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商品的进口定价权、进口价格与进口策略_中国资源论文

进口定价权、进口价格与不同类型商品的进口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同类型论文,战略论文,商品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货物进口贸易得以迅速发展。2001年我国进口贸易额约为2435.5亿美元,占世界总进口额比重仅为3.95%,2002年至2004年进口的环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为21.2%、39.8%和25.9%,2005年至2008年进口增长率仍保持在17%以上的速度,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进口额出现减少,但占全球总进口比重却增长到8.3%,2010年至2012年我国进口恢复增长,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的进口额达到18182亿美元,占世界总进口额的10.5%。2001-2012年期间,我国进口额增长了6.5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

      我国进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利用外资等方式融人国际分工、参与全球化。加工贸易的特点就是大进大出,大量进口原材料、中间品、核心零部件等,经过加工组装后再出口,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另外,本土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中高技术产品。总的来看,通过进口资源能源缓解我国资源能源瓶颈,通过进口中高技术产品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技术水平的提升,进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

      但是,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进口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带来我国对进口商品定价权的提升。相反,我国进口商品定价权缺失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存在“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的现象①。在国际市场中,虽然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总进口量的65%,但是没有定价权。不仅是铁矿石,石油、铜、粮食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也面临类似局面,供需矛盾突出,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加,海外收购遭遇阻力,对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只能被动适应。根据我国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诸如原油、成品油、铁矿石和铜等原材料的进口价格大部分都保持着极高的增长速度。可见,我国进口增加对全球商品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仅仅体现在需求拉动方面,并没有掌握商品的国际定价话语权,要随时被动承担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风险,这也正成为制约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一道“魔咒”②,作为最大的国际买家在定价权上的缺失,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③。

      进口价格上涨或者波动幅度较大,除了会直接导致我国付出较大的支付成本,还会间接导致我国国内消费价格提升、生产成本提升,进而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国内经济以及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另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进口价格的快速攀升会产生诸如贫困增加④、社会动荡⑤和国内通货膨胀加剧⑥等重要社会经济问题。

      对于我国来说,提升进口商品的定价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也迫在眉睫。那么,在我国进口商品中,进口商品定价权缺失或者进口价格变化问题整体情况如何?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我国处于被动地位、缺失进口定价权?影响不同类型商品进口定价权缺失或者价格的因素是否一致呢?我国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我国进口定价权呢?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将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对我国进口商品定价权缺失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定量分析影响我国进口商品定价权缺失和价格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与已有针对中国进行研究的文献相比,本文的贡献是:已有文献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文字说明或者简单的描述统计分析,本文利用大量的产品微观数据,用计量方法针对影响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已有文献基本上都是针对我国某类商品或者某个商品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这样分析得出的结论缺乏一般性,本文针对2178种商品进行分析,使研究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一般性;本文构建了新的商品分类框架,考察了影响不同类型商品进口价格的因素及其差异性,这样的研究结论将具有更强的政策借鉴意义;另外,在对商品进行分类时,本文克服已有分类方法的不足,构建了更加科学的商品分类框架。

      一、文献综述

      世界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进口价格快速攀升这一问题,国外不少学者都对进口价格问题进行了研究。一部分相关研究表明,进口价格上升会导致进口国的贫困增加。例如,Warr和Yusuf发现世界粮食价格上涨恶化了印度尼西亚的贫困问题⑦。Dartanto考察了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和粮食进口关税对印度尼西亚贫困问题的影响⑧。Ivanic和Martin对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国家的贫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贫困的增加远远大于收入的增加⑨。Rodriguez、Rodrigues和Salcedo也认为,近年来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虽然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粮食生产国收入,但更多地会造成贫困和社会动荡问题⑩。进口价格还会对国内价格产生传导效应,加剧通货膨胀问题。Mundlak和Larson发现世界价格的变化大多传导到了国内价格中,且是国内价格变动的主要组成部分(11)。Adam也发现,近年来世界粮食价格的高速增长对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和非粮食市场具有传导效应(12)。Loening等的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国内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汇率和国际价格(13)。

