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华
浙江嘉越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住房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裂缝是影响房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处理好混凝土裂缝的工作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阐述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接错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类型及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由温差产生的裂缝属于比较细小的裂缝,这种裂缝很常见,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的建筑结构伤害,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如果长时间不对这些温差造成的裂缝进行休整,将会令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主要有气温变化和水化热两种情况。
气温变化主要在混凝土施工阶段造成影响,混凝土对气温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突发的天气变化对混凝土施工影响很大。比如骤然降温,混凝土表面和内部产生温差,混凝土会因为温差膨胀或者收缩,混凝土内部会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如果过大,甚至超出混凝土可以抵抗的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而水化热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结果。混凝土浇筑成型以后,水泥在内部会慢慢水化,水化的过程会释放热量,导致混凝土里面的温度比外面高,同样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混凝土无法承受这个温度应力的时候就会产生裂缝。
2 混凝土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在自身干燥的过程中产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尤其是大风、高温、干燥的环境,更容易产生这种裂缝。当然,水泥的质量,材料的比例等因素也可能造成收缩裂缝。
3 材料混合比例不当
我们通常所用的混凝土是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砂石、碎石作辅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加水以及其他外加剂搅拌后配置出来的。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加水过多、水泥过量,砂石比例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
4 施工问题及养护不当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不控制好施工工艺很容易出现问题。在浇筑前搭建的模板一定要牢固,否则很容易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导致结构不稳。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怒振捣均匀,会导致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可能产生空洞、蜂窝、气孔。如果浇筑完成后没有进行正确的养护,使得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水分过快蒸发,也容易产生裂缝。
二、控制裂缝的方法
1 设计构造方法
在设计前期,必须仔细、全面的思考结构约束,要为结构的变形未雨绸缪,把结构的变形保留出来。对于钢筋和纵筋,还有箍筋是配置它们构造,并且合理。在设计构造的过程中,结构不能由突然的变化,应力的集中要减少。如果地基表变,时凸时凹,或者体型非常复杂的建筑物就要缩小伸缩缝之间的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结构上,可以用抗剪与抗拉强度来提高圈梁,或者构造柱的整体感,这也是控制裂鏠的措施,还有就是我们可以放置抗裂的钢筋,在一些没有钢筋和钢筋很少的地方,放置抗裂的钢筋可以控制圈梁与构造柱的拉应力,这样也能控制裂缝。
2 从原材料和配合比采取的方法
水化热漫升这一措施,在原材料和配合比上可以运用到。我们在混凝土上利用这一原则。
(1)应选择这样的水泥:低矿渣,低水化热且凝结了很多的时间。选用连续集来配粗集欧,用中砂做细集料,掺一些能缓凝剂或减水剂,再掺一些掺合料,用粉煤灰或矿渣粉。
(2)在对配合比进行设计时,混凝土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如果是要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量,可以用一些提高掺合实含量、降低掺合料和粗集欧水胶比例的方法来实现。
(3)在配合比设计后,对混凝科的配合进行检测时,以60天的时间抗压力的强度来调控。
3 改进振捣工艺
改进振捣工艺时,在浇捣时要使用振动棒,用行列式的方法排列进行快插慢拔,用行列式的方法排列垂直进行振捣,振捣的时间也要注意,必须以混凝土的坍落程度来判断振捣的时间,振捣的时间不太长,也不能太短。送混凝科的时候,必须避免混凝土结构变化大的情况,一般这种情况都是由于重力造成的。在雨水天气、或者大风的天气,不能浇混凝土。浇灌混凝土成型了,,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缝或裂开的情况,要对其准备好水,为它保温。
4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在为混凝进行浇灌并建筑时,要一边浇捣,一边建筑,这样有计划的,分步骤的把混凝科建成。在浇灌并建筑混凝科的时候,又分几层。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开始浇筑下层混凝土,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上的初凝时间,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①消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上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露出租骨科;②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士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水;③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使用接浆的措施。
5从施工方面采取的方法
施工前,第一要做的事便是制订方案,针对施工制订一定技术方案,把握好温度,对混凝土进行施工。
(1)要对温度控制进行设计,还有设计温度控制的测试。一般以使用的原材料,材料的配合比例,施工的环境、施工制订的方案和采取的工艺为依据进行设计。这个设计主要是为了浇灌和建筑混凝科后对其进内外部的温度测试与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能超过75摄氏度,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度区别不能高于25摄氏度,一般我们是要想办法减少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时,通常会用材料遮住它,以避免强烈的阳光晒到混凝土,如果是模板表面或钢筋,通常对它们降温就是的上面洒水。
(2)前面以提到,对混凝土进行浇灌和筑造时,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也可以用分块的方法。通常是用分层的方法。在浇灌和筑造时,要以之前的温度控制的设计为依据,如果筑造的混凝土结果不是很大,或者可以满足我们的温度控制中的数据,那么最后一次就把混凝土筑造完。如果用分层的方法,在筑造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凿毛,是要在上一层做好后,对下一层的上面做凿毛,两层之间的最合适的温度区别是不超过20摄氏度,每层之间的间歇时间最好保持在7天,不要超过7天。分块的方法做混凝土,也需要对其做一些处理。比如,两块之间有一个纵向的缝,必须对其用平行的结构,做完混凝土后,拆模拆模完成后,在对缝隙做凿毛。用分块的方法做混凝土会产生后浇段,如果想要继续施工必须对温度进行检测,等温度跟设计中的温度差不多的时候才能继续做混凝土。在气温特别低的天气里,不要做混凝土,筑好后,要把它放入模内,温度也不能太低,必须是5摄氏度以上。如果是在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在施工中利用设备对其吹冷风来解决,也可以在混凝土里面加冰的水,温度不超过28度就行,一般在炎热的夏天都会运用这两种方式来解决。做砼的施工阶段里,不能在太阳下,如果温度高,不能为其搭一个夏天的棚来防晒。在炎热的夏天,混凝土的筑造必须使它薄一点,要为其降温。
(3)混凝土保护主要还是内部降温,外部保护的方法。混凝科的内部一般放置可以冷却它的水管,在水管中放冰水,对其进行降温。筑好混凝科后还需要收浆,如果想使混凝土的强度比较高,收浆后要用东西把混凝科盖住,然后在上面洒水。对了混凝土的保养还有采用化学物质的方法,如硅酸盐水,使用它至少要14天才行,如果是其它材料调成的水泥就需要用至少21天的时间时行养护。在普通的天气情况下就必须对混凝科的外部保温,如果天气突然变冷,气漫下降很多,这样的养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养护的时间必须加长。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通常混凝土台果裂开或有缝一般是因为设计或者施工,也可以是材料和筑造工艺上出了问题。混凝土出现的开裂与有缝也告诉了各环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出开开裂和有缝的原因,在筑造混凝土过程中保证它的结构。
论文作者:朱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水化论文; 方法论文; 过程中论文; 时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