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煤炭储备与供应的国际化与拓展战略_煤炭论文

论我国煤炭储备与供应国际化延伸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煤炭论文,战略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5)03-0018-06

一、引言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能源需求恢复性增长,我国能源生产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部分过剩到现在全面短缺。2001年,“中国煤炭产业国际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了WTO背景下中国煤炭行业如何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问题。我国新制定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中的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能源和国家能源安全作为重要的战略问题进行研究。煤炭行业在新形势下如何走国际化的道路,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及同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关系等问题,已成为新世纪中国煤炭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煤炭在我国能源和经济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能源工业已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生产体系,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比重大约为:煤炭75%,石油17%,天然气2%,一次电力(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6%。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分别为5.57万亿吨、940亿吨和38万亿,煤炭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中所占比例高达95.5%。与世界可采期限相比,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可采期分别为111年、21年和56年[1]。据预测,在今后50年内,煤炭生产和消费的绝对量将有3.5%左右的增长率。按照我国能源发展的“十五”规划,预计“十五”期间,国内煤炭需求量年均增长2000万吨左右。2005年我国的能源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与2000年相比,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下降3.88个百分点。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能源消费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所以,煤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将长时间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我国的煤炭生产与消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2002年全国煤炭生产量为13.9亿吨,其中8575万吨煤炭用于出口。2003年煤炭产量达到16亿吨以上。

同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02年全国煤炭消费量达13.95亿吨,存在着出口煤炭造成的缺口。中国煤炭消费以工业为主,其中电煤消费量最大,主要集中在电业、建材、冶金和化工等4个耗煤行业,2002年共消费10.78亿吨,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82%。2003年为13亿吨,其中电力用煤8.5亿吨。

煤炭的消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递增。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2000年全国GDP总值是1980年的6.3倍,年均增长率为9.3%。同时,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也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排在美国之后的能源第二大消费国,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0.6%。

(二)我国的煤炭需求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预测,2010-2020年间,中国国内一次能源需求量将分别为20.2亿吨和23.6亿吨标准煤。2002-2010年间,国内煤炭需求的增长主要是在发电和供热用煤上,年均增长量在3600万吨以上。2010-2020年全国发电及供热用煤量分别达到10.9亿吨和13.5-15.1亿吨,建材和冶金行业煤炭需求会略有增长,其他行业将呈下降趋势。

(三)世界煤炭需求展望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

世界煤炭需求量将继续增长。据国际能源机构发表的《1998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到2020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1.9%,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2.6%,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2.2%。在世界煤炭需求增长中,亚洲增长势头较强,大部分国家年均增长3.8%左右,北美年均增长2.1%,西欧和北欧煤炭需求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6%。世界煤炭需求增长带动贸易量增加,未来5年,世界煤炭贸易量将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世界煤炭进口量最大的是亚洲,其次是欧洲。由于亚洲新建燃煤电厂用煤量增加和欧洲煤炭生产规模萎缩,两地区的煤炭进口量将有所增加。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测,到2020年煤的消耗量要超过石油。同时,欧洲的主要产煤国家煤炭开采成本越来越高,政府采取关闭经济效益差的煤矿及减少财政补贴等措施,导致煤炭产量下降。煤炭将再次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高质量煤炭的需求与竞争将趋于激烈。

国际和国内能源供应面临的严峻形势已经给中国能源安全一个预警,以石油安全为代表的中国能源安全,在国家能源与经济安全的层面上是很脆弱的,能源的多样化、煤炭储备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清楚。所以实施煤炭资源作为战略能源,减少出口,进行有计划的储备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最迫切实施的战略是资源保护性开采和储备、煤炭资源供应国际化延伸两大战略,这是科学的资源观与发展观,也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根本战略。

三、重要战略之一:实施优质煤炭资源作为战略能源储备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战略

(一)我国优质煤炭的状况

优质煤一般是指灰分、硫分都较低,可选性好,工艺性能优越,符合某种特定工业用煤质量的煤。优质褐煤的82.5%赋存在内蒙古东部,其次在云南东部和黑龙江。优质低变质烟煤分布在陕北、新疆、内蒙古及宁夏、甘肃等地。优质气煤以淮南、淮北为主,其次为黑龙江、新疆、青海、陕西等地。优质肥、焦、瘦煤资源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青海等地。优质贫煤集中在河南和山西,占该类煤的95.4%,皖北和黔西也有少量优质贫煤。优质无烟煤以河南最为丰富,其次为贵州、北京、湖南、山西等地。