      影响世界市场上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Dawe认为主要原因包括:生物燃料需求增加;石油价格的上涨提高了燃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价格;中国和印度日益增加的资源需求降低了两国谷物类商品和含油种子商品的净出口;短期的供给冲击如天气原因;早些年较低的世界价格降低了生产需求;短期贸易政策的改变,如放松对进口的限制而加大对出口的限制(14)。Loening等人认为高食物价格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需求增加;主要食品生产国歉收;由于燃料、化肥和交通费用增高带来的产品成本增加;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加;一些国家限制出口(15)。Mitchell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在生产生物燃料方面日益增大的需求(16)。Krichene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些重要的工业国家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的低利率和美元汇率的大幅贬值(17)。Algieri则将影响小麦价格的因素分为了四组:特殊的市场因素,广泛的宏观经济决定因素,投机组成因素和天气变量(18)。Hayakawa和Yang(19)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影响进口价格的因素包括进口国的进口需求、进口国国内竞争程度和进口国偏好的异质性程度(20)。Rodriguez等则将影响世界粮食价格的因素分为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供给方面的冲击包括气候变化和公共政策(如提高出口关税,增加存货,增加对某一特地地区或国家的供应)等,需求方面的冲击则包括收入变化、农产品的新用途、农产品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外汇市场的影响等(21)。

      与国外研究相比,针对进口价格影响因素的直接研究较少,国内学者更多停留在进口定价权缺失问题的简单文字分析和统计描述探讨阶段。例如,苏良和唐方方、白明认为我国首先需要限制产能,减少需求(22)(23)。王万山和伍世安、周建波和金芙杰认为需要整合国内力量,形成有效的谈判力量,组建价格卡特尔联盟(24)(25)。吴朝阳认为需要稳步完善我国期货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期货市场(26)。白明认为有必要建立原材料储备体系,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海外能源资源基地(27)。

      总的来看,国外关于进口价格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国内部分学者也针对我国进口商品定价权缺失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借鉴,但是,与国外已有研究相比,关于我国进口定价权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从研究视角来看,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铁矿石、粮食等具体商品的研究,研究结论不具有普适性。从研究方法来看,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简单的文字描述或者统计分析,缺乏基于微观数据的计量实证分析。基于此,本文将利用SITC Rev.3五位码下的2178种商品的数据,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商品进行分类,考察我国不同类型商品进口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二、商品分类方法和测度指标

      (一)商品分类方法

      为了考察不同类型商品进口定价权缺失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本文将对进口商品进行分类,以具体考察每一类商品进口定价权的缺失情况。目前,学术界对商品进行分类的主流做法是按照技术复杂度进行分类。基本做法是:首先,计算出每一种国际贸易商品的技术复杂度指数;其次,按照技术复杂度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和分类。

      技术复杂度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要特别指出的是,已有文献基本上都是按照技术复杂度分类方法把所有商品都赋予技术标签、根据技术标签数值的大小进行归类,这种做法与现实情况有所不符,对于大部分技术特征比较明显的工业制成品,这种分类方法比较合适,但是,对于技术特征不明显的产品特别是资源类产品,这种分类方法就不合适了。已有研究没有把一些技术特征不明显的产品专门进行归类或者剔除,为了避免自然资源等因素对国家贸易结构的干扰,本文将资源类等非技术性商品单独进行归类。这是已有文献没有考虑的。

      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做法是:首先,将贸易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然后,将初级产品分为农业型初级产品和非农业型初级产品。非农业型初级产品指的是自然资源如矿石、能源等,农业型初级产品指的是农林牧等产品。工业制成品按照技术复杂度指标进行排序均分为低、中和高技术工业制成品三类。本文按照SITC Rev.3五位码对贸易商品进行了分类,并且统计了每一类商品的种类数和代表商品,具体见表1所示(30)。以此商品结构分类框架为标准,本文对不同类型商品的进口定价权缺失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测度指标

      本文选用HHI指数来衡量进口商品的市场集中度情况,用R指数来衡量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用E指数来衡量进口价格弹性。这三个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进口商品市场属性及其价格变化特点,也可以反映进口国在进口商品时定价权的大小。

      1.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

      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指数),简称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本文使用此指数来衡量国际市场上进口市场或出口市场的集中度情况。计算公式是:

      

      HHI越接近于1,表明市场集中程度越高。一般来说,如果某类商品的进口国HHI指数大于出口国HHI指数,就说明进口国(买方)比较集中、具有较大的垄断势力,进口国具有较大的定价权;相反,如果某类商品的进口国HHI指数小于出口国HHI,就说明出口国(买方)比较集中,出口国具有较大的定价权。本文同时计算了我国进口的每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买方和卖方的HHI指数,以便对买卖双方的垄断势力进行对比。

      2.动态比价指数(R指数)

