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医院;河南平顶山467400)
【摘要】目的 探讨镜黏膜下挖除术在直肠息肉早期癌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的直肠息肉早期癌变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46例(采取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对照组相比,较后者更少(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46),对照组为17.50%(7/4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效果显著。
【关键词】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内镜黏膜下挖除术;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177-01
直肠息肉是指凸向肠腔赘生物,可分为非肿瘤性赘生物、肿瘤性赘生物,后者是癌前期病变,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高频电切术、氩离子血浆凝固法、内镜下激光烧灼等。本院对于直肠息肉早期癌变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效果满意,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的直肠息肉早期癌变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研究组46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平均(58.59±1.64)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平均(58.38±1.82)岁。两组患者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选取合适的麻醉方式,于消毒、铺巾后实施手术,术后止血、抗感染治疗等。研究组采取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术前进行镇静、解痉处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选取合适的麻醉方式,待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后,肠镜探查病变位置,采用0.9%氯化钠反复冲洗,并判断和标记所需要切除的范围。并注射2ml肾上腺生理盐水(含1:10000美蓝)至病变部位的外侧,确保病变部位突起。首先将病变周围的黏膜组织切开,并沿着病变固有肌层、肌层剥离组织,将整个病变处切除。在切除过程中,反复、多次注射肾上腺生理盐水,确保病变部位突起。当手术完成后,止血、抗感染治疗等。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
(2)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以SPSS23.0版本软件计算,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X2值检验以%表示,若组间对比P<0.05,则为差异显著,则为研究成立。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
研究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对照组相比,较后者更少(P<0.05)。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
3.讨论
直肠息肉跟遗传、饮食、环境、炎性增生等因素有关[1],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表现为腹胀、腹泻或便秘,但也可因症状不典型被忽视。多数患者可因黏液血便、便血就诊,手术室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主要方式。而传统开腹手术创伤性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原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跟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2]:①内镜下可直接探查病变部位,也有助于明确挖除的范围,因此手术的创伤性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②内镜检查可避免术中穿孔,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多的发生机率。不过医生在实施手术时,应注意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综合考虑病灶切除的范围,以免增加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对照组相比,较后者更少(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46),对照组为17.50%(7/40),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可见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综上所述,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何峰.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可行性及价值评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44):56-56.
[2]樊红革.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7(22):190-192.
论文作者:畅国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直肠论文; 息肉论文; 黏膜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