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华 贵州省晴隆县教育局 5614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在信息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高效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信息能力;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1-058-02
语文信息能力即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组织、保持信息的能力及传译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并使用处理后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获取信息的途径
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科学、有效地利用信息改造自然,这是信息社会中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的信息素养。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信息的同时,要引导他们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并对于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查找信息资料的学生进行鼓励。
1.从书籍中获取信息
A、从教科书中获取
先要培养学生读教科书的习惯,主要应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了解本书在所学语文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单元知识要点,然后再通读掌握各单元、各课的学习重点,对全书全学期学习内容胸中有数。具体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时,又要让学生通过多遍阅读分步解决基础知识、内容分析、归纳掌握等方面的信息,使教科书的阅读过程或为获取语文知识信息与综合运用信息的过程。如学习《爱莲说》后,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科普知识整理到小资料本上积累起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并进而推广到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自觉的养成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习惯。
B、从课外书中获取
信息多种多样,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因此,指导学生读课外书首先要培养有选择地读书的习惯。如有价值的科普著作期刊杂志、文学名著、优秀诗文等。其次读一本书要先了解全书梗概,以便决定取舍或阅读重点。第三,要养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善于查找工具书、有关资料或请教老师、朋友,以便准确掌握所需信息的习惯。第四,养成阅读中有所得,通过写简要笔记或做摘录卡片积累贮存信息的好习惯。
如学习《苏州园林》,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的阅读(从教材中捕捉信息;到校图书馆或班图书角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在家庭藏书中寻找;到书店查阅;上互联网查找等),不仅了解到中国许多世界文化遗产,还了解到了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既让学生提高了信息意识,更拓展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
2.从社会实践中获取
A、从校园文化环境中获取
学生还可以从整个校园文化环境中获取信息。如实验教室里的阅览处或小图书室;教室里的墙面宣传;课前交流古诗、格言;学校图书馆藏书;各种集体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比赛、手抄报大赛、专题黑板报比赛等等。
B、从校外实践活动中获取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学生利用休息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在节假日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组织参观、访问,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获取的信息量也大增。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锻炼学生的体魄。
3.从互联网等媒介上获取
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一篇课文进行的,作为语文老师,应当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的成果,指导学生适应电子阅读的需要,掌握通过电子阅读从互联网等媒介上迅速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方式和技巧。如《中国石拱桥》的时候,课题组的老师建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信息进行研究性阅读。通过上网,学生查找各种资料,获得各种有关桥的知识,如桥的结构,桥的类型,桥的材料。
(二)语文信息储存与整合的策略
1.信息储存的策略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信息往往多而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并提炼出主题,培养学生有效地进行储存、整合信息的好习惯。
策略一:制作“信息卡”
信息卡通常有知识卡片、作文卡片、习题卡片、资料剪贴等形式。记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信息储存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当然,信息卡上的课外知识应该是和课文密切相关的,这些材料才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策略二:写观察日记
新大纲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并坚持多写多练,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通过大量阅读,将文中的好词汇、精彩的语句、优美的段子积累下来,借鉴和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和写作经验,就能由易到难,不但能写出好文章,而且能使信息得以牢固地储存起来。
策略三:编手抄报
在学校教育中,手抄报以其独特的设计、新颖的创作成为弘扬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手抄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储存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动手抄一抄,画一画,写一写,可以是专题的,也可以是非专题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能从摘录的过程中学到写法,从写的过程中得以练笔,同时又能培养他们的组稿、绘画、版面设计、书写能力。编手抄报不仅能把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巧妙地储存,还能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且手抄报本身的储存也较方便。
2.信息生成整合的策略
信息的有效生成整合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
(1)信息加工、表达。如教学《压不扁的沙粒》,课前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老师可引导学生把查到的资料进行有序分类,并把抽象化的知识信息转化到感性认识上来。
(2)信息渗透、补充。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作者简介,“新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图片资料,内容拓展性的“大自然文字”知识图片,将与课文紧密相关的大量信息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为学习提供了丰厚的知识背景。学生在阅读两篇同个主题的材料时,就自觉不自觉地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结合教学中形成了合力。这样课内呈现课外信息,不仅能使学生阅读到更多信息,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
(3)信息综合、实践。当学生获取了同类的大量信息后,我们就要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的能力,表现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动手实践,如制作成手抄报、板报稿等,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寻快乐,在快乐中求提高。还组织开展一些社会调查,观察自然现象,写出调查报告;自己搜集资料编手抄报;关注校内外发生的事,积极向学校广播站投稿等。
(三)使用与创造信息的策略
获取信息资料、掌握引用信息资料并不是学习的最根本目的。信息能力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对信息的进一步创造。这种创造需要不断进行综合实践,只有这样,信息才会从获取到的别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进一步扩充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策略一: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学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获取了大量有关的信息之后,把产生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的文章。读后感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来写读后感。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增进了积累,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能力,教师就应重视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使已有信息得以整合,并有所创造。
策略二:仿写课文
阅读教学中,我们把文本的内容分为学生已知的信息和未知的信息来处理。对于学生已知的信息,则有目的地讲解,朗读感悟,学生未知的信息主要是学生自己把搜集到的材料与同学进行交流,然后仿照课文的样子,来仿写。
策略三:改写课文
随着学生大量地占有资料,必然会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一些思考。通过分析、比较,再加以合理组合,形成了富有个性特色的结论。在课堂教学中,一篇文章学习完之后,学生会产生一些与原文不同思路、不同表达的文章来。改写是改变原文表现形式的一种写法。相对于其他表现形式(扩写、缩写、续写)来说,在写法和表现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可以对作品的体裁、结构、人称、描述方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改写。这是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占有信息所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成果。
策略四:课堂讨论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就是一个信息习得的过程。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信息,获得体验和感悟。通过讨论,摆脱习惯、权威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发现一些独特的见解。通过讨论,学生也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了再次创造。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本的理解也会更深、更透,对信息就会进行再创造,形成个性化的见解。
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
论文作者:杨安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信息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文论文; 策略论文; 资料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2期论文;