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国开办学共同体构建
黄博翔 冯雪飞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天津 300191)
摘要: 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了共同体的古典形式与现代表现的基础上,扬弃并超越了资产阶级“虚假共同体”思想,提出“自由人联合体”的“真正共同体”思想,其核心要义就是共同体成员为实现共同利益而不断努力奋斗。国开办学共同体是由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电大(开大)基于相似的历史背景,出于共同的职责和利益组建成的新型办学组织。新时代,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指导构建国开办学共同体,是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电大(开大)面对相似的问题和新时期复杂多变的外部社会环境做出的正确选择,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国开办学组织体系建设中的具体化,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和电大向开大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国开办学共同体;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充分表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重大意义。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以及由其组成的电大(开大)系统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国开办学共同体仍存在体制机制、运行模式、权责义务等自身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相互贯通、密切联系,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指出共同体的形成是源于人以劳动为基础的存在方式,利益是共同体的根源,个体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全面发展,并提出“自由人联合体”的构想,对解决国开和省级电大(开大)长期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构建国开办学共同体具有重要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2013年,无锡金利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参与设计和提供产品的水生态修复和生态河道治理项目近300个,遍布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华南、西北近30个省市;主编起草了《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范》CECS 353∶2013,并通过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审查,其批准发布是该技术在中国健康发展的里程碑。
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指导国开办学共同体建设,需要超越长期以来“唯个体利益至上”的狭隘诉求,将共同利益作为共同体的整体利益诉求,坚持“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通过下放办学权、调整职责分工、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等一系列变革,建立并夯实新型办学关系,从而更好地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
以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支持,因此积极改革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实验室的利用、实习基地的建设等,这些改革成果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和单位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仍然是薄弱的地方。本文研究“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提出建议,为今后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一)共同体的存在形式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改变
马克思指出,个体是共同体存在的基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定居下来的征服者所采纳的共同体形式,应当适用于他面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如果起初情况不是这样,那么共同体形式就应当按照生产力来改变”[2]。这表明,共同体的存在形式受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处阶段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对于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共同体随之进步;对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共同体势必将其淘汰。
(二)利益是共同体建立的根源
马克思认为,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3]。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出,要“弘扬共同利益观,迈向利益共同体”。可以看出,利益追求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又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终根源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4]。共同体是现实的人基于相同的利益诉求而形成的一种关系模式,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充分体现人的本质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利益是这种关系模式的“黏合剂”。
(三)个体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共同体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个人和共同体的关系正如鱼和水的关系[5],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获得生存和全面发展。人是处在社会关系网上的个人,真正的共同体是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组织,在其中,每个人都自由和平等地对待他人,在不妨碍别人的同时,不受限制地开展自身活动,以此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为共同体中他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6]。共同体发展的最高形式,即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
二、国开办学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国开办学组织体系建设中的具体化
(一)国开办学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渊源
国开办学共同体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在2011年国开筹备期间,44所省级电大积极响应并支持国开共建工作;二是2016年,《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推进办学组织体系建设的意见》出台,标志着“国开办学共同体”的正式形成;三是2017年7月,在国开校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与会委员就“国开办学共同体”建设达成高度共识,一致认为,国开、5所地方开大、39所省级电大是血浓于水的“共同体”,具有共同的使命任务,面临类似的机遇挑战,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愿意以国开为基础平台,联手创新构建一个相对科学、严密、有序、灵活的办学共同体,即“国开办学共同体”。自此,“国开办学共同体”的建设开始成为共建单位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其次,完善和遵守科学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科学技术的进步,若没有规则的约束,可能会失去控制。例如核武器,如果人类不加以控制,任由其随意投入战争,或是被滥用,其后果必将不堪设想。因此,科技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科技发展要遵循的规则,包括但不限于:伦理规则、科技规律和法律规则等。对于科学家的自律和自治而言,主要应当完善的规则是科学研究的伦理规则和行业协会的协会规则。
借鉴层次分析法“九标度”取值思想[19],考虑因素指标对评价目标的突出影响程度,确定Λ的取值原则见表2。