对优质煤的赋存进行统计分析,从宏观上反映出我国缺少优质煤炭的基本状况,因此,不能满足我国煤变油安全战略实施的需求,这应引起我国煤炭开发和利用的有关管理部门的注意[2]。

(二)优质煤炭资源储备战略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煤炭资源管理工作薄弱,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秩序比较混乱,煤炭回采率低下,焦、肥、瘦煤等稀缺煤种得不到有效保护,资源浪费触目惊心。虽然矿业权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商业性地质市场的形成,但同时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很多完整的适宜大型矿井开采的矿区被肢解,甚至将国家明令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稀缺焦煤资源化整为零,分割成小块资源招标挂牌拍卖。恶意抢注探矿权和抢占煤炭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优质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国家大型煤炭企业后备资源短缺,发展乏力,同时我国能源需求量大,资源紧缺,但受经济落后及需要出口创汇形势的制约,长期以来一直采取鼓励石油与煤炭出口及加快石油与煤炭产量的应急战略,应该说在我国经济落后的情况下采取的维持煤炭行业生存的战术不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长远战略。结果导致了煤炭的过度与无序开采,枯竭速度加剧,过早陷入了煤炭行业资源枯竭与煤炭城市转产困境的严峻局面。

为应对这种形势,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战略,如洁净煤的研究与“煤变油”战略的实施[3]。“煤变油”战略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4]。目前实行煤炭出口配额制度,并取消煤炭出口退税。据京华时报2004年11月1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公布,我国2004年到当时为止已经发放了3批总量为8000万吨的煤炭出口配额,2005年煤炭出口配额数量为8000万吨。发改委此前曾表示,今年之所以分批发放出口配额的部分原因在于国内发电用煤供应紧张。发改委当时预计,受政府取消煤炭出口退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2004年中国煤炭的总出口量将低于2003年。但受经济利益驱动,煤炭出口的趋势依然存在。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最迫切实施的战略是煤炭资源保护性开采和储备战略,这是科学的资源观与发展观,也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根本战略。

(三)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资源贮备战略

许多发达国家早已经把煤炭资源的自然储备,看成是能源安全的大计。许多国家已经停止采煤(西欧),转而进口煤炭并储存起来(日本等)。目前全世界共有10个国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英国、韩国。国家个数虽少,但这些国家均在国际社会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力,其经济总量也很大,如据统计,这10个国家的GDP占全球的GDP将近60%,除这10个国家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储备制度。另外,1998年国际能源机构的国际能源计划协议承诺,其23个成员国要建立相当于各自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应急储备。

(四)把实施煤炭资源作为战略能源,并进行有计划的储备战略

在中国,建立煤炭安全储备战略的大计已经开始探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优质资源少,后备工业储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迫切需求,保障煤炭稳定供应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不能重蹈他国的覆辙,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今天,有能力或必须来改变这种优质煤炭出口应急战术,实行煤炭资源的长期发展战略。2003年与欧盟发生的焦炭之争已经给了我们警示,在WTO的框架机制下,如果实行短期的稀缺资源出口战术,届时难以退出,会毁掉我国整个的能源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所以减少和改变我国煤炭的出口,建立与实行煤炭安全储备战略已是必然之举。

按预测,我国煤炭可采期为111年[1]。但是如果不执行科学的管理和合适的战略,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将使这个使用期限大大地缩短,会给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与威胁。必须实行煤炭资源的安全储备战略,完善国家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建立煤炭勘探、开发准入制度,改革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征收办法。制定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管理条例,加强我国煤炭资源开发规划,建立国家级煤炭基地。明确划定煤炭国家规划区、重要经济价值矿区,确定特殊煤种。建立稀缺煤种资源储备制度,实施统一规划和保护性开采。实施对整块优质新煤田的资源战略保护和矿区内开采煤量的战略储备。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安全、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四、重要战略之二——中国煤炭资源供应国际化延伸战略

资源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资源战略的实施面临机遇和挑战[5]。我国能源供应在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中配置,国外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进口量和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国内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6]。我国外贸体制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行外贸经营资格登记注册制度,逐步对各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的放开经营,对我国现行的煤炭出口贸易管理体制将产生重要影响,如我国与欧盟在焦炭出口配额方面的争议等。WTO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当前我国煤炭产业面临的主要任务。能源安全、能源供应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与中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越来越直接、重要和复杂,我国必须在经济全球化中认真防范国家资源安全问题,实施煤炭产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全球战略。

