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何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都必须要在有着创新技术的挂念支持之下才能够完成,并且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利用创新思想来对企业内部传统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进行改革,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在建筑创新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企业能够在经济市场中不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也是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对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进行创新性研究,是企业积极把握市场前进脉搏、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第一,是我国建筑市场日趋完善的要求。就施工企业而言,企业利润的获得不仅需要工程的进度,还离不开项目管理部门的科学、有效管理,只有加强施工管理的创新,企业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变化。第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扩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增强企业发展的市场意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是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要求。管理科学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原理、手段基础之上的,它能通过具体的统计模型的建立,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项目施工创新就是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现代化发展。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及意义
2.1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完善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秩序、有效地进行施工管理才能全面完成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施工内容,使用户得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功能良好和尽快发挥最佳投资效果的产品,使公司获得最佳的效益和社会声誉。所以,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必须进行创新。
2.2创新是管理科学的要求
管理科学产生于二战期间,20世纪50年代理论形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管理学科为满足现实的需要也在不断发展。管理科学理论把现代科学方法运用到了管理领域中,为现代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它使管理理论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上前进了一大步,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科学理论中过分强调定量的研究,现实中将各种复杂因素全部数量化是不可能的,忽略了人的因素,没有考虑到人的思想、感情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在进一步发展完善定性研究的同时,如何更准确地进行定量研究以及如何将人的因素和管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是关键。当今科学发展迅猛,应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3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责,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本源涵义。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走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家就是不断创新的经营者,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企业家。但创新并非易事,创新意味着对原有思维定势、传统体制、制度、观点、习惯等的突破,这不仅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有才干、有胆识,而且要承担风险,承担责任。要干一番事业,不冒风险是不可能的。墨守成规、看摊守业的经营者,难以有所作为,因而也不配称为企业家。时代的变革要求项目施工的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以及方案
3.1观念和机制上的更新和转换
各个企业通过改革机构组织形式以及企业中各个部门职能,建造完整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而且,企业还要积极推进项目管理经营机构的转换。在这样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活动中,企业主管要经常向全体职工进行企业发展形势与企业任务发展教育,逐步建立起广大职工的市场意识、企业竞争力、企业效益观念。在机构层面上,企业要设立诸如计划合同部、施工管理部。这样做有利于凸显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并且不断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从而也能有效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相脱离的不利之处。就施工管理部而言,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协调管理职能。同时最好还要设工程技术部,以此来不断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这一发展趋势,这样做也能够为建设顶级工程和创造最多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2建立和完善相关监督和管理体制
企业在大力推进建设首屈一指的工程同时,还要倾力打造一支一流的施工团队。想要建构一只一流的施工队伍,企业非常有必要最先建立一套新的竞争机制,即企业可以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增强企业员工的竞争力、工作决心,以此来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会为企业的发展添加动力。在用人过程中,除了遵循三公,即“公平、公开、公正”的制度的同时,在竞争和淘汰的同时,企业有机会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和振兴不断供给和填充新鲜血液、从而使机构保持青春旺盛、充满活力和魅力。只有通过激烈竞争,企业才能提高员工和各个部门的工作和办事效率,有效挖掘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必要制订各项企业规章和相关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果企业可以建立起这样的一个监督机制,并且以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和监督体系,实行目标化管理,责任到人,这样的企业才是正规的企业、创新的企业。
3.3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如果想要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就必须要求职工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技能。计算机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媒介。工程从最开始的中标阶段到交工验收阶段,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以及一支具有专业施工技术的团队以外,还应该有效利用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途径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大部分的管理手段则一定要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筑企业行业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实行和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手段逐渐被应用到施工企业的日常员工管理活动中。计算机的应用自那时起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工程质量的有利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而在当今社会,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整体提高会对企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4建立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管理体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加快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进而逐步实现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的相呼应,从而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和市场化管理。与此同时,相关施工企业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对其所承包的工程项目和工程物资、施工设备等项目资源的选用要实行全面推行公开招标的形式。企业还要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健全能够适应项目管理各项要求的资源配置中心、资金中心、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劳务市场、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物资供应调配市场,在全企业范围内形成人力、资金、物品、技术、管理等其它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偿使用,从而实现项目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4.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管理是很复杂的,想要将这项工作做得很好,这对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每个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认真讨论、分析,认清自身的长处与短处,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施工过程的管理方式要勇于创新,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国内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国际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作为管理人员,目光要长远,并且能做到实事掌控大局。实际工程项目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各项目的特点,借鉴国际先进管理实例,达到真正的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彭晓明.绿色GDP启示下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山西建筑,20l0年23期.
[2]陈树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3期.
论文作者:林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企业论文; 建筑论文; 项目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市场论文; 科学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