姜淑梅出生在山东巨野,1960年跑盲流,在黑龙江落脚。她六十岁学认字,七十五岁学写作,至今已出版四本书,其中《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俺男人》都属于非虚构写作。她以个人史为圆心,逐渐向外辐射,先后写出家族故事、村庄故事和山东、东北地域几十个家族的发展变迁。其中,《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分别入围2013大众最喜爱的图书和2014中国好书。
(二)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国开办学共同体的内涵和特征
国开办学共同体是国开和省级电大(开大)出于相似的利益诉求,基于相近的历史问题和现实环境,遵循契约精神而自愿做出的合作选择。其构建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平等、合作、共赢”;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基本要求是“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评价”;价值目标是“各在其位、各尽其责、各展所长、各具体色、各得其所”;领导体制和治理结构是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学位、质量专门委员会;运行机制包括统一办学和分级管理机制、错位发展和资源共享机制、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自愿加入和依规退出机制,并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农村集体在机体构成上具有非自然性。农村集体是集体财产的所有权人,是集体范围内成员个人结合的整体[9]。农村集体是一种社会存在,不能像自然人一样形成意思,必须依赖于作为集体财产管理者的自然人。由于利益函数的现实差异,实际控制人极可能侵害集体利益。正如耶林所说,“团体财产的管理者对于一个社会最是危险。没有哪一个窃贼会像管理他人财产的管理者那样发现偷盗是如此容易”[10]。
1.共同利益是国开办学共同体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从对访谈的分析中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环境下,教师、学习内容和学习者个人的素质(包括性格、情商等)是三个阶段都存在的影响学习者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三个要素都积极发挥作用,则学习效果会好。教师在学生入门阶段的作用尤其重要,一名好的英语教师是学生顺利入门的关键。学习者个人的素质(包括性格、情商等)则在每个阶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还要有高的情商,即清楚地知道自己各个阶段应该怎么做才能取得进步。
无论是在顶层设计之初的电大就是以系统办学形式存在的事实,还是近40年的发展经验,都表明:电大只有以系统办学的方式才能生存和全面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开和省级电大(开大)都希望能够独立办学,但是没有一所电大(开大)有能力实现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教育独立办学。各省级电大(开大)普遍缺少独立办学的历史底蕴、办学投入和师资人才储备,也很难举办大量达到普通高校专业设置标准的专业。特别是在网络教育审批权取消以后,网络教育异军突起,形成普通高校网院、成人教育学院、成人高考、高自考等办学力量竞争的格局,对电大系统招生造成严重冲击。杨志坚说:“完全独立办学的后果有三种,死不了、办不好、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在电大向开大转型的过渡期,电大(开大)只能抱团取暖、共存共荣,在办学共同体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2.电大(开大)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生存发展
再次,应加强共同体师资队伍建设。分部应依托各地师范院校优先开展教师研究生学历教育,加快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分部可以按照总部的整体规划代表国开办学共同体组团出访交流。国开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提出的“积极支持开放大学开展教师职称(职务)评聘”的要求,统筹总部与分部的教师评聘工作,这既是国开的学术责任,也是分部共享的学术利益。
另一方面,共同利益是国开办学共同体成员的整体利益,只有把握好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对立与统一,才能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分部应从整体的角度来运思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要把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考虑,由个体本位向类本位阶段转变,将自我利益的实现寄托于共同利益的实现中,这是国开办学共同体利益观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实现共同利益,并不是以付出个体利益为代价,而是要放弃并超越以往的“唯个体利益至上”的狭隘利益诉求,将自利和他利结合起来,坚守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底线,在尊重和保障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利益。
一方面,共同利益是国开办学共同体发展的驱动力,实现共同利益是其合作的基础和最终奋斗目标,国开办学共同体本质上是利益共同体,国开办学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就是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过程,体现在共同体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着重体现在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方面。一是作为国家和各级政府举办的新型开放大学,各级电大(开大)具有政治和学术方面的职责与利益;二是作为合作办学的这样一种关系,总部和分部之间既有经济利益,又存在品牌文化认同的问题。因此,研究国开办学共同体构建,就是研究如何实现其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利益的最大化。根据职责与利益具有对应性的原理,可以从调整、完善职责分工的角度入手,建立职责与利益平衡的分配方式,解决共同体内部存在的突出矛盾,从而实现共同利益[7]。
3.以生产力发展为代表的外部变革推动国开办学共同体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一些现实的人,这些现实的人是以一定的方法进行生产活动的,彼此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因此,无论是何时何种共同体,它们都受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制约和支配[8]。
同时,“国开办学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确立有其现实的思想渊源。杨志坚在谈到国开办学共同体建设探索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判断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复杂形势时多次提及“共同体”理念,强调要寻找最大公约数,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杨志坚说,“我体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出发点是合作发展、同命同运、共进共退”。由此而论,国开办学共同体的理念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国开办学组织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方面,电大向开大的转型升级正是现代远程教育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大的教学形式已从基于广播和电视、到基于互联网PC端、再到基于大数据和云终端的移动端泛在学习转变,教育生产力的进步要求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电大初级公共体向国开办学共同体的发展。
利益共同体是个体利益和共同利益对立统一发展的结果,是以总部和分部双方利益为基础的职责分担、利益共享的利益结合体。加强经济利益共同体建设,就是要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职责分配,达到经济利益的合理占有。
三、促进国开办学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路径
构建国开办学共同体,关键在于用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共同体建设,核心是共同体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利益[10]。国开和省级电大(开大)应形成“同命同运、共进共退”的共同体意识,在保障共同体成员的意愿得到主张的基础上,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办学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办学支撑,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品牌、平台和标准,形成合理的职责分工、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的办学机制,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谋求共同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1]。
