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中国精神 培育中国少年论文_唐冬梅

涵养中国精神 培育中国少年论文_唐冬梅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燕山小学 410001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少年培育学校联盟“培养有格局的中国人”引领下,学校以“成全每一个生命的幸福成长”为办学宗旨,开展生命化教育,致力于培养“知书达理、尚美惟新、责任担当、社会情怀”的中国少年,通过价值认同、课程构建、实施阵地几个方面在工作中逐步规划和落实,为校园里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幸福成长搭建好成长之路。

培养有格局的中国人——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

我们从环境、制度、课程三方面出发,深挖育人根本,让师生感受生命成长的幸福,培养师生做有格局的中国人。

环境中凸显主场意识。学校集合全体师生的共同智慧,以打造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为目标,凸显运动校园、科普校园、书香校园的特色,在功能室改造、设备完善、校园环境方面大家群策群力、踊跃发言、深度参与。同时,学校启动校园吉祥物设计大赛、校园微文明提醒语征集、学生书画、小制作等作品的征集,建成了富有特色楼道空间文化。现在的校园环境文化布置已初显成效。

制度中展现人文意识。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充分运用民主管理,凡是涉及到教育教学的管理活动我们遵循提前策划问询制、项目负责制等方式让老师们拥有发言权、自主权,让每位老师得到尊重与认可;在学生中推行公共服务岗活动,做到参与者是学生、管理者是学生、评价者还是学生。同时,将学生活动选择和设计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和选择;在家长们中则通过“家校共建课程”邀请有能力、有情怀的家长建立课程资源共同体。

课程中尊重主体意识。为了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我们开设了基于学科融合的STEM课程、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家长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生活的社团课程、为孩子未来理想而准备的职业理想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实施,学生变得更加快乐和自信,也因此而喜欢上了学习。

看见学生看见课程——建设课程主体架构

课程建设是学校管理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学校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在办学理念“成全每一个生命的幸福成长”的指引下,我校开展“雏燕生命课程”,提出目标“培养知书达理、尚美惟新、责任担当、社会情怀的燕山学子”,这样的培养目标为我们设计课程提供了方向指引。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夯实基础,指向能力培养。我们鼓励教师人人争做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自己所执教的本学科教材进行深度融合与广度延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深度融合是挖掘国家课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和与生活相联系的学科素养方面的思考,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广度延伸是指探索实施跨学科的融合研究。以综合实践课程为依托,指向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全面培养,个性彰显。我校从两大类进行校本课程设计。一是为全校孩子设计必修类的特色项目课程,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实施;二是可以供孩子们自主选择发展的社团类课程,我们根据学生意向、资源环境和培育目标共开设了三十几门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机会。

活动课程项目化:指向责任担当,社会参与。针对学校的育人目标,我们将学校的活动课程定位分为三类:一是融合了各学科活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类课程。我们新增设了非遗传统技艺课堂,以外聘非遗教师为主,学校教师为辅,各班级点进行剪纸、竹编、帛画、扎染等多项非遗项目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给孩子们开启传承传统文化之旅;二是关注学生良好品行习惯养正教育和关注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德育活动类课程;三是注重学生责任担当,指向未来生活的职业体验式活动课程。通过开设以“职业认识”为主题的家长活动课堂和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改变课堂落实课程——强化教育实施阵地

课程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只有课堂改变,课程才会落地。我们从课程切入,来研究课堂教学。

一是引领教师用鱼骨头的方式思考学科本质的价值。学校的课程是一条鱼,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就是这条鱼的脑袋,课程体系的架构就是主干,各个学科课堂和活动就是具体落地的鱼刺,师生们在进行课程学习时产生的智慧就构成了鲜美的鱼肉。作为学科教师,必须对本学科的课程目标有清晰的定位,思考学科本质核心是培养学生怎样的素养。

二是建立富有生命化内涵的课堂文化。富有生命化内涵的课堂文化离不开有温度、有体验、有质疑、有生成、有合作这五大要素。为了促进课程的落地,我带领全体师生探讨和实施了一些微创新,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微创新也会更加深入和丰富。

三是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学校利用青蓝工程让师徒主动“联姻”,让老教师在师德上示范、师能上引领青年教师,在传承燕山优良传统的同时,提升自我价值认同感;开设“玉兰花开”青年教师成长营,让青年教师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困难有人帮、活动有安排、心里话有倾诉;以特级教师和区级骨干教师为龙头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带动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建立关注个性需求的教师社团,让教师们在社团活动中凝聚、在社团活动中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生命化教育,用生命在场的方式涵养每一个中国少年生命气象,我们会不懈努力,让每一个中国少年自信豪迈地活在天地之中,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文作者:唐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涵养中国精神 培育中国少年论文_唐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