      动态比价指数(R指数)用来衡量某种商品本年和上一年的价格比与本年和上年市场权威价格比的动态比价。计算公式是:

      

      3.进口需求弹性指数(E指数)

      进口需求弹性也称进口需求价格弹性,是指进口数量变动的百分率与进口相对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计算公式是:

      

      三、我国进口商品市场属性及其价格变化特点的统计分析

      1.全部商品的整体情况

      (1)在世界市场上,卖方集中程度高于买方的商品种类数较多。从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状况来看,绝大部分商品的出口集中度高于进口集中度,即卖方集中程度高于买方的商品种类数较多。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具体见表2),在1998-2012年期间,买方集中程度高于卖方的商品种类数一般在290~450种范围内浮动,卖方集中程度高于买方的商品种类数一般在1700~1850种范围内浮动。在买方集中程度高于卖方的商品中(进口HHI>出口HHI),我国具有定价权(R<1)商品的种类数大于没有定价权商品的种类,在卖方集中程度高于买方的商品中(出口HHI>进口HHI),我国具有定价权(R<1)商品的种类数也大于没有定价权商品的种类。2012年,在304种买方集中度较高的商品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商品的种类数是174种,在1829种卖方集中度较高的商品,我国具有定价权(R<1)商品的种类数是1029种。

      (2)在单独考虑我国进口商品的定价权时,具备定价权的商品种类数略微高于不具备定价权的商品种类数。在1998-2012年期间,具备进口定价权(R<1或E>l的情况下)的商品种类数在大部分年份里(9~10年)略微高于不具备进口定价权的商品种类数,但差别极小。在少数年份里,不具备进口定价权的商品种类数更多。总的来看,无论是我国进口具备进口定价权的商品种类数,还是不具备进口定价权的商品种类数,都没有明显的态势分布,也没有一个显著的变化趋势。各年种类数分布较为平均,没有过于明显的变化。

      2.不同类型商品的情况分析

      

      从世界市场来看,绝大部分农业型初级产品,绝大部分低技术、中等技术、高技术产品,都是卖方市场的集中度高于买方市场;非农业型初级产品买方市场集中度较高或卖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产品各占一半左右。表3是2012年中国进口不同类型商品的指数统计分析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农业型初级产品。从世界市场整体来看,大部分农业型初级产品一直是卖方集中程度高于买方。在买方集中度较高或卖方集中度较高的商品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基本上都占一半左右。2012年,在统计的482种商品中,111种商品属于买方集中度较高,其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是50种;371种商品属于卖方集中度较高,其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是180种。在统计的485种商品中,在1998-2012年期间,大部分年份具备进口定价权(R<1或E>l的情况下)的商品种类数较多,2012年,R<1的商品种类233种,E>l的商品种类数是292种。

      (2)非农业型初级产品。从世界市场整体来看,大部分非农业型初级产品也一直是卖方集中程度高于买方。在买方集中度较高或卖方集中度较高的商品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基本上都占一半左右。2012年,在统计的79种商品中,36种商品属于买方集中度较高,其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l)的商品种类是17种;43种商品属于卖方集中度较高,其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是19种。在统计的79种商品中,2012年,R<l的商品种类36种,E>1的商品种类数是42种。

      (3)低技术产品。从世界市场整体来看,大部分低技术产品也一直是卖方集中程度高于买方。在买方集中度较高或卖方集中度较高的商品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基本上都占一半左右。从世界市场来看,2012年,在统计的524种商品中,49种商品属于买方集中度较高,其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是27种;475种商品属于卖方集中度较高,其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是267种。仅从中国自身来看,在统计的475种商品中,2012年,R<1的商品种类295种,E>l的商品种类数是237种。

      (4)中等技术产品。从世界市场整体来看,大部分中等技术产品也一直是卖方集中程度高于买方。在买方集中度较高的商品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较多。从世界市场来看,2012年,在统计的546种商品中,62种商品属于买方集中度较高,其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是45种;484种商品属于卖方集中度较高,其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是291种。仅从中国自身来看,在统计的547种商品中,2012年,R<1的商品种类337种,E>l的商品种类数是218种。

      (5)高技术产品。从世界市场整体来看,绝大部分高技术产品也一直是卖方集中程度高于买方。在卖方集中度较高或买方集中度较高的商品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都较多。从世界市场来看,2012年,在统计的542种商品中,66种商品属于买方集中度较高,其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是45种;476种商品属于卖方集中度较高,其中,我国具有定价权(R<1)的商品种类是282种。仅从中国自身来看,在统计的542种商品中,2012年,R<1的商品种类327种,E>1的商品种类数是214种。