(一)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政治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出,要“树立国际权力观,迈向政治共同体”。结合国开办学共同体建设来看,就是要加强政治共同体建设[12]。国开和省级电大(开大)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的办学组织,具有“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保证教育公平”的政治职责和政治利益,研究加强政治共同体建设,就是在明确双方政治职责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履行各自职责,实现政治利益。
1.应将“建设开放大学”作为政治共同体建设的短期任务目标,将“服务全面终身学习、提升国民素质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共同体的中长期任务目标,以实现短期目标促进中长期目标的实现
国开和省级电大(开大)应再次分别向教育部和所在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报告,加快推进省级电大的更名,同时,建议实施国开与省级教育厅共建地方开大行动计划,从而发挥国开对地方开大建设的指导作用,履行国开的政治责任。这既是国开提升分部及其载体能力水平的关键措施,也是建设一流开放大学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教育部提出的“到2020年,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初步建成”的实现。
2.应创新管理机制,实现民主政治利益
国开和省级电大(开大)应转变在共同体中的角色定位,国开作为共同体的总部,发挥统筹全局、宏观决策的重要作用,省级电大作为共同体的分部,发挥区域统筹的作用,确保具体工作落实、落地。在现有基础上,总部赋予分部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扩大分部的政治参与权,使其参与到包括招生、教学、考试等涉及共同利益的重要事项的决策中,从而实现“省级电大既是国开办学共同体的合作办学者又是举办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形成人人想参与、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尽力的新型办学关系。
根据现有的国开办学共同体内设机构情况,考虑增设教学教务工作委员会,吸收省级电大一线教学教务人员参与共商、共建开放教育教学教务工作。应创新领导管理体制,切实将各委员会作为共同体的职能决策机构,完善并制定各委员会的组织机构、人员结构、工作职能、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等细则,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民主决策。
(二)调整职责分工,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利益的交合程度是决定共同体形态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对于国开办学共同体,职责分工和利益共享的契合程度决定了国开办学共同体的融合、发展程度。因此应重新梳理、调整国开办学共同体中的国开和省级电大(开大)的职责分工。
首先,呼吁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国开和省级电大(开大)合作办学、职责分工的相关规定,出台涉及国开和省级电大(开大)“双重管理”体制的“刚性”规定,切实按照大学的规格加强开放大学的基本条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对开放大学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其次,应充分发挥国开办学共同体的系统集成优势,优化共同体以教学为纽带、以职责分工为要素的结构布局,在职责分工中,总部侧重于分部难以做好的工作,例如“研究生教育”,将诸如“课程资源更新”“专业建设和统开课程建设”等凡是分部能做且能做好的工作事项交由分部完成,从而实现“各在其位、各展所长”,达到整体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马克思认为,共同体是人的共同生存的组织形式,任何个体都不能脱离共同体而独立存在。习近平主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最后,应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能力。一方面,学术委员会应下设不同学科、专业分委会,分委会由总部和分部的教师组成,通过评选共同体学科和专业带头人、设置共同体横向课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共同体学术发展,实现学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拉动分部学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应按照各地发展需求和实际,研究制订学科专业发展和重点建设行动计划,设置专项资金建设和扶植一批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打造一批社会需求量大、应用性强的品牌专业,实现共惠共享,带动共同体学科专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完善分配机制,加强经济利益共同体建设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对劳动者的素质、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成员需要不断参加继续教育以期能够完成新的工作内容和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对电大(开大)的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9]。
1.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是实现个体利益的有效机制
根据利益与职责具有对应性的原理,应重新梳理总部和分部涉及经济利益的职责分工,按照经济学“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调整经济利益分配方式,建立职责分工和经济利益分配对等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完善有关经济利益分配方式的规定,总部和分部现行的经济利益分配方式是根据财政部文件中的“所提取的费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普通高校按比例分成”这一内容[13],而现在国开已经不再和高校合作办学,也就没有所谓的按比例分成,现行的经济利益分配方式就显得不尽合理了。
2.在尚未出台新的利益分配方式前,应探索如何多快好省地实现共同体利益的最大化
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可采取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的方式,即提高学费标准和建立激励、奖惩机制。目前,各省级电大(开大)的学费标准不一,但总体来看学费标准普遍偏低,学费收入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各级电大(开大)的发展。因此,应由分部申请,总部牵头协调,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上调学费,以弥补开放教育办学成本的不足,实现双方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时,应探索建立共同体奖惩、激励机制,总部定期对分部开展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分部不同的办学政策和经济奖惩;总部定期对分部涉及招生、教学、教务、科研、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以制度激励人,以氛围吸引人,全面创造适合人才创新发展的共同体良好环境”。
现如今,随着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的发展,电子商务合同在实践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争议与纠纷,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如果不及时解决此问题,不仅会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还会影响电商市场的发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立法和司法应当对其中的问题及时回应。本文选取实践中出现较多纠纷的电商合同成立时点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下首先通过典型案例了解其中的争议点,再针对具体法律问题展开分析。
(四)树立品牌形象,加强文化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出,要“倡导新型文明观,迈向文明共同体”。文化是制度的基础,制度是文化的保障,建设有特色、有底蕴和有积累的开放大学品牌文化,是国开360万师生的迫切希望,更是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的内在需要。因此,总部和分部应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明确各自文化责任,携手塑造和维护开放大学文化品牌。
