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析报告论文,情报论文,研究生论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满意度调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调查背景 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设图书情报硕士(MLIS)专业学位,18所高校于同年获得培养资格。2011年,17家培养单位开始招生,学制2~3年。至2014年7月,已有两届MLIS毕业生走向社会。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从MLIS毕业生对培养过程的主要环节和有关因素的满意度反映培养质量,为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各培养单位确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培养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报告是《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4年)》的部分之一。 本次调查在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指导下,由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组织实施。调查得到《图书情报知识》和各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 1.2 调查总体与样本 本次调查对象为国内MLIS2014届毕业生(包括全日制和在职培养)。根据2012年MLIS的招生人数,预计2014年约有260多名毕业生[1]。 本次调查向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共发放纸质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向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发放电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份。截至2014年6月30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其中,全日制148人,在职8人。 1.3 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①纸质问卷:调查人员到培养单位发放问卷调查;②电子问卷:通过E-mail发放电子问卷调查。 鉴于电子问卷是通过培养单位向毕业生发送并回收,被调查对象有可能不愿反馈真实意愿。因此,在人员和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纸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2)抽样。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抽样兼顾地域分布和培养单位性质。 ①地域。按地理区域,我国MLIS培养单位的分布如下: ·东北地区: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 ·北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华北地区: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 ·华东地区: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 ·中南地区:武汉大学、郑州大学; ·西南和华南地区: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 ②培养单位性质。具有MLIS学位授予权的18所培养单位中,15所为“211”院校,9所为“985”院校,8所具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博士授予权。 调查最终确定10所MLIS培养单位,即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 2 样本规模与结构特征 2014届MLIS毕业生共约260人,本次调查获得有效样本156个,约占总数的60%。 在样本中,男性11人,占样本量的7.05%;女性145人,占样本量的92.95%。12人具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占样本量的7.69%。其中,8人为在职攻读研究生,4人以全日制方式攻读学位。 在样本中,年龄为25岁及以下者有106人,26~30岁者42人,31~35岁的有6人,无36岁及以上年龄者。在回收的有效调查表中,有2例年龄数据缺失。 3 MLIS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统计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至2014年5月,已有133位研究生签约,占样本量的85.26%。对现签约单位和工作表示满意的有99人,占74.44%;10人表示基本满意,占7.52%;表示不满意的有24人,占18.05%(图1)。 图1 MLIS2014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 其中,79人在国家机关,占59.40%;25人在国有企业,占18.80%;外企15人,占11.28%;签约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创业、出国和其他性质单位的有14人,占10.53%(图2)。 图2 MLIS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有101人,占75.94%;从事技术、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有27人,占20.30%;从事事务性及其他工作的有4人,占3.01%;从事其他性质工作的有1人,占0.75%(图3)。 图3 MLIS2014届毕业生工作性质 底薪(每月税前)不高于3000元的仅3人,占2.26%;3001~5000元的97人,占72.93%;5001~8000的20人,占15.04%;高于8000元的13人,占9.77%(图4)。 图4 MLIS2014届毕业生薪资水平 图5 MLIS2014届毕业生对工作与专业相关程度的判断 以上数据显示,2014届MLIS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无论从签约时间和比例、单位类型还是工作性质都相当理想。本次调查大部分样本获取时间为2014年5月15至21日,85.26%并非2014届MLIS毕业生最终实际签约率。5月份尚是毕业生签约相对集中的时间,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选择意向单位而犹豫不决。在这一时期,公务员录用工作尚未结束,事业单位考试还未开始。因此,85.26%的签约率表明MLIS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良好,社会对MLIS研究生有旺盛的需求。另外,近90%的毕业生分布于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外企,特别是在国家机关任职的占近60%;96%以上的毕业生从事行政管理和技术工作,这些数据充分表明2014届MLIS研究生的就业质量非常之高。统计数据显示,75%的毕业生月薪不超过5000元,这与就业单位性质有很大关系。图2显示,78.20%的毕业生任职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其签约薪资往往仅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或持平。 但有两组数据应引起警惕: 其一,72.18%的毕业生(96人)认为工作与专业的相关程度较低(图5)。这可能主要与学生的跨专业知识背景和对图书情报专业认识的局限性有关。