      3.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情况分析

      

      在1998-2012年期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从我国自身进口结构来看,进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农业型初级产品、非农业型初级产品、中等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所占份额都表现为增加的态势。其中,非农业型初级产品所占份额增加幅度最大,所占份额从1998年的1.86%增加到2012年的8.18%,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进口了大量的铁矿石、石油等资源能源类商品。另外,低技术产品在我国进口中所占份额大幅度下降,所占份额从1998年的23.19%下降到2012年的6.59%,下降了大约17个百分点。(2)从我国进口占世界的比重来看,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非农业型初级产品一枝独秀。我国每类商品进口规模占每类商品世界进口总额的比例都表现为增加的态势。其中,我国进口低技术商品占世界低技术商品进口总额的比例增加的幅度最小,仅增加了大约一个百分点,从1998年的2.98%增加到2012年的3.90%,非农业型初级产品所占份额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大约20个百分点,从1998年的3.39%增加到2012年的23.18%,其他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大约增加了5个百分点。(3)从我国进口商品没有定价权(进口HHI<出口HHI,且R>1)的情况来看,2012年,在不同类型商品中,大约都有三分之一左右(35%~40%)的商品是没有进口定价权的,占同类商品进口的比例都在三分之一左右(28%~42%)。

      四、我国进口商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

      考虑到不同类型商品的特点及其差异性,本文构建了如下计量方程:

      首先,针对所有商品建立的计量模型如下:

      

      其次,针对初级产品建立的计量模型如下:

      

      最后,针对技术类商品建立的计量模型如下:

      

      影响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如表4所示,除了我国经济发展规模、我国进口规模、我国出口规模、世界出口规模和世界平均出口价格外,本文还重点考虑了以下因素对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具体如下:

      (1)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也会影响我国进口商品价格,人民币的购买力越强,进口商品越便宜。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时,不同学者既有使用名义有效汇率的(31)(32)(33),也有使用实际有效汇率的(34)(35)。本文选择实际有效汇率进行实证分析。

      (2)国内工业品价格变化。国内工业品价格变化对进口商品的价格也会产生影响,国内工业品生产价格变化越便宜,进口商品的价格也必须降低以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本文采用许伟和傅雄广的方法,用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衡量国内替代产品的价格变化。

      (3)国际运输费用。国际运输费用是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影响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于大多数商品都采用海上运输方式,本文参照叶海燕和李锦(36)的做法,选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衡量海运费成本。

      (4)单独考虑资源能源类商品进口时,国内自然资源禀赋、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相对要素禀赋以及期货交易情况都会对其价格形成产生影响。国内自然资源越丰富,对进口资源能源类商品的需求相应越小。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相对要素禀赋越高,国内生产效率越高,进口需求相对越小。国内期货交易越有效,对资源能源类商品的价格影响越大,越有利于形成利于我国的进口价格。本文借鉴祝树金等的做法(37),以人均陆地面积反映国内自然资源禀赋,以资本劳动比衡量国内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要素禀赋。国内期货市场交易情况则以年度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金额作为衡量指标。

      (5)单独考虑技术类商品进口时,参照魏后凯和吴利学(38)、金碚(39)等的做法,选取全国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数以及专利授权数量,作为衡量国内科研支出和研发力度的衡量指标。

      

      (二)数据情况

      我国进口价格、进出口规模、世界出口规模和世界平均出口价格数据均来源于UN Comtrade数据库。国内GDP、工业品出厂价格、陆地面积、人口数量、劳动力、资本形成、年度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金额、全国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全国大中型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和专利授权数量均来自于Wind数据库。本文研究的时间是1998-2012年。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对进口价格、进出口规模、世界出口规模、世界平均出口价格、国内GDP、资本形成、年度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金额和全国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均按1998年不变价格进行折算。

