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论文_黄挺源

浅谈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论文_黄挺源

广州市天启正业建筑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 510070

摘要: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最初是基于交通管理和复兴市中心商业的原因兴起于西方的。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商业中心的步行街建设迎来了契机。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不仅仅是交通限制和简单的街道整治那么简单,从商业步行街的选址、规模,内外交通的组织到商业步行街的内部环境设计,都有必要从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进行认真研究,才可能使其建设为城市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首先对商业步行街进行了解,然后归纳了我国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中规划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

引言:城市商业步行街为构筑城市商业中心,缓解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压力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同时,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中一个浓缩社会历史、文化的场所,始终处于一个多层面、多方位、多形态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之中,其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步行街的发展经历了“仅仅吸引顾客――对步行者的关怀――成为社会活动中心”三个发展阶段,使人们的行为方式更加丰富,在轻松的环境气氛中享受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乐趣;加强了人们的地域认同性,成为城市的社会活动中心。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的名片,其规划设计充分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所以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

一、商业步行街的形成与发展

1.1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模式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存在,传统的城市商业空间形态主要为商业店面沿街道展开的棋盘式的布局模式。随着手工业的繁荣,市集逐渐演变为城市的商业中心,衍生出了广场与沿街店铺相结合的商业空间布局形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步行商业街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主要功能是购物,以文化、餐饮、休闲、娱乐、观光等功能为辅。商业步行街的出现,使服务业和零售业集中起来。一般来说比较完善的商业街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1.1具有完善的硬件设施;

1.1.2集多种商业形态与一身;

1.1.3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

1.1.4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品位。

1.2正因为如此,现代商业步行街逐渐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标志,成为了城市的窗口。 目前,从商业街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商业步行街在发展上主要通过三种模式进行:

1.2.1由政府引导对商业步行街进行规划和建设;

1.2.2由传统商业街经过一系列的演变而来;

1.2.3由地产商或专业的步行街运营商投资建设。

通过不同方式形成的商业步行街会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商业步行街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与商业街通过何种方式发展而来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要注重在规划建设中与城市肌理相适应,并且要妥善经营,提高商业步行街的活力和生机。

二、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原则

2.1规模适度原则。商业步行街并不是规模越大,街道越长越好。过于庞大规模常会给行人一种难以亲近感觉,且对行人体力也有很大考验。一般来说,商业步行街应控制在300米左右,对某些大城市一些大型商业步行街也不应超过600米,宽度应控制在20―25米。街道两旁建筑物一定不能太高,一般不要超过三层。过高的建筑物摆在步行街并不宽的街道两旁,会给行人带来压抑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倾向于平行移动,对垂直方向移动,在不必要情况下人们会选择避免发生。所以高层建筑的商家在商业步行街上,常成了摆设并没有多少商机可言。

2.2营造良好购物氛围。商业步行街应尽量营造良好购物环境,激发行人购买欲望,这样可达到商业性目的。购物环境主要包括商业步行街整体特色,商业布局等客观环境。商业步行街应以明亮、暖性颜色为整体基调。因暖性颜色易使人兴奋,激发购物欲望。同时商业布局应做到错落有致,不应布置成在某一家商店就能把顾客所需的所有物品都购买到。

2.3道、场空间合理安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道”空间是从流动性角度来考虑,商业步行街应给人一种流动向前的感觉,才会吸引行人。如何安排商业步行街纵向布景,成为解决这问题的关键。一般来说可通过特定建筑或树木引导行人向前,同时配合其它形式给人一种由进入到演绎到高潮的空间节奏感。“场”空间是从静止角度来考虑,商业步行街应充分考虑行人休息需要。在商业步行街两旁可适当设立开敞小品类休闲广场。给人以愿意“滞留”感觉,同时使人在心理上有被关怀的感觉。同时这些“场”空间可有序加入一些商业活动,甚至是些可与行人交互的商业活动,这样不但会起到良好社会效益,同时也收到良好经济效益。