《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3年)》显示,“2011-2013年,招收的MLIS研究生本科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的有133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有203人,占招生总数的45%”[1]。MLIS招生参加的是管理类统考,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入学前对图书情报专业知之甚少。而目前MLIS的学制一般是2年,二年级主要安排实习和学位论文。因此,实际上系统地接受专业教育的时间只有1年,对于跨专业修读的学生而言,全面了解图书情报学科和实践基本没有可能,更勿论深刻地认识领域前沿和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社会的创新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和数据的支持,图书情报工作不再仅限于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它已经“嵌入”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譬如,舆情监测、用户管理、市场分析等等,甚至近年各领域高度关注的商业分析也是情报学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融合发展的结果。如果不能认识和理解专业领域的这些发展变化,那么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只有不到40%的毕业生认为他们的工作与专业相关。但这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应该让他们了解图书情报领域的发展和前沿。 其二,30.83%的受调查者认为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而选择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的只占7.52%(图6)。这组数据在肯定培养单位对社会需求准确把握的同时,也清楚地表明实践教学是目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报告4.3部分的调查统计结果也支持这一判断,相关分析见4.3部分。这组数据还反映了生源结构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状况,譬如,应届生、女性比例过高。超过1/3的受调查者选择不公平的竞争是影响求职最主要的因素。所谓不公平竞争主要指隐性的性别歧视、户籍等问题。 图6 影响MLIS2014届毕业生求职的主要因素 4 MLIS研究生对教育培养现状的满意度 4.1 概况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指出,MLIS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胜任图书情报行业的实际工作,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2]。认为达到或基本达到MLIS培养目标的受调查者分别为20人和98人,占75.64%;还有38人(占样本量的24.36%)认为没有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图7)。 图7 MLIS2014届毕业生对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反馈 84位同学认为获得MLIS专业学位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占样本量的53.85%;认为帮助程度一般的有20人,占12.82%;认为帮助较小的有22人,占14.10%;此外,还有30人不清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否有帮助,占样本量的19.23%(图8)。 图8 MLIS专业学位对职业发展的帮助程度调查 2010年至今,MLIS专业学位从无到有,目前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图7、图8中的数据肯定了培养单位在MLIS专业学位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但同时也表明还有大量基础工作需要完善和拓展。 包括专业学位在内,研究生培养主要从三方面展开,即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本次调查发现,65.38%的学生(102人)最不满意的是专业知识的教育;实践能力训练居于第二位,有44人,占28.21%;仅有10人选择最不满意的是研究能力培养,占6.41%(图9)。以下部分将详述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深入调查结果。 图9 MLIS2014届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培养方面 4.2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方法 图9显示,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三个方面中,学生满意度最低的是专业知识教育。影响专业知识教育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和师资。由于师资与上述三个方面都密切相关,因此,将单独在后续部分陈述。 (1)课程设置。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中,仅有20人非常满意所在培养单位设置的课程,占样本量的12.82%;表示一般的有102人,占65.38%;34人表示不太满意,占21.79%。 76.92%的学生(120人)认为课程设置最需要突出实用性;19.23%的学生(30人)认为最需要突出方法论和工具;认为需要突出前沿性的只有6人,占3.85%。 在课程量方面,没有学生认为课程过多;认为适中的有140人,高达89.74%;16位学生认为课程太少,占样本量的10.26%。 (2)教学方式方法。样本中,对教学效果表示总体满意的有25人,占16.03%;表示一般的有102人,占65.38%;表示不满意的有29人,占18.59%。 在被调查者中,70位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最大,占44.87%;看重教师的学术水平与地位、授课方式和风格、职业道德的学生分别是50、20、16位,分别占样本的32.05%、12.82%、10.26%。 109位同学表示最喜欢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占69.87%;喜欢案例教学的有40人,占样本量的25.64%;选择现场观摩的有7人,占4.49%;没有同学选择传统讲授式教学。 102位同学认为社会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占样本量的65.38%;40位同学选择导师指导和科研,占25.64%;14位同学选择专家讲座,占8.97%;没有被调查学生选择课堂学习。 对于上述数据,我们应重视和思考以下问题: 首先,完善培养方案应纳入全国MLIS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MLIS培养单位优先考虑的工作范畴。在被调查学生中,对现有课程设置非常满意的只占12.82%,而明确表示不满意的却占到了21.79%,其他学生的评价是“一般”。虽然学生对所设置课程的满意度不能完全代表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但作为学位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者面对这组数据不能不反思现有课程体系是否存在缺陷和问题。MLIS培养单位都具有丰富的学术硕士培养经验,经过四年的建设,我们认为自己对MLIS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专业实践以及生源特点和知识背景等方面已经有清楚的认识,而且也尽可能地优化了MLIS培养方案。