      (三)计量结果及分析

      1.基于全部商品样本的回归结果

      实证分析使用Stat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从回归结果表5来看,可以发现:(1)中国的进口规模对进口价格为正影响,即我国进口规模越大,进口价格越高,但是,只有在单独考虑国内进口规模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时,进口规模才显著,加入其他变量后,进口规模不具备显著性。总的来看,这与“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的现状是相符的。(2)中国GDP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正效应,即我国GDP越大,进口价格也越大。(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体现了我国货币的购买能力,与进口价格呈反向变动。人民币汇率越高、购买力越强,进口价格越低,且影响显著。(4)国内替代品价格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也会增加,二者呈同向变动,但是,国内替代品价格对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国内替代品价格增加,这说明国内产品相对于进口商品的竞争力是下降的,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是增加的,在供给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整个市场处于卖方市场,此时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获得较多的利润。(5)商品的世界出口规模反映了每种商品的世界总供给量,商品的世界出口规模越大,我国商品进口价格就越低,而且,商品世界出口规模对我国商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是一致的。(6)商品的世界平均出口价格越高,我国进口价格也越高,但是,世界平均出口价格对我国进口价格的正向影响是不显著的。(7)中国出口规模与进口价格同向变动,且显著。也就是说,我国出口规模越大,进口商品价格越高,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出口中包含很多进口商品,我国出口越多,需要进口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及资源能源就越多,从而导致我国进口商品价格提升。(8)国际运输费用与进口价格同向变动,但并不显著。(9)上期价格会对本期进口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影响,上期价格越高,本期进口价格就越高。

      总的来说,我国进口规模、我国GDP、我国替代商品价格、商品的世界平均出口价格、中国出口规模、国际运输费用和上期进口价格对我国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正效应,人民币汇率和世界出口规模对我国进口价格的影响是负效应。其中,国内GD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商品世界出口规模、中国总出口规模和上期商品进口价格对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

      2.基于农业型、非农业型初级产品的分类回归结果

      (1)农业型初级产品

      从回归结果表6来看,可以发现:在9个基本自变量中,只有我国进口规模、世界出口规模、上期进口价格等3个因素对我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他因素对我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这一结果与基于全部商品样本的回归结果是不同的,主要差异在于我国进口规模因素对我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对全部商品的影响不显著,国内GD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中国总出口规模3个因素对我国全部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农产品的影响不显著。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我国是农产品进口大国,进口的增加速度十分迅猛,我国农产品进口在全球总贸易量中占据很大的份额,我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用于国内居民消费的,而不是主要用于生产后出口的。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农产品最大的进口国,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长期保持贸易逆差。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增长规模在近年来扩张非常之快,从2004年的46.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500亿美元,201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867亿美元,其中,出口678.3亿美元,进口1188.7亿美元,贸易逆差510.4亿美元。以大豆为例,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植物油、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带动了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多年来国内大豆产量没有大的增长,近年来反呈下降的趋势,而国内需求日趋旺盛,导致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自1996年起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3-2006年连续四年进口量超过2000万吨,2007-2008年进口大豆突破3000万吨,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4255万吨,首次超4000万吨,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6338万吨,约占全球总贸易量的60%(40)。

      另外,从3个新的因素来看,资本劳动比、人均陆地资源占有面积对我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负效应、不显著,只有国内商品期货交易规模对我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负效应,这说明我国国内商品期货交易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的稳定。农产品特别是大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中国的需求都非常大,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加剧了我国的水和土地资源的短缺,我国将无法生产足够的农产品,从而加大进口规模,这将进一步刺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升。

      (2)非农业型初级产品

      

      从回归结果表6来看,可以发现:在9个基本自变量中,我国进口规模、我国工业品价格变化、国际运输成本、上期进口价格等4个因素对我国非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他因素对我国非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这一结果与基于全部商品样本的回归结果也是不同的,主要差异在于我国工业品价格变化、国际运输成本对我国非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对全部商品的影响不显著。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1)非农产品主要是资源能源类产品,是为我国工业生产服务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内工业品价格变化对非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十分显著,资源能源等非农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卖方垄断的,国内工业品价格增加,就会导致非农产品出口企业提高出口价格以分享我国企业的利益。(2)与其他类型商品相比,资源能源等非农产品具有特殊的属性,即体积大、重量大、密度大,运输成本较大,运输成本在销售价格中占较大的份额,因此,国际运输成本对非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比较显著。以铁矿石为例,目前铁矿石国际贸易基本集中于海运贸易,通过铁路运输和其他方式运输的比重不足10%。2012年全球铁矿贸易总量为11.3亿吨,海运贸易量超过10亿吨,超过全部铁矿贸易总量90%,海运贸易已成为国际铁矿贸易的主要模式。海运费在铁矿石到岸价中占据相当重要的比例,海运费升高,使得中国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到岸价格,部分年份中国支付金额的2/3是为运费买单。由于到中国的海运距离不同,巴西和澳大利亚这两个中国的主要进口国家,在离岸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到岸价出现悬殊差距,最高的年份,两者间差距超过40%。由于中国较晚介入海运市场,与海运企业合作欠缺,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海运费一直高于日本。一般情况下,从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费是日本的2.3倍左右,从巴西到中国的运费是到日本的1.3倍左右(41)。

