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情报学科地位 加快情报学科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学科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科技情报事业自1956年10月创建以来,已经渡过了40年的战斗历程。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1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形势下,不断地改革和开拓,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组织机构比较健全、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专业门类比较齐全、信息资源比较丰富、技术设备和现代化手段具有一定基础、服务方式比较多样的、多层次和多功能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保障系统。40年来,这个系统的广大科技情报人员,为我国四化建设提供了很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报资料和情报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在自身发展和学科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情报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诞生以来,已有了一个世纪的历史;尽管在学科理论建设上尚未完全成熟,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却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以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效果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情报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得到了确认,情报学不仅作为一种专业教育进入了高等院校,而且和图书馆学一起,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理科一级学科类目,并于1990年批准设立博士学位。 1992 年11月1 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也确立了情报学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情报学,作为一个独立新兴学科,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自提出“情报”改“信息”以来,在科技情报界一些“情报”的提法已改成了“信息”。“信息”是一个比“情报”更大的概念,情报来源于信息。改为信息之后,使得有关工作的内容和研究的对象都在其内涵和外沿上相应扩大,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减少了在外事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某些误解。在“情报”改“信息”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争议,如:“情报与信息能不能划等号”,“情报科学与信息科学能不能划等号”,“情报学是否消亡了?”,“情报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在新形势下应当如何提高对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社会地位的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直接涉及到有关我们工作自身规律研究的重要学术理论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我们情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了引发争论与思考,加强学术思想交流,促进情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愿将有关的几点粗浅看法分述如下,欢迎批评指正。
1 “情报”与“信息”不能划等号
信息是物质世界表征其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事物存在及其运动千差万别的表现。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之中。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可以给出关于信息的多种定义。从情报学的角度,归纳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提法是:信息是消息、信号、资料、数据、情报、新闻、报导和知识等的总称。信息是比情报更大的概念,信息中孕育着情报。信息是情报的源泉和原料;情报是加工了的信息,是被激活了的信息。
“信息”是情报的根本属性和特征,没有信息形不成情报;“传递”是情报的另一个重要的属性,传递不出去的信息不可能形成情报;“效能”则是情报的又一个重要属性,传递出去不能产生效能的信息也形不成情报。“信息”、“传递”和“效能”是构成情报的3 个基本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能形成情报。把这3 个要素联系在一起,可以得出关于情报的一个基本含义,即情报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及时地传递出去并充分发挥其效能的信息。由此可见,信息是情报的基础,情报是信息的升华,情报与信息不能完全划等号。
2
“情报科学”与“信息科学”不能划等号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及其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信息的各种学科的总称。信息科学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的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新兴学科。随着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科学群。
情报科学是信息科学群中的一分子,是这个大家族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成员之一。情报科学是研究如何获取和掌握信息,如何序化和管理信息,如何加工和传递信息,如何研究、开发和激活信息的一门应用科学技术。情报科学与信息科学和有关信息的各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信息科学的一个下位学科,它不能与信息科学划等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情报科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而绝不是消亡。
3
情报科学的核心问题是激活信息
情报科学的核心问题是激活信息,“激活”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实践当中。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开发信息、激活信息,充分发挥信息的效能,也可以说情报科学就是“激活信息的科学”。在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实践中,信息的管理和序化,信息的加工和传递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所有这些工作都是激活信息的条件和基础,是激活信息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其根本目的。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的根本目的只有一条,就是“激活”,就是要把对口的信息尽快地开发出来,传递出去,送给不同的用户,充分发挥其效能,变死信息为活信息。所以说“激活”是核心,是灵魂,是贯穿于整个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实践中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带动并促进其自身的各个业务环节的建设与发展,这正是“情报科学”区别于“信息管理学”的关键所在,是“情报科学”不能与“信息管理学”划等号,或者是作为“信息管理学”下位学科的原因所在。图书馆学、文献学、档案学、信息管理学与情报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一些业务环节也有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但各自均有自己的主要任务、学科特点和基本规律;它们都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都是信息科学的一个下位学科。
4
提高对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社会地位的认识
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一直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社会各界对情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60~70年代的提法是“耳目和尖兵”,起侦察兵的作用;到了80年代初,又提出“情报工作要参与决策,当好参谋”,充分发挥出谋献策的参谋作用;后来国家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情报界也及时提出“情报工作要在“面向”和“依靠”之间搭桥,发挥桥梁作用,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上下功夫”。到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则提出“情报学也是软科学”,“是辅助决策的科学”,“情报工作要发挥辅助决策的作用”。因此,这些年来,我们对情报工作地位与作用的提法,比较常用的是“耳目、尖兵、参谋和辅助决策的作用”。所有上述各种提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社会发展,世界经济正向着信息化经济发展,情报信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和重要;情报信息已成为制约一个国家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仍沿用原有的提法,就很难确切地表明情报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国家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了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依靠”和“面向”的关系。所有这些对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都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情报工作是一门科学技术,情报科学技术是整个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情报科学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也必须依靠情报科学技术,情报科学技术也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积极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因此说,情报工作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也是“面向”和“依靠”的关系,随着信息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逼近,这种“面向”和“依靠”的关系将会更加突出,更加显著。
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说明,一个国家发展的快慢,不只是取决于知识的生产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人类已有知识的利用水平。一个国家获取知识和情报信息的能力以及传递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情报信息的能力是这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象征,也是这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信息资源是人类知识、智慧和经验的宝库。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建设,就必须学会利用这个人类信息资源的宝库,要善于从中吸取智慧,吸取营养,用来发展建设自己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情报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是开发人类信息资源、激活信息能力、促进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门应用科学技术;它是激发科学技术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创建之日起,绝大多数的科技情报机构都是把资料工作、文献工作、信息工作和情报研究工作融合在一起的,而且一直是把资料工作、文献工作和信息工作作为基础,把提供资料的工作和情报研究工作,作为主导;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为科研、生产、教学和领导决策服务;在工作中坚持发挥主动精神,千方百计“变死资料为活资料”,强调“为资料找人,为人找资料”;始终把“激活资料、激活信息、发挥资料信息作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整个工作之中。我们没有照搬照抄国外“文献中心”和“专业中心”的做法,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情报”一词在我国历史久远,不是今天才有的,更不是从外国抄来的,也不是把“Information”译错了。把“科技”与“情报”结合起来, 创建一个事业,突出“情报”的作用,这是我国科技情报界的一个创举。“情报”是指导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名词,并一直伴随着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而发展。“情报”与“信息”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工作发展的实践中,该用“信息”的地方,就用“信息”;该用“情报”的地方,就用“情报”,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把“情报”这个词废掉。
我们要珍视40年来科技情报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珍视我们在情报科学理论和情报学科建设上取得的宝贵成果;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维护情报学科地位,加快情报学科建设;以更优异的成绩来纪念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创建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