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满意度不尽如人意呢?我们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其次,应兼顾学生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均衡发展。在这次调查中,76.92%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最需要突出实用性,没有同学喜欢讲授式教学。这反映了教学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课程过于理论化、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呆板;但是,也可能源于学生对专业学位的误读。专业学位培养面向社会实践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性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是社会高层次人才,应该具备宽广的视野、敏锐的嗅觉、创新的思维,这些离开了系统而宽厚的专业知识只是镜花水月。在设计课程体系过程中,最困难的是恰如其分地把握实践与学术、技能与知识之间的均衡。对此,还需深入思考和研讨,并在国家学位管理和教学指导机构与培养单位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共识。 最后,教学方式创新是提升学生满意度的重要举措。课堂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形式,以前是未来也不会完全被替代。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系统、高效地了解特定领域和问题的基本框架,准确地把握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或者解决问题的关键,降低学习难度,避免认识过程中不必要的弯路。其他教学方式都必须与课堂讲授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在这次调查中,既没有同学喜欢讲授式教学,也没有同学把课堂学习作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一点非常值得重视,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当然,这也显示出学生对教学创新的期待。MLIS专业学位教学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在学位设计之初就提出了双导师制、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等要求,在形成与学术硕士差异化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调查中,学生们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全国MLIS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也认识到教学资源建设和完善的迫切性,正酝酿建设案例库以及面向MLIS的教材等工作。 4.3 实践教学 在被调查者中,对所在培养单位实习、实践环节总体满意的有70人,占样本量的44.87%;60人表示一般,占38.46%;剩余26人表示不太满意,占16.67%(图10)。 图10 MLIS 2014届毕业生对实习实践环节的满意度 在选择实习单位时,78人最注重的是对找工作是否有利,正好占总数的50%;58人将实践导师的能力和实习内容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占37.18%;20人优先考虑实习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占12.82%(图11)。 图11 MLIS 2014届毕业生选择实习单位优先考虑的因素 30位同学表示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与图书情报专业非常相关,占样本量的19.23%;99人认为基本相关,占63.46%;27人表示相关程度较低,占17.31%(图12)。 图12 MLIS 2014届毕业生对实习内容与专业相关程度的判断 仅有36位同学倾向于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占样本量的23.08%;剩下的120人都倾向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占76.92%(图13)。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MLIS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次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对专业实践环节只是基本满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专业实践依托于实践基地,高水平的专业实践基地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规范和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从教学目标出发,优秀的专业实践基地应该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和较高的业务水准,具备能够胜任专业实践甚至学位论文指导的专业人员,以及对培养单位办学理念的高度认同。对此,通常不会有分歧。但在是否统一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上,目前培养单位之间差异较大。统一安排专业实践具有较高的可控性,能够有效保障教学质量。但绝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自主实习,因为每年10月份开始进入求职的关键阶段,多数单位在明确聘用意向前要求学生实习3~6个月,这与统一安排的专业实践冲突。部分教学管理者认为,就业状况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客观指标,既然自主实习有利于学生就业,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学生自主实习;但也有管理者指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放任学生自主实习很难保障质量,容易出现实习内容与专业不符、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管理等问题,不应以就业为借口降低专业实践要求。 4.4 学术研究与导师 导师是研究生的领航人,从学术研究到政治思想,从治学态度到为人处世方法都影响着学生。在被调查者中,有99人表示对导师满意,占样本量的63.46%;评价为一般的有20人,占12.82%;表示不太满意的有37人,占与23.72%(图14)。 图13 MLIS 2014届毕业生对实习方式的倾向性 图14 MLIS 2014届毕业生对导师的满意度 78人认为一名优秀的MLIS导师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占样本量的50%;选择指导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的有66人,占42.31%;10人选择学术水平,占6.41%;有2人选择职业道德,占1.28%(图15)。 图15 MLIS 2014届毕业生评价导师的主要依据 36位被调查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过论文,占样本量的23.08%;120人没有发表过论文,占76.92%(图16)。 