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论文_赵楠1,安丛2,李登山3,吴海涛4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论文_赵楠1,安丛2,李登山3,吴海涛4

1身份证号码:13010419830309XXXX;2身份证号码:13018419910225XXXX;3身份证号码:13012319910728XXXX;4身份证号码:13098419820112XXXX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日益鼎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建筑正逐渐朝高层化的方向发展,安全问题更加重要。在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的质量。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准确计算建筑结构各方向的受力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抗震结构,全面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结构设计

引言

我国地处板块运动活跃区域,加之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球造成的破坏,使得近些年地震灾害发生的频率升高,同时的破坏程度也逐渐加深。据不完全统计,每一年,我国发生的地震灾害次数已经达到世界总次数的三分之一,而每一次地震灾害的发生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国家对房屋设计的抗震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现代建设结构设计中,特别是地处地震多发区内的建筑设计,应更加重视房屋的抗震性,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地震灾害是使建筑物损伤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如此,地震灾害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很多地区人口密集。与此同时,一幢幢高楼大厦也开始不断涌现。一旦发生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各方面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性,但由于科技发展的限制,目前世界上还无法精确地判断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以便提前做好防护准备。所以为尽可能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发生地震时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的建筑物上,建筑工程中的防震设计十分必要。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加入防震设计,会使建筑本身具有很好的稳定和安全性。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使建筑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2影响建筑抗震的因素

2.1建筑结构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对抗震效果影响最大的就是建筑结构材料。通常情况下,地震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作用力和建筑物的重量成正比,建材质量越好,建筑物的重量也小,建筑物受到的地震的力也越小。为了增强建筑的抗震性,在实际的工程中,可以采用隔断、板楼、围护墙、空心砖等轻质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建筑材料的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个项目周期。

2.2建筑结构类型

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差,框架结构相对较高,而剪力墙结构最好。因此在考虑经济条件的允许下,应尽量选择抗震性能好的结构类型,以增强建筑物抗震的性能。

2.3建筑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最关键因素,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质量的优劣,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管理水平等都会决定最终的施工质量,如果施工质量不过关,就很难起到正确的抗震作用,因此建筑施工质量是影响抗震的又一因素。

3房屋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设计探讨

3.1优化结构方案设计

在房屋结构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这是最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视了建筑抗震结构的经济性以及可行性,这些都应该得到建筑设计人员的重视,因为不管多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如果忽略了设计的经济效益,使得施工成本过高,那么就毫无意义。同时在进行房屋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意见,包括施工单位、业主、建筑企业以及开发商,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参与者。要尽量满足各方的意见,但是也要注意建筑结构的个人特色,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既能满足各方要求,还兼具有经济效益和实用性能,同时还具有自己的特色。

3.2合理选取地理位置

地震发生时,由于地质运动建筑物会被严重损坏。因而建筑物地理位置的选取十分关键。地震发生时的地质运动是导致建筑物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应从这个角度出发,选取对地震的抵抗能力强的地质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将以下两点作为考虑因素:①具有坚硬地质的地方,地震发生时不易沉陷;②所选地势要平坦且旷阔,便于人们避难。同时也要注意不要选取山坡或河流地带,以防地震发生时由于建筑物稳定性差而发生塌陷,带来更加严重的损害。为达成这两点,需要设计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测试所选地理位置是否满足所要求的硬性指标和密度要求。

3.3正确认识建筑的受力特点

建筑本质是一个竖向的悬臂结构,垂直荷载主要是结构的轴向力和建筑的高度成线性关系,水平荷载导致结构产生弯矩。从受力上来看,垂直荷载基本不变,而水平荷载则可能来自任意方向,而且随着建筑的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水平荷载是均布荷载,那么弯矩与建筑的高度呈二次方变化,侧移与建筑高度成四次方变化。因此水平荷载的影响远远大于竖直荷载的影响,在进行剪力墙设计时,一定要让侧向变形控制在结构变形的允许范围内。

3.4保证结构设计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时,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计算,以发现设计方案中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最终得到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要以人为本,不能完全的依赖计算机,计算机只是辅助,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才是中心。

3.5科学、合理的选择建设位置

通过分析历史上的地震灾害,我们发现房屋的建筑位置对于抗震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将位置因素考虑进去,通过全面考察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地质条件,选择出一个科学、合理的位置进行房屋的建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附近有变电站,火电厂等,一定不能在其附近建造房屋,以防受到危险因素的影响。

3.6结构性能参数计算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还应重视建筑结构性能参数的计算。因为建筑结构的性能参数不仅对整个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于建筑结构对地震的抵抗能力也十分重要。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详细准确地计算出建筑物所要承受的作用力。此外,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需要多大的荷载作用参数抵御地震的冲击也是需要计算的。而且为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工作人员还需对建筑抗震模型进行模拟。总之,工作人员需利用计算机对建筑物抵抗地震灾害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各类参数进行计算,以确保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科学合理。

3.7合理设计刚性结构,提高建筑的刚度

建筑的抗震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刚度,当建筑的刚度达到要求后,可以有效抵消地震波对房子的破坏。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在设计图纸中对设计到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性质参数。另外,在有需要采用双层或者多层结构时,要注明各层结构所用的材料刚度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受力均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建筑的整体刚度应适量,不能过大,过大容易导致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出现额外受力的情况,很容易造成房子瞬时坍塌;整体刚度也不能偏小,偏小的情况下,建筑不能低于地震波的强烈冲击,从而无法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

结语

总之,地震作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地震中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且其难以预测,突发性强,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来袭。不断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降低对建筑的破坏力,可以有效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以人类生命安全为出发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整体素质,根据地质结构情况,抗震等级等标准,抗震材料的选择,科学地进行抗震设计,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 黎静.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20-221.

[2] 朱克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65-70.

[3] 吴涤凡,李建乐.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84-85.

[4] 李远,赵丽萍.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8):206-207.

[5] 贾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8-30.

论文作者:赵楠1,安丛2,李登山3,吴海涛4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论文_赵楠1,安丛2,李登山3,吴海涛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