2.4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层次顾客需要。商业步行街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顾客需要,同时要兼顾到不同情况顾客需要,例如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体现出“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可通过很多细小设计体现这种对人关怀,如:增设盲道、无障碍通道、设立饮水机等。

2.5结合本地文化,突出特色。每个城市无论大小都会有其值得骄傲的历史,把这些宝贵文化财富挖掘出来,形成商业步行街特色。就能成为吸引行人重要因素,同时也把自己介绍给外地来的游客。这样不但能增强本地游客自豪感,且能增强外地游客认同感。

三、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有如下要素

客户定位:客户群定位是决定商业街规模、形态和风格重要设计依据。对客户社会阶层、购物心理和行为习惯分析是商业街设计基础。为中低端客户服务的商业街侧重一站式消费体验,规模较大,入口处常配置大型购物中心,街道网络比较复杂,街道尺度较大,利于人流集散;为高端客户服务商业街人流较少,街道简洁、空间灵活、尺度亲和。

商业业态:商业业态构成、比例分布是商业街设计基础。处理好商业、餐饮、娱乐等业态档次和相互关系决定了和商业街日后发展趋势。一般消费档次越高、休闲氛围越浓商业街餐饮、娱乐休闲所占比重越高。

商业主题:商业步行街要有主题性,商业主题要和客户定位和商业业态相符合,和人流能有很好互动,让消费人群能参与,即所谓体验式消费。无论是三里屯VILLAGE动感时尚,SOLANA蓝色港湾北美格调,或是朝外SOHO胡同情结,成都锦里巴蜀文化,都有以文化为包装商业主题。这种主题有时是直截了当的甚至夸张放大,有时又可是婉转含蓄或温馨宁静,好的商业主题使步行街有自己的灵魂,形成步行街鲜明特色。

建筑造型:建筑物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理想气氛应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自然形成传统商业街诱人之处在于其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铺面杂拼在一起,形成多元而统一效果。新设计商业街常因人为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意境,设计师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店铺共生效果。不同风格建筑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小镇风情。即便是同样设计不同单元,也通过材质、颜色变化,加强外观差异化。商业街魅力就在于繁杂多样立面形态的共生。这也是商业街与大型百货商厦区别。

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据自身商业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建筑外观设计仅是个基础平台。店家最起码需安装招牌,有些连锁店还需改为特定颜色、样式。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常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元素。失控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效果。所以成熟商铺外观设计应考虑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表面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饰设计、也要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建筑设计深度上,必须以装饰精度来对待商业街立面设计。标识、景观、美陈: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形成,除决定于建筑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还取决于标识、景观、美陈等元素运用。优秀标识设计能大大提升商业街品牌效应和文化内涵,强化客户视觉感受和行为体验。与商业街所要表现的主题相辅相成。同时标识还能将功能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加顾客愉悦感。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若想使这界面更具亲和力,就需从景观、小品角度深化商业街设计。

结束语:

商业步行街设计不应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还应重视它所给人的心理感受。形成舒适、活跃而有新意的视觉与空间效果,创造出步行街环境艺术个性,在其设计中应从步行街各组成要素特性和功能出发,考虑当地历史传统、文化特色,体现对“人”关怀,实现良好交通体系,展现丰富空间形式,塑造完整空间环境意象和独特人文景观,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把城市“名片”和“客厅”更好地展现给市民和游客。

参考文献:

[1]张小非.浅谈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山西建筑 .2013.05.

[2]邓雪娴.商业步行街设计回顾与思考.建筑学报 .2012.04.

[3]曹颖.商业步行街展示设计课题的教学组织方法研究.设计艺术研究. 2017.06.

[4]黄友慧.商业步行街坐具设计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探究.江西建材. 2017.06.

[5]张欣.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空间营造.福建建筑. 2017.03.

论文作者:黄挺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  ;  ;  ;  ;  ;  ;  ;  

浅谈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论文_黄挺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