首先,总部应致力于在国际、国家层面宣传开放大学,分部在区域层面宣传开放大学,并借助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手段推广开放大学品牌。
谈到加强各国军队之间交流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时,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香格里拉对话会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尼尔表示,北京香山论坛和香格里拉对话会有同有异。“二者都是朝着增进亚太地区和平与合作的方向在努力,”他说,“不同之处包括,北京香山论坛有明确的主题。另外,这个多边军事交流论坛对于提升地区安全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推荐理由:本书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主要从改革路径、对外开放、宏观经济、区域发展、“三农”政策、扶贫脱贫、产业发展、科技引领、生态文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这十二个方面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改革开放促进发展与分享的成功故事,以及建立经济特区和试验区先行先试,继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创造条件重演沿海地区发展奇迹的有益经验。
其次,应将制度文化建设贯穿于办学共同体中,通过文化创新促进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共同体核心价值观,并成为组织体系管理的基石。
再次,应加强对下级电大(开大)、学习中心的建设管理,对打着开放大学旗号虚假招生、影响开放大学品牌形象的机构和个人,双方共同致力于向国家和地方相关机构投诉举报。
最后,应建立、推广开放大学的校旗、校徽、校训、校歌以及校园环境的建设和资源开发,凸显“开放、包容”的远程教育特征,营造独特的育人环境和学习、工作氛围,真正建成“没有围墙的大学”,使开放大学的核心价值、大学精神以及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等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使品牌文化成为推动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14]。
首先,学校要建立标准规范的会计实作室。动手能力强与突出实践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以会计实践能力为核心,要提高技能,增强岗位适应力,就必须有实训场地,并提高对实验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以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作为教学支撑。要建立会计手工账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准备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配备电脑及网络、会计软件等、通过实训,学生能够熟悉财务软件,提高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12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4]李斌斌,周 行.论传统利益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及其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08(4):27-31.
[5]马俊峰,李育红.论马克思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共同体[J].广西社会科学,2011(4):43-47.
[6]田心铭.文明进步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一点理解[J].党政干部学刊,2012(11):4-7.
[7]冯雪飞,牛阿娜.加快天津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6(1):4-9.
[8]张华波,邓淑华.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29-37.
[9]黄博翔,王 冰.基于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J].成人教育,2018(2):82-86.
[10]石云霞.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9):4-10.
[11]陈 鑫.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评述[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1):54-62.
[12]刘 伟.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发展的新境界[N].学习时报,2018-01-03(002).
[13]关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收费及其标准问题的通知[Z].教财厅〔2000〕110号.
[14]许青云.论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4(1):7-10.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Community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Marxism Community
Huang Boxiang Feng Xuefei
(Tianjin Open University,Tianjin 300191,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nd criticizing the classical forms and modern expressions of the community,Marx has abandoned and surpassed the bourgeois“false community” ideology,and put forward the“true community” thought of the“free man union”.Its core is that the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continue to work hard to achieve common interests.The Open University Community is a new type of organization established by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the Provincial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based on similar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out of common responsibilities and interests.Building The Open University Commun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arxist Community is the right choice for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the Provincial Radio and TV Universities to face similar historical issues and a complex and changeable external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e new era.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Marxist community ideolog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for The Open Universities.It is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Marxism Community and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 Marxism Community; The Open University Community; New Era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156(2019)03-081-06
【基金项目: 联合攻关重大课题第三方向“成本分担、利益共享机制”课题组“国家开放大学办学共同体研究”(编号:国开发〔2017〕2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黄博翔: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继续教育。冯雪飞:天津市政协原常委(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原校长,研究方向:继续教育、远程教育】
标签: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论文; 国开办学共同体论文; 研究论文;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