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药剂科 163453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当中,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相关效果及具体目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中收治的76例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均分成常规组与早期组,常规组患者需要在入院后接受常规性质治疗,早期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接受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而言,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较好,其治疗目的与相关机制较为清楚,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急性冠脉综合征;机制;目的;早期;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也被称作为ACS,是临床中常见的严重冠心病类型疾病,更是造成冠心病患者出现死亡的最主要诱因之一。对于这类患者而言,选择科学的治疗药物及方法等十分关键,相关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复发几率,减少患者自身的危险性等,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且充分发挥他汀类药物的长期效果[1-2]。为了分析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治疗中的主要目的和具体机制,我院选择相应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现根据试验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选择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及心肌酶学检查后得以确诊,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如下:精神功能障碍患者、肝肾疾病患者、感染类疾病患者、癌症患者、他汀类药物敏感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均分成为常规组及早期组,每组各38例。常规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43—70岁;早期组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为44—7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任何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常规治疗,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药物等,早期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接受辛伐他汀治疗,患者需要每日在晚间睡前服用1次,服药剂量为60mg,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两周[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并予以简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被表示为( ±s),并让其接受SPSS21.0软件包检验,若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比较后P<0.05,则可视为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化指标情况对比( ±s)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是一种以急性心肌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心梗等,该病目前成为我国很多患者死亡、残疾的主要诱因。根据主要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作用明显,除了可以降脂之外,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机制保护受到损伤的心肌,其作用与多种功能密切相关[4-5]。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以下两点:首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发病之后的病情极为不稳定,生命状态处于较为危险的情况,很多患者在被送至医院之前会死于其它并发症等。所以,越早利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就会越低。其次,利用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目的就在于增加患者长期用药的可能性。他汀类药物需要患者长期服用,在患者的发病早期阶段,患者及家属较为重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如果在此时给予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重视,并且增强患者对于该类药物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视等。反之,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未能接受早期治疗,就可能传递一种治疗并非必需的错误信息等,造成患者在出院之后很难继续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机制而言,调脂作用机制最为重要。在不稳定性冠脉病变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进行有效的调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当中发挥有效的作用。短期的强化降脂治疗可以在患者解剖学狭窄出现消退之前对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进行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灌注缺损区的面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缩小,并且有效减轻患者的灌注损害。此外,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的机制还在于保护患者的血管壁,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患者的病变部位炎性反应也会得到有效的减轻,患者血小板出现血栓的几率也会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之后,一氧化氮就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的冠脉炎性反应。
结语:
针对临床中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案而言,在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主要的治疗目的在于快速稳定患者症状并增加患者长期用药的可能性,具体的治疗机制也较为明显,该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文龙,翟齐西,宋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机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8):233.
[2]汪雁博,傅向华,王学超,谷新顺,赵玉君.不同代谢途径他汀类药物联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12,12(01):41-46.
[3]李军胜,刘岐涛.早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降脂原理及心肌保护作用[J].海峡药学,2016,28(04):179-180.
[4]陈春红,肖暖,张晶,王艳飞,张芳,张兰芳.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21):75-76.
[5]康传瑜.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08):46+48.
论文作者:程春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患者论文; 综合征论文; 类药物论文; 目的论文; 机制论文; 心肌论文; 常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