(一)煤炭供应系统国际化环境下的开放与耗散

我国煤炭供应系统是全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与周边的环境发生耗散,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正确地把握各种耗散条件的基本信息,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同时在国际化的大系统内,最大限度地争取和获得资源,这也是我国资源战略的目标。

煤炭资源供应链国际化系统是一个复杂复合大系统,受不同地域国家的地理、资源、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因素的影响,该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能源系统:石油、煤炭、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构成了能源系统。

中国煤炭能源系统:煤炭储量、煤质、优质煤比例及产量。中国煤炭能源系统是能源系统的子系统。

中国经济系统:煤炭能源总需求及产量、主要耗煤行业需求量、GDP增长、投资、技术、煤炭利用率、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的比例、平均能耗等。

环境系统:大气污染、地面环境破坏。

能源安全系统:生产与使用安全状况、供应稳定性、煤炭资源使用年限。

管理系统:能源政策的合理性、资源开采法律法规的健全性、管理的力度、执行的程度。

这个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耗散,而且煤炭能源作为世界能源的一部分,必然与世界能源系统和各国的情况有关系。因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于这个系统的耗散关系不同,应对不同的国情具有不同的延伸战略。

世界能源系统:世界煤炭储量、优质煤比例及产量、消耗量、石油储量等。

发展中国家能源系统:其他能源比例与煤炭储量、产量、开采技术、运输及投资环境、社会稳定、政治、经济、物质生活水平、文化、能源政策、法规、环境政策、风险等。

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由子系统复合交织成的复杂系统,各个主要变量、中间变量具有很强的经济、社会实际意义。

图1 我国煤炭资源供应国际化延伸系统复杂关系

(二)煤炭产业的向前国际一体化战略

从国际矿产资源配置和矿业发展趋势来看,在发达国家中,除日本和欧洲一些资源短缺国家一贯实行利用国外资源的政策外,即使资源丰富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出于环境压力、经济利益和战略储备的考虑,也都实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双向供给战略。与此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参与国际矿业市场竞争,一方面积极到国外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另一方面通过修改矿业法律法规,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开发本国资源,从而形成了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劳动力优势互补的局面,推动了矿产资源的全球化市场配置。

我国要实现这种战略转变,煤炭资源领域需要更加开放,更积极有序地引进外资来开发我国煤炭资源,资源勘查开发要加大“引进来”的力度,要把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矿业领域“引进来”的战略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育、规范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调整资源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实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优惠措施,有选择地进行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但决不走以优质资源换取投资的老路。

(三)煤炭产业向后国际一体化战略

我们认为,当前煤炭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远重要于“引进来”的战略。面对国内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我国应尽快实施“走出去”的煤炭资源全球战略,以实现我国煤炭产业的大发展和煤炭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安全保障。

1.亚洲煤炭资源与国际合作展望 亚洲赋煤丰富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开矿资金和技术缺乏,是最有可能进行煤炭产业合作“走出去”的国家。现对这些国家的煤炭资源情况做一下分析。

乌克兰的采矿工业长期以来属粗放经营,其中最典型的是煤炭工业,其开采工艺不完善,产品质量低,资源利用不合理。乌克兰开采80多种矿产,相应地产生了大量的采选矸石,约有80%的采选矸石仍然是有价值的矿物原料,若将其开发利用,每年可生产1500万吨铁矿石、100万吨锰矿石和1000万吨商品煤,众多的采选排放物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煤炭工业的发展规划在短期内仍将以满足本国需要为宗旨,今后数年计划新建15-20个采煤企业,有国际合作意图。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动力资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石油、水力资源、地热、风能和海洋能。现在利用的主要燃料资源是煤炭,已勘探的煤田约有100个,确认储量为181亿吨,其中65%为褐煤,35%为石煤(其中46%为焦煤)。此外,初步估计还有91亿吨的其他动力资源。远东煤炭储量占全俄的60%,80%以上的预测资源和42%的确认储量集中在雅库特。较大的煤田有:南雅库特煤田(其优质焦煤储量大)、连斯克和济良诺夫斯克煤田、坎戈拉斯克褐煤矿。探明的动力煤矿在阿穆尔州、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布列亚煤田)及萨哈林。大约60%的确认煤储量可供露天开采。

