工程参与者提供方便。在建筑项目施工之前,可以运用BIM技术对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模拟,这样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为此,还要结合BIM技术的特点,构建BIM模型,为了能够进行合理的施工阶段模拟,必须对有关的部件中的参数进行精确的计算,例如,在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任意一个构件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原先设计好的吊装方案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运用BIM中的模拟动画技术,我们可以生动准确的看到施工的每个过程。
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相关施工设备的使用与推广,能有效节约建筑施工的成本,符合现代社会生态建设的发展理念。同时,预制装配式建筑与其他建筑相比具有施工周期段、建筑质量有保障的优点,能够减少对施工材料的消耗,提升建筑在施工和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在建筑行业中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晖,樊则森,齐贺,欧亚明,王龙.关于EPC模式与装配式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8,47(07):7-10+30.
[2]贡军武,罗琪.BIM技术与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7(08):125.
论文作者:向文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构件论文; 技术论文; 脚手架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