      

      另外,从3个新的因素来看,资本劳动比、人均陆地资源占有面积对我国非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负效应、不显著,只有国内商品期货交易规模对我国非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负效应,这就说明我国国内商品期货交易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我国非农产品进口价格的稳定。以铁矿石为例,目前铁矿石的定价机制并不完全由供需关系决定,主流定价方式是参考国际铁矿石价格指数,而该指数只是取很少样本,这些小样本矿石决定整个市场价格。这种定价机制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铁矿石供应商相对集中,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而国内钢厂分散,在市场定价中缺少议价能力(42)。当我国铁矿石期货上市之后,会将贸易商、钢厂、资本以及矿商等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机地结合,矿商的绝对控制权会被有效稀释,通过铁矿石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有助于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控制成本波动风险,提升企业盈利空间。

      3.基于不同技术类型产品的回归结果

      (1)低技术产品。从回归结果表7(方程1~4)来看,可以发现:在9个基本自变量中,我国工业品价格变化、商品世界出口规模、国际运输成本、上期进口价格等4个因素对我国低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他因素对我国低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这一结果与基于全部商品样本的回归结果也是不同的,主要差异在于我国工业品价格变化、国际运输成本对我国低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对全部商品的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低技术商品的特点导致的,一般来说,低技术商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方面,进口的低技术商品对国内工业品特别是同类低技术商品价格的变化极其敏感,二者之间的价格变化保持同向关系,国内工业品价格上升,进口商品就具有一定的提价空间,国内工业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为了进入中国,必须降低价格;与此同时,低技术类商品的国际贸易具有价格低、规模大的特征,国际运输成本在到岸价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从而导致国际运输成本对低技术商品价格的影响比较显著。

      

      (2)中等技术产品。从回归结果表7(方程5~8)来看,可以发现:在9个基本自变量中,我国进口规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商品世界出口价格、上期进口价格等4个因素对我国中等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他因素对我国中等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这一结果与基于全部商品样本的回归结果也是不同的,主要差异在于我国进口规模对我国中等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对全部商品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是因为中等技术商品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其中大部分进口是由本土企业主导的,而不是由外资企业主导的,本土企业主导的进口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不是类似于公司内贸易的内部定价,从而我国进口规模是影响进口商品价格的显著因素,也正是由于是市场价格,买方无法规避汇率风险,因此,实际有效汇率也是影响进口价格的敏感因素。

      (3)高技术产品。从回归结果表7(方程9~12)来看,可以发现:在9个基本自变量中,商品世界出口价格、中国出口规模、上期进口价格等3个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他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这一结果与基于全部商品样本的回归结果也是不同的,主要差异在于商品世界出口价格对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对全部商品的影响不显著,中国出口规模对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全部商品的影响显著为正。主要是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技术商品进口是由外资企业主导的公司内贸易,在国际市场上,高技术商品具有垄断性,属于卖方市场,卖方是价格的制定者,而且,为了避免技术外溢,跨国公司对我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很多,向我国的出口主要是与在我国的子公司之间的公司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进口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的真实价格,而是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目标,为了保持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制定的非市场价格(转移价格),不受市场一般供求关系影响。正因如此,我国高技术商品进口价格与这类商品的世界出口价格是显著正相关的,与进口规模、汇率都不显著相关。另外,与其他样本的回归结果都不同,高技术商品的回归结果认为,我国出口规模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是负效应,这种与一般分析相反的结论,也可以用公司内贸易来解释。

      (4)技术性因素影响。针对科技研发指标的回归结果来看,技术含量越高的商品,其进口价格对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专利授权数量等因素越敏感。这三个指标对高技术商品进口价格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负效应,对低技术商品进口价格的影响都不显著,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对中等技术商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负效应,专利授权数量对中等技术商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总的来看,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专利授权数量等指标的增加,即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会导致我国各类技术性商品的进口价格下降,对高技术商品的影响最为显著。我国技术水平提升,导致国内可生产的替代性商品的质量就越高,对进口商品的冲击就比较大,从而导致进口价格的下降。