俄罗斯2002年煤炭总产量为2.534亿吨,其中俄罗斯联邦动力部所属煤矿产煤2.5亿吨,与2001年同比减少1600万吨煤。所减少的煤炭发生在7个经济区中的5个,东西伯利亚是减产最多的地区。其丰富资源需要投资开发,而国内投资持续下降,国外投资不踊跃,“投资饥渴”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在南亚各国,印尼煤炭储存量超过300亿吨,最少可用100年,天然气储量很丰富,可以广泛使用,因此,世界银行也强烈建议,印尼应改变汽油价格结构,以推动能源多元化计划。

马来西亚共有约17亿吨的煤炭蕴藏量。近日在沙巴州的原始森林地区发现了蕴藏量约2.15亿吨的煤田。如果该国的煤炭得以开发的话,不仅能够满足本国需求,而且还有余量可供出口。但目前马来西亚是纯煤炭进口国,每年需从印尼、澳大利亚、中国和南非进口大量煤炭。

澳大利亚煤炭总储量达770亿吨,其中经济可采储量达420亿吨,发热量高,硫分、灰分和氮含量低,直接雇用1.884万名员工。1996-1997年度生产效率年增长率达15%,2000-2001年度产量为2.585亿吨,其中近2.3亿吨为商品煤,煤炭满足澳大利亚电力工业85%的燃料需求,是世界第4大产煤国。

煤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商品。自1984年以来,澳大利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是出口煤炭生产基地,2000-2001年度出口煤炭1.936亿吨,价值108亿澳元,相当于澳大利亚商品出口额的10%,其中80%出口到亚洲市场(日本47%,韩国12%,台湾地区9%等)。澳大利亚炼焦煤在亚洲和欧洲市场具有竞争力,主要竞争对手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由于运输距离原因,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不及南非、哥伦比亚、美国和俄国。

据悉,澳大利亚大型煤炭企业目前开始考虑对中国和俄罗斯投资,以保证其原煤生产和出口的国际垄断地位。由于中、俄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日本和韩国,日、韩两国已越来越多地从中、俄进口煤炭,只要能有效地改进生产、运输和发运成本,便可在价格上占据优势。因此,澳大利亚企业希望在中、俄投资,降低从澳大利亚直接出口的生产成本。我国已经同澳大利亚进行了开发煤炭的技术合作。

2.实施煤炭生产企业的向后国际一体化战略

通过对目前我国煤炭的国际化与国家能源与经济安全战略的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得知我国以工程或技术合作形式居多,尚没有从资源获得和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上大步伐地跨出去。关键的原因是我国的煤炭产业对国际化的战略意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意义认识不足,经营和投资建矿的可行性研究不够,对国外的资源条件与社会条件,包括政治、文化、法律、经济等条件及风险等研究不够。应设立国家海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基金或专项资金,国家关税政策、进出口增值税退税政策调整等经济手段,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施开放战略。

所以,我国煤炭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应明确勘查、开发国外煤炭资源战略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和战略重点。我国煤炭企业完全能够把经营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到最有利的地方投资办厂,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由单纯的商品出口转向发展跨国公司(企业),进行外部市场贸易[7-8],延伸我国的煤炭资源供应链,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可持续性,延缓我国资源的紧张形势,延长能源使用年限,赢得宝贵的替代资源开发时间,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治久安,这才是科学的资源发展观。所以,必须把煤炭同石油一样,看成是能源安全的重要部分,把煤炭企业的国际化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来研究。如果从这个高度和角度来进行煤炭企业的国际化,进行我国的煤炭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其内涵将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是一个涉及我国国计民生、生存发展的大计,一个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五、结论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随着石油资源日趋枯竭,世界范围内煤炭资源作为一个主要能源的时代将再次出现,煤炭的竞争将变得十分激烈。我国应在战略的层面上,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在战术的层面上,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保证我国煤炭资源可持续、长期和稳定供应。煤炭资源作为战略能源进行有计划的储备和供应国际化延伸战略是前瞻性战略,势在必行。这两大战略的实施,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4-12-27

标签:;  ;  ;  ;  ;  ;  ;  ;  ;  ;  ;  ;  ;  

论我国煤炭储备与供应的国际化与拓展战略_煤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