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材料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经典材料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高考作文中的经典素材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考作文论文,素材论文,经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先秦诸子选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选修教材,它共27章,节选自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积累基础,这本选修教材的教学一般安排在高二下学期必修课本进行完之后。

      由于之前没有这类选修课本,先秦诸子的选文只是零零碎碎地穿插在中小学课本中,学生记得不系统,用得也七零八落,而《先秦诸子选读》既可作为阅读背诵的把手,又可作为梳理先秦思想的一个资源库,还可以当做学生的一个很好的作文素材库。

      现在许多考生的作文素材老旧,总是扒拉故纸堆里的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作文素材肤浅,总是娱乐界的成龙、周星驰、王宝强案例;作文素材政治化,总是新闻串烧一年大事记。这是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中的通病。作文是传承与创新、感性与思辨的共同体,蕴含其中的多元现象不容忽视。

      “全国人民一道题”的现象止于2004年,而高考作文命题的多元化也始于2004年。从2004年全国高考实施较大规模分省命题开始,截止到2015年,语文高考分省的命题共有15套。也就是说,2015年的高考作文有15个作文题目。分省命题让之前的单纯一个写作题目到今天的15个写作题目,作文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作文命题呈现了多元化现象。2004年之后高考作文对考生的考查重点和方向明显多元,注重引导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深度探究。2015年的作文内容不单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天津卷的“范儿”(可写自由、民主、爱国、敬业等),全国一卷的“给老陈或小陈或警察写一封信”(可写法治、平等、文明、和谐等),全国二卷的“当代风采人物”(可写爱国、敬业、富强等),北京卷的“深入灵魂的爱”“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重庆卷的“小男孩等妈妈”等,还涉及人文精神,如从人们认识世界的个性化角度,引发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思考,是艺术审美性与哲理思辨性的结合。2015年山东卷的“丝瓜与肉豆丝”,可从关注二者的缠绕或关注二者的结果入手,如果关注缠绕可从探索入手,如果关注结果可从务实与顺其自然入手,两大立意本身就具有思辨色彩,其内容也由自然升华到对人生与社会的认知,充满了人文精神。再如充满思辨色彩并考查个人修养与精神成长的作文,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话题,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学生个人认知与修养,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进行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以“老实与聪明”为题、湖北作文以“地下的泉水”为题、广东作文以“感知自然的远和近”为题、安徽作文以“显微镜下看蝴蝶”为题,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一方面考查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考查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之前立德树人的高考试题功能中加重了情感、人格、人文精神的考查力度,从以前的理性思考加入了更多感性的东西。总体上做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在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与训练思维、注重人文素养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多元经典对学生有特别意义。多元经典指诸子散文的多个流派,有九流百家之说,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涉及儒、道、墨、法四家。多元经典还指诸子经典的多角度的观点与思想。如儒家思想,孔子思想并不是单纯的一个“礼”或者“仁”,还有“义”,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墨家的思想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思想具体体现在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十个方面。道家思想主要是“道”,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璞归真。在认识事物上有无相生等。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是“尊生”。法家主张“法治”,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以法治国”,除此之外还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提出“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主张,还要求“废先王之教”的改革。另外多元经典除了这四大家的思想多元外,还有手法多元,语言多元,艺术形象多元。下面分别举例谈一谈多元经典在作文中的运用。

      一、在高考作文中渗透经典的多元思想

      高考作文命题的多元化,放飞了考生的写作自由,让多元的命题里发挥多元的认知才能。同时高考作文命题的多元化,让古典中的思想也呈现多元运用的趋势。如“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诸子中的任何一位即可;“三个人谁最有风采”——可用墨家的“尚同”观,即唯才是举;还有文化传承如“小男孩公交车上的等待”——可用儒家的“无违”观,即不违背父母;上海卷的“坚硬与柔软”——可用道家的“贵柔”观,即“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苏卷的“智慧与经验、能力、素养”——可用儒道佛任何一家的思想,因为它们都是智慧的化身。这些题目都着眼于对思辨能力的考查,避免宿构套作,而诸子素材的巧妙渗透又引导了写作者深度的观察与思考。考场作文示例:

      学会批驳现实,在经典中求立——2015年天津卷的“范儿”:

      什么是范儿?我们经常说某位明星很有范儿,这范儿来自他独具一格的外形或举止,来自他久经考验的演技或特长,但许多粉丝常常走歪,把明星“架子”与明星“范儿”混为一谈,出席活动,迟到是“范儿”,迟到的时间越长,说明“范儿”越足。出门赶路,特权是“范儿”,机场专用通道,全飞机的人等他等等,都是“范儿”。但是在我看来,这些是被曲解的“范儿”,真正的“范儿”是什么呢?是孟子所谓“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教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爱人”范儿,即对他人保持一种谦逊与礼貌,即使他人的成就与地位不如你。是庄子所谓“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的“尊生”范儿,即尊重生命,也是尊重他人,即使有权力与地位,也不如生命重要。是墨子所谓的“兼爱与非攻”的“兼爱”范儿,即用爱亲人的方式爱其他陌生人并反对侵略战争。越有“范儿”的人,越懂得修养的含义,越能做到律己恕人,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们要尊重的是这种“爱人”之心,保持的是这种“爱人”“尊生”“非攻”之“范儿”。

      在痛陈现实中对“范儿”的扭曲解读之后,用孟子、庄子、墨子关于“仁”“礼”“尊生”“爱人”的思想渗透在“范儿”这个正面立意之中,让读者通过对比,明白人生境界的高下,明白何为真正的“范儿”。先破后立,颇具说服力。

      二、作文立意多元化与多元诸子思想的链接

      2015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面对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的老陈,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可以多角度立意。角度一,赞扬小陈不顾亲情,勇于监督的敬畏规则、尊重生命的精神。角度二,批评老陈漠视生命不听劝告的行为。角度三,对交警严格执法,我们要点赞。对老陈,可以用“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对小陈可以用“非礼勿言”或者“无违”。当然也可用法家的观点“法行爱”或“不辟亲贵”,还可用庄子的“尊生”或“蜩与学鸠式的目光短浅”观。一个作文立意可以用某个流派的多个思想进行解读论证,反过来说,一个流派的思想主张也可以论证作文的多个立意,这就是多元的高考作文里渗透多元的经典的意思。考场作文示例:

      学会心存疑虑,借用老子解释——2015年广东卷的“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人往往在达不到的时候向往,在获得之后厌弃,这种“围城”心理恐怕是人之本性。当我们想要了解这个世界更多时,我们觉得一双手一双脚两只眼不够用,恨不能有千手千眼,这样大千世界就可以尽收眼底。可当我们能够借助计算机尽览天下种种时,又恨少了轻抚枝叶的曼妙与亲切,在与自然相处的得与失之间徘徊。这种失落源于幻想自己的全知全能。事实上,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按照道家“无为”的理论,人的活动应限于“必要和顺乎自然”的范围。

      考生展开题目中的材料,梳理出人生在世的矛盾,又用老子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帮助读者走出矛盾的境地,老子的话,既给出了作文的论点论据,又给读者指明了人生前行的方向。

      三、借鉴诸子显学中的多元写作手法

      单拿《论语》来说,其论说形式中的“子曰”让我们想起了2015年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较流行的一个写作名词——非虚构。这种写作方式并不是现在的创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弟子们就已经非常拿手了。当然,孔子弟子们的语录一定也有加工与总结的成分。我们叫它“语录体”,但从记录的主题“仁”“礼”来看,弟子们的记录并非随意记录,而是提炼升华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语录体作品。即使非常生活化的记录,也围绕着“仁”与“礼”,如从师生谈心的“侍坐”到家庭生活的孔鲤过庭“不学礼,无以立”,均与儒家提倡的主张有关。后来的《孟子》基本也是对话体,但已具备了最基本的篇章结构,相比于《论语》的片言只语式的章节语录体,《孟子》已经有了论说文的结构模样。这种创作手法给我们许多启示,生活中的交流对话是写作的题材,只要围绕中心,学会提炼,这种写法也会很实用很新颖。例如北京卷“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这种记叙文体裁就可以用非虚构手法,在我们熟知的英雄事例的基础上稍加艺术加工即可。考场作文示例:

      把握对话体,以话显真意——2015年北京卷的“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我会与他回首他初登历史舞台的那一刻。我会问他为何做这种固守?那是百年前辽东宁远。周围一片的寂静,哦不,是荒芜。这里本是防线上的一点,如今却成了一座孤城。城头上,一位将领拔剑北望。他知道远处是敌人的千军万马,但仍大喊道:“愿与城池共存亡!”我问出了我的问题。他笑了。他告诉我:“吾早年读遍经史子集。虽为求功名,但仍知晓道统。如今为护国护道,乃守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纯真的追求。”我知道,道统便是他的答案。

      这里的“道统”,这里的“知其不可而为之”,都是儒家的脉络和精神。利用对话体揭示人物的内心追求,彰显人物性格,塑造英雄形象,深化文章主旨。

      再看说理论证事例的运用。孔子喜欢引用周王支持自己的学说,墨子引用夏禹,孟子多用尧舜,道家请出了三皇五帝,而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多用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的寓言故事说理,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秦伯嫁女”“买椟还珠”等。说理方式各有特色,就像有些人总喜欢用《论语》来说理一样,术业有专攻,写作有专术,运用久了,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写作特色。

      四、借鉴多元的语言特色

      诸子散文的语言可以说很有功力,如《孟子》语言善用比喻,其中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缘木求鱼、“鼓乐”与“畋猎”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诸子散文除了取义浅近的比喻,还有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论语》中的成语有近400个,对常见的要加以整理,学会运用,运用时联系到成语的情境,在作文中将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巧言令色,原文是“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么用在四川卷“老实与聪明”中将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再如“风乎舞雩”用在广东卷“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引用曾点的原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就是亲近自然,诗意生活。考场作文示例:

      学会借言及事,紧贴时代——2015年四川卷的“学会做人,看老实与聪明”:

      《论语》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总的精神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从自己的所欲所恶,去理解别人的所欲所恶;把别人看作和自己一样的人,为人处事心里不只想着自己,也想到别人。

      令人感叹的是,以上所说的做人根本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己所不欲,施于人;己欲立而不立人,己欲达而不达人。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已给我们发出了警告:做人“巧言令色”,从不考虑“仁”为何物;处事“施于人”,从不认为还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因为许多人认为做人不要太老实,老实人往往容易吃亏。

      于是,老实本分的人渐渐稀有了。职场中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的“聪明人”多了,商场里的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聪明人”多了,假公济私的“聪明人”多了,无视规则的“聪明人”多了,不择手段的“聪明人”多了。

      如果我们都做到孔子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做餐饮的老板们就不会去买地沟油,食品厂的老板们对过期的原料就不会用了,重工业企业就不会让那些排污设备除了检查那天其他时候关着。

      上文开门见山地抛出《论语》中的熟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进行详尽准确的解释,为下文自己的论述张本,同时把孔子的经典名言与现实中的不良现象作正反对比,在对比中凸显消失的“本分”的可贵之处。