图16 MLIS 2014届毕业生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 90人的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导师的课题,占样本量的57.69%;其他66人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导师的课题无关,占42.31%(图17)。 图17 MLIS2014届毕业生论文选题源于导师课题的比例 对MLIS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能力方面的要求略低于学术硕士,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培养定位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学术研究时间少。专业硕士的学制一般比学术硕士少半年至一年,期间还有至少6个月的专业实践,这势必大幅挤压用于学术研究的时间。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比例很低,仅有23%。 图14和图15中的数据表明,MLIS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导师的基本诉求是关注和职业发展的指导。MLIS导师通常都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对研究生的指导往往局限于学术研究,对其他方面关注不多,至少是没有放在主要位置。这两组数据为MLIS导师进一步改善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图17中的数据同样值得深入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是体现培养目标实现程度以及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无论培养单位还是导师对此都高度重视。但MLIS专业学位论文的评价至今仍缺乏广为接受的权威标准,在很多问题上还存在争议。譬如,这组数据涉及的选题来源。专业学位强调面向实践,在理论上,最理想的论文选题来源是专业实践过程中发现或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也不应拘泥于学术研究型论文,而是研究报告、案例甚至设计文档等。但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多数论文的选题来自导师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论文强调的是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技术的先进性,这与学术型硕士毕业论文的定位和要求同出一辙。我们并不排斥基于导师的课题选题,而是希望相关主体重视MLIS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标准的讨论和制订。 4.5 其他 为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我们在培养过程两端之外分别设计了一个问题,具体如下: 针对生源状况,我们调查了这一届毕业生当初选择攻读MLIS专业学位的主要动机。结果显示,位列前三位的是相对容易考、调剂以及获得较高学历,分别有51人、49人和42人,占总量的91.03%;而因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和兴趣而攻读MLIS专业学位的仅有14人,只占8.97%(图18)。这暴露出三个重要问题:其一,生源质量不理想。2012年国内MLIS实际招生人数约为260人,其中非985、211学生占72%。2013年招生人数增长至356人,虽然“985”、“211”院校生源人数有所上升,但更多的来自于普通高校,比例上升至76%[1]。这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不够理想,再加上跨专业以及考研动机等方面的问题,给下一步的培养带来很大难度。其二,现有的考试遴选机制不合理。目前,MLIS招生参加管理类统考,在初试阶段不涉及专业科目,其后,依据成绩按照招生人数的120%~150%进入复试。这一阶段虽以专业考核为主,但往往筛选余地已经很小。所以,相关领域在职人员因为成绩在初试阶段被大量淘汰,而进入复试的往往对图书情报领域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其三,培养质量堪忧。能力、兴趣和付出是成功的三要素。很难想象,对于能力有欠缺、兴趣不足、付出不够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培养能够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入门”可以宽松一些。但是,本着对社会、对专业和培养单位甚至对学生本身负责任的态度,“出口”一定要严格控制。 图18 MLIS 2014届毕业生的报考动机 对于毕业之后主要的能力提升方向,我们也专门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有70人感到自身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占样本量的44.87%;感到专业知识不足的有60人,占38.46%;认为其他方面,譬如道德修养、交际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责任心有待提升的有26人,占16.67%(图19)。这组数据再次表明了加强实践环节教育、完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一,实践不仅是学生职业认知形成的必要手段,也是迅速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从技能到心理各方面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从业者转变的重要方式。44.87%的学生将提升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学生们在这一时期的实际需要,而且也提醒培养单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第二,38.46%的毕业生感到知识不足,这未尝不是督促培养单位优化课程体系的信号。无论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者都应该反思现有的课程与当前的实践需要是否脱节,内容是否陈旧,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的安排是否合理,使学生具有合理的专业基础、方法、工具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5 结语 综上调查数据及分析,简要总结如下: 第一,MLIS培养单位对MLIS的定位及当前社会需求有较准确的把握,社会对MLIS人才需求旺盛,对毕业生评价良好; 第二,应大力加强对MLIS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认知教育; 第三,应重视MLIS培养方案的修订,特别是课程体系的优化; 第四,必须进一步明确和突出MLIS培养的实践特色,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建立和完善案例库、教材等MLIS教育基础资源,鼓励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六,反思当前的招生机制,优化生源结构。 图19 MLIS2014届毕业生能力提升方向的自我评价 本调查在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指导下,在《图书情报知识》的支持下,由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具体实施。标签:研究生论文;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 大学论文; 研究生教育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 数据分析报告论文; 满意度调查论文; 工作选择论文; 实习经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