      五、基本结论

      本文基于SITC Rev.3五位码下的2178种商品的数据,利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动态比价指数(R指数)和进口需求弹性(E指数)对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资源类等非技术性商品单独进行归类,并利用技术复杂度指数对技术类商品进行分类,利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不同类型商品进口价格的因素及其差异性。本文的主要发现是:

      (1)在世界市场上,从全部商品来看,绝大部分商品的出口集中度高于进口集中度,即卖方集中程度高于买方的商品种类数较多;从不同类型商品来看,绝大部分农业型初级产品,绝大部分低技术、中等技术、高技术产品都是卖方市场的集中度高于买方市场;非农业型初级产品买方市场集中度较高或卖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产品各占一半左右。

      (2)从整体上来看,我国GD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商品世界出口规模、我国总出口规模和我国上期商品进口价格对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从细分商品来看,影响我国不同类型商品进口价格的显著性因素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3)对于初级产品来说,世界出口规模对农业型初级产品进口价格影响显著,我国工业品价格变化、国际运输成本对我国非农业型初级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我国进口规模、国内商品期货交易规模对初级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都是显著的。

      (4)对于技术类商品来说,我国工业品价格变比、国际运输成本对低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我国进口规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世界出口价格对中等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世界出口价格、中国出口规模对高技术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专利授权数量等指标的增加,会导致我国各类技术性商品的进口价格下降,对高技术商品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负效应,对低技术商品的影响都不显著。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我国是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大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正处于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根据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的发展态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我国将会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通过扩大进口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可见,如何提高我国进口定价权,保持进口价格稳定,避免价格大幅波动,是提高贸易利益、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世界加工厂的地位来看,我国在今后的数年将继续大量进口农业型初级产品、非农业型初级产品、中等技术、高技术产品,以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消费的需要。因此,对于政府来说,由于不同类型商品属性不同,影响进口价格的因素也不同,政府必须对不同类型商品进口价格实施“分类治理”,制定一刀切政策的时代已经过去,针对不同类型商品制定有差异的政策才有效。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1)针对非农业型初级产品,我国要想提高进口商品的定价权,必须降低国际运输成本。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国际运输业。近年来,虽然我国国际运输能力有所提升,空运和其他运输发展较快,但是,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海上运输方面。海上运输是很多进口商品的主要运输途径,这直接影响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因此,我国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有利于降低进口价格,也有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2)针对农业型初级产品,必须完善国内期货交易市场,提高期货交易规模。我国应当对现有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减少审批环节,完善上市体制和上市方式,以期推出更多成熟有效的期货品种,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商品价格的引导作用。(3)针对高技术产品,由于发达国家对高端技术的控制日益严格,发达国家对出口高科技产品到中国的出口限制越来越多,我国要想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术是很困难的,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必须依靠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加自主供给。这就要求我国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培养大批高端研发人员。另外,调整人民币汇率、我国出口规模等手段,也是可行的办法,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感谢唐金萍在数据收集和处理等方面的贡献。

      ①张涵、苏玲:《我国谋求国际贸易定价权》,载《北京商报》,2010年5月17日。

      ②吴朝阳:《中国大宗进口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原因及优化》,载《经济全球化》,2011年第11期,第65-69页。

      ③唐衍伟、黄运成、杨婕:《中国石油进口参与国际定价权的现状、趋势及策略分析》,载《资源科学》,2007年第1期,第184-189页。

      ④Maros Ivanic,Will Martin,"Implications of higher global food prices for poverty in low-income countries,"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39,2008,pp.405-416.

      ⑤J.Loening,D.Durevall,Y.Ayalew Birru,Inflation dynamics and food prices in an agricultural economy:The case of Ethiopia,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969,2009.

      ⑥Christopher Adam,"On the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of food price shocks in low-income countries," Journal of African Economies,Vol.20,No.1,2011,pp.63-99.

      ⑦Peter Warr,Arief Anshory Yusuf,"International food prices and poverty in Indonesia," The Arndt-Corden Division of Economics,Vo.19,2009,pp.1-33.

      ⑧Teguh Dartanto,"Volatility of world rice prices,import tariffs and poverty in Indonesia:A CGE-micro-simulation analysis," Economics and Finance in Indonesia,Vol.52,No.3,2010,pp.335-364.

      ⑨Maros Ivanic,Will Martin,"Implications of higher global food prices for poverty in low-income countries,"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39,2008,pp.405-416.