      五、借鉴诸子散文中的众多艺术形象

      诸子散文中有许多经典的艺术形象。例如,《论语》刻画了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有150之多。再如《庄子》中的艺术形象。《庄子》全书共有一百多个寓言,给我们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每个寓言故事中的艺术形象的含义也已经固定。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它在海上风暴掀起时借助旋风的力量直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的目标是要从北海飞向遥远的南海。后世的文学家常用大鹏鸟来比喻自己,形容自己的理想非常伟大崇高,非常人所能理解,或者用大鹏鸟飞向遥远南海的目标来比喻自己想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早晨发起来的菌子不知道什么叫一天(朝发夕死,生命只有一天);蟪蛄(虫的名字,春生秋死)不知道什么叫一年”。所以有了“不得与朝菌言晦,与夏虫语冰”这样的说法,都是形容生命短暂,因为生命短暂,所以认识水平有限,见识偏狭。还有曳尾于涂的乌龟,代指选择不受爵禄与刑罚的约束,逍遥自在生活的人。另外像涸辙之鲋,蜗牛之角,蜩与学鸠等,以上都是动物形象。还有人物形象,如持竿不顾的庄子,有所凭借的列子,无用之用的支离疏,有所知而不知己的惠施,掌握规律、顺应自然的庖丁。考场作文示例:

      熟悉经典形象,巧妙嵌入文本——2005年全国二卷的“位置与价值”: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读过庄子《逍遥游》的人,有几个不被他那不受约束,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所折服?庄子的文章,不拘一格而又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其他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风格,表达出他的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精神。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称其文章“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为文为人真够洒脱的了。不过深入其里而观之,他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洒脱。文中描述的鲲鹏,虽说体形巨大,看似能够在天空中无拘无束地飞翔,可是一旦离开了海面上急骤的狂风之力后,它根本就无法在天空中飞翔了。

      这种表面上自由洒脱,而在本质上拘束又牵绊的状态,这其实就是庄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生活其中,当受其约束;思想超然物外,方得自由洒脱。“庄生晓梦迷蝴蝶”,他所向往的自由,正是像蝴蝶在花间飞舞一般不受拘束的情景,即在梦我与梦蝶的畅想中遨游。这也许就是他人生境界中的最高境界吧!

      上文中,运用了庄子和大鹏两个形象,作者借此论证人生境界是有高低的,庄子体会到生活中的诸多牵绊带来的困惑,终于超然物外,得出一种绝对自由的追求,其绝对自由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大鹏也是必须有所凭借才能在高空中飞翔,这就说明,真正的自由洒脱在本质上是有所羁绊的。

      文化需要传承,但现在很多人看到文言文总感到头疼,即使高中教师,也是硬着头皮一点点地嚼着文言知识喂给对此很不感冒的学生。原因很多,其一就是教师本身在文言知识方面就不是专家,就词讲词,就句翻译句子,哪里有生动可言?即使上进的教师,在大学里学了一些《古代汉浯》《中国文学史》,从事教学后,又对诸子散文做了一些功课,但相对于整个中国的文化传承来说,还是厚重不足,理解不深,不成系统,不分流派,不去记忆,不会运用。这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瓶颈。但不能因为教师掌握得不好,就不想办法让学生学好,我们不能像国学大师南怀瑾在《“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的功与过》一文中说的那样,“至于接受白话文学教育的人们看不懂古文,当然就打不开这个仓库,因此从中国文化的立场看,就此一刀拦腰斩断了。”

      对此可怕现象,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先秦诸子选读》这本教材,认真梳理比较“卓然自树壁垒”的儒、墨、道、法四大流派的主要思想,从宏观上把握经典的脉络。高考作文本来就是文化传承和理性思考的一个载体。现在的高考作文,分值60甚至70分,但依然有很多学生在作文方面不用功、不动脑,作文中的陈词滥调先不说,单那些不加思考随手拽来的素材就让阅卷者不堪读下去。其实,对已经掌握的一些诸子散文略加梳理就是文化味浓厚的素材,万变不离其宗。当然,写文章也有了解当下时政的意思,所以,高考作文在渗透多元经典文化的同时,也要联系现实。这样的文章才有嚼头,才能得高分。

标签:;  ;  ;  ;  

经典材料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