      ⑩A.Rodríguez,M.Rodrigues,S.Salcedo,"The outlook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Americas:A perspective o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2010.http://ageconsearch.umn.edu/bitstream/119195/2/Perspectivas%20ingles%20Web.pdf.

      (11)Yair Mundlak,Donald F.Larson,"On the transmission of world agricultural prices," Word Bank Economic Review,Vol.6,No.3,1992,pp.399-422.

      (12)Christopher Adam,"On the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of food price shocks in low-income countries," Journal of African Economies,Vol.20,No.1,2011,pp.63-99.

      (13)J.Loening,D.Durevall,Y.Ayalew Birru,Inflation dynamics and food prices in an agricultural economy:The case of ethiopia,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969,2009.

      (14)David Dawe,Have recent increases in international cereal prices been transmitted to domestic economies? The experience in seven large Asian countries,FAO-ESA Working Paper,2008(08-03).

      (15)J.Loening,D.Durevall,Y.Ayalew Birru,Inflation dynamics and food prices in an agricultural economy:The case of Ethiopia,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969,2009.

      (16)D.Mitchell,A note on rising food pric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682,2008.

      (17)N.Krichene,Recent inflationary trends in world commodities markets,IMF Working Paper WP/08/130,2008.

      (18)Bernardina Algieri,"A roller coaster rid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ain driv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wheat price,"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45,No.4,2014,pp.459-475.

      (19)K.Hayakawa,C.H.Yang,"How do free trade agreements change import prices?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s imports from ASEAN," IDE Discussion Paper,No.436,2013.

      (20)P.Fajgelbaum,G.Grossman,E.Helpman,"Income distribution,product quality,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19,No.4,2011,pp.721-765.

      (21)A.Rodríguez,M.Rodrigues,S.Salcedo,"The outlook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Americas:A perspective o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2010.http://ageconsearch.umn.edu/bitstrean/119195/2/Perspectivas%20ingles%20Web.pdf.

      (22)苏良、唐方方:《我国铁矿石国际贸易定价权研究》,载《战略管理》,2010年第1期,第82-91页。

      (23)白明:《中国对国际市场大宗能源类商品定价的影响》,载《中国对外贸易》,2006年第6期,第82-85页。

      (24)王万山、伍世安:《我国争取大宗进口物资国际定价权的基本策略》,载《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第14-18页。

      (25)周建波、金芙杰:《影响铁矿石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兼论我国铁矿石价格谈判能力》,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7期,第25-26页。

      (26)吴朝阳:《中国大宗进口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原因及优化》,载《经济全球化》,2011年第11期,第65-69页。

      (27)白明:《中国对国际市场大宗能源类商品定价的影响》,载《中国对外贸易》,2006年第6期,第82-85页。

      (28)R.Hausman,J.H.Wang and D.Rodrik,"What you export matters?"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Vol.12,No.1,2007,pp.1-25.

      (29)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载《经济研究》,200年第8期。

      (30)本文仅统计了可收集到数据的商品。

      (31)李建伟:《我国进口价格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载《经济纵横》,2011年第10期,第1-6页。

      (32)许伟、傅雄广:《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载《金融研究》,2008年第9期,第77-90页。

      (33)阙树玉、王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价格影响的研究》,载《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5期,第15-23页。

      (34)张晓丽、张大红:《我国原木进口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2期,第46-47页。

      (35)唐帅、宋维明:《我国原木进口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载《价格月刊》,2013年第2期,第16-19页。

      (36)叶海燕、李锦:《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影响因素的分析》,载《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10期,第119-122页。

      (37)祝树金、戢璇、傅晓岚:《出口品技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证据》,载《世界经济》,2010年第4期,第28-46页。

      (38)魏后凯、吴利学:《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载《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1期,第54-62页。

      (39)金碚:《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载《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5期,第5-14页。

      (40)陈正桥、潘海浪:《我国进口大豆数量逐年递增原因浅析》,中国质量新闻网,2010-4-23。http://www.cqn.com.en/news/zjpd/dfd/309498.html.

      (41)《国际铁矿石主要物流方式》,载《中国证券报》,2013年9月30日,第A14版。

      (42)常亮:《铁矿石期货诞生中国价格作别背对背协议钢企套保》,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10月19日。

标签:;  ;  ;  ;  

不同类型商品的进口定价权、进口